二十一世纪已经到了图像化、符号化的时代,摄影自诞生至今,已经成为记录人类历史与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摄影能够观察、发现、记录甚至改变这个世界,摄影师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展示和传达个人的美学观点及风格特色,观者则通过接收信息,对作品的形式美感进行品评与判断,从而得到视觉、心灵层面的双重享受。黑白摄影艺术作为摄影这门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在高校摄影教学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特性。
许多摄影专业人士认为彩色只是停留在照片记录的时刻与境地,不能给人以丰富的遐想。因此,我更愿意抽丝剥茧,去掉色彩所带来的繁杂信息,探求摄影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黑白摄影的经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它甚至带来了魔幻般的古老、年轮般的时光和过往。此外这种摄影手法不仅可以超乎现实,回归自我或者召唤消逝的过去,而且显示出被描写对象独具的拍摄价值,黑白照片拍摄的时间、原因、它的暂时性和价值论,共同为我们展现了它所表达的那段过去,这也正是它存在并使我们瞩目的价值所在。
当一幅色彩斑斓的影像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不管你能否接受眼前的一切,精华与糟粕并置其中。这个时候,学生们就很容易被色彩信息牢牢的捆住,而忽略了拍摄这张照片的终极意义。有的同学说黑白摄影现在不流行了,但我觉得这种判断过于表面化,太过肤浅。我觉得黑白摄影就好比电影《爱乐之城》里男主人公苦苦坚持的爵士乐,小众但不落于流行俗套,经典之处彰显个人品味。
我喜欢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大量的人像摄影,一直记忆深刻的案例便是伊原美代子那幅《祖母与猫》,她们一起生活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互相尊重,给予对方平等的爱,一起在田间劳动,散发出犹如夜空星星般的光芒,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情。黑白摄影虽然不像彩色摄影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细细品味的话对观者心灵的震撼却是彩色摄影所不及的。
对于艺术类学科的学生来说,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并不陌生,尤其是灰色,灰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颜色,而是由于光影的变化所产生的各种明度不同的影调,影调越多画面层次与质感越丰富。这一特性在美籍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的人像摄影作品中尤为突出,他对影调的表现丰富细腻、单纯精确,甚至在卡帕、曼瑞、布列松这些摄影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因此,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增强学生对于灰调层次关系的敏感性,灰调层次多了,画面自然变得丰富起来。
黑白人像摄影,特别是肖像摄影,能够给人一种经过时间沉淀后的力量感。黑白环境人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照片的故事性,当然,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同一幅作品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我经常让学生们用黑白摄影记录自己的生活,利用朋友圈的照片、小视频来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头翻看,就像阅读一本人物传记,阅读一个人的生活。下图中学生拍摄的画框里的女孩与画框前的女孩是那么相似,相映成趣,似乎诉说着她童年的欢声笑语,使观者产生共鸣(如图1)。
图1
一般来讲,当我们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会考虑诸多因素,构图、光影、色彩等等,尤其是色彩,会占用摄影师大量的思考时间来判断画面的色调、白平衡、颜色对比等内容,而有可能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会错过很多精彩的镜头。黑白摄影则省去了这繁琐的工作内容,能够让摄影师更加专注,有更充足的精力去思索拍摄内容的本质。我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思考如何让你的拍摄工作更单纯,画面更简洁,黑白摄影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黑白摄影为何更加耐看,懂得化繁为简后,其中奥义不言自明。
写到这里,我又该重提开头所谈论的。这是一个图像、符号化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影像充斥着我们的视觉神经。或许我们更需要一些能够使人内心平静、令人记忆深刻的图像来缓解自身的压力。有时候,我会给学生们看一系列摄影作品,当看到穿插其中的黑白摄影时,他们会顿时安静下来,虽然没有色彩,但大家更关注作者所拍摄的内容本身了。好的黑白摄影有着彩色摄影不可取代的作用,就像一杯浓厚香醇的苦咖啡,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但它却能够提神醒脑,让人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乱象,看到人性最本质、最真实的一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个引导者,我们更应该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发掘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记录这个世界。
[1][英]大卫·普拉克尔.国际基础摄影教程——黑白摄影[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英]苏珊·桑塔格.黄灿然译.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美]维姆·文德斯.宋新郁译.一次[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