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 翟松桥 Wang Guodong & Zhai Songqiao
(1.2.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俗称贴饶或扣饶的潮汕嵌瓷,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的技艺。工匠们利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在建筑的屋脊和墙面上,嵌瓷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与潮汕木雕与石雕并称三大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形成这种特殊艺术形态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是气候条件。“潮汕”是潮州、汕头和揭阳等地域的统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和广东交届,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温湿气候,平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技艺娴熟的木雕装饰不宜暴冷暴热和干湿不匀,只宜作为室内装饰,不适合室外装饰,嵌瓷具有久经风雨侵蚀而不褪色的特点,这样使嵌瓷装饰具有木雕装饰不能代替的功能。第二是传统建筑风格与拜祖观念的推崇。经济的繁荣使清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凸显富丽利奢华的繁缛风格,建筑的雕塑装饰类别繁多,加上潮汕人光宗耀祖的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促使嵌瓷艺术的形成。第三是瓷器作坊的崛起。潮州自古盛产陶瓷,聪慧的民间工匠认为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碎瓷片扔掉可惜,于是有了“变废为宝”的思考,陶瓷工艺的发展为嵌瓷艺术形式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嵌瓷装饰艺术便伴随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形态。尤其发展到明代万历时期出现了“五彩瓷”,瓷器色彩丰富起来,为嵌瓷装饰艺术的形式与题材得到快速发展提供了必备条件。第四是石材材料的重量局限。尽管石雕也是潮汕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的一类,但由于材料的自身重量无法在建筑的屋顶等部位大面积的使用,加之色彩单一,其装饰范围受到限制。第五是嵌瓷发展的反作用力。因为嵌瓷装饰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嵌瓷的反作用力又促使在陶瓷生产工艺领域出现了专门为嵌瓷装饰而生产的陶瓷,二者互为因果,陶瓷生产在色釉和烧制环节的多样性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嵌瓷装饰的色彩语言与工艺方法[1-2]。
任何艺术形态都不是孤立单一要素形成的结果,其形成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其他艺术形式的感染和影响。潮汕地区有“民间艺术的海洋”的美誉,嵌瓷的艺术形态之所以丰富多彩,受到像民间泥塑、传统花灯、绘画艺术、瓷器装饰以及丝织品图案,特别是潮汕木雕(图1)和民间戏剧(图2)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和熏陶。比如嵌瓷中的立体嵌瓷,其双龙戏珠、双风朝牡丹等题材就源自潮汕木雕的创作题材。建筑脊头与屋角的《封神演义》、民族英雄等人物装饰,其衣褶、五官造型的创作灵感又受到民间戏剧的影响。潮汕嵌瓷的艺术形态中,瓷塑和潮彩是立体嵌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表现手法,受闽南及粤东历史影响,自有“漳潮不分、潮州观音德化做”等民间艺术的互通之说,可见,在陶瓷领域闽南、粤东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交流。瓷塑在清末民初时期,造型并不很大,其作品高度一般在5至26厘米居多,人物的衣褶、五官的造型上虽严禁但较为简单。发展至民国中后期,造型开始呈现出复杂化,人物高度也发展至45到65厘米左右,人物造型开始依照现代人体结构以写实的人体比例进行创作,衣褶造型呈现疏密得当的飘逸美感,面部五官的表情也丰富许多,发展于此时的作品整体注重个性与内涵,形象传神且成熟。另外。潮彩“釉上堆金工艺”和“釉下新潮彩”两次工艺与技法革命性的创新填补了陶瓷装饰的一项空白。上述艺术领域的发展成就都不同程度的对潮汕嵌瓷艺术形态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丰富了嵌瓷装饰艺术的造型语言、图案题材以及工艺方法。由上述两个原因的影响,使得潮汕嵌瓷涉取不同艺术创作中的丰富养分,不断发展壮大自成一家,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3]。
构成潮汕嵌瓷艺术独特艺术形态的要素要从制作材料、工艺流程、图案题材三个视角进行梳理。
嵌瓷的制作材料有三类。首先,各式各样的瓷片是嵌瓷装饰艺术的主要用材和前提基础。嵌瓷取材的类别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规则碎瓷片。嵌瓷初期用材主要围绕各色各型无规则的陶瓷碎片以及高温烧制的青花碗碟钳制的瓷片,早期瓷片材料的明显缺点是由于长期裸露于室外,瓷片与空气中的元素产生化学反应使其表面形成薄膜,日久瓷片颜色脱落变黑,这时嵌瓷作品在用材上大都呈现无规则粘嵌状态,造型较为简单,色彩也很单调,主要以平嵌工艺居多,创作主题不很鲜明。另一种是定制瓷片。发展到清末兴盛时期,陶瓷烧制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专门为嵌瓷定制瓷片的瓷厂,瓷片的釉色变得丰富,形状也可根据装饰的部位按照嵌瓷匠人的要求烧制,低温烧制陶瓷技术的成熟解决了嵌瓷初期高温瓷片带来的问题。此时的嵌瓷作品呈现出造型复杂细腻,色彩艳丽且题材丰富,与浮嵌、圆嵌等工艺结合运用的趋势。由于瓷片种类和色彩的丰富,嵌瓷的创作主题也逐渐体现出个性鲜明、地域文化显著的艺术形态。其次,灰泥是接合瓷片与嵌瓷筋骨的主要媒介。灰泥是由石灰、水泥、草纸约以10:3:0.5的比例,加之糖水灰、贝壳灰、草根等溶解调配而成。灰泥的特点是粘结力强,耐久性好。最后是润色灰泥粗胚与瓷片粘接边缘的色彩颜料。对于色彩用料值得注意的是,制作矿物色彩颜料时要与熬制的牛皮胶相伴,才能与嵌瓷件完美结合使嵌瓷作品相得益彰。但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现在大多嵌瓷匠师已经把明清时期采用的矿物颜料替换为丙烯直接彩绘,或者与灰泥混合使用[4]。
■图1 潮汕木雕
■图2 潮汕戏剧
■图3 制作瓷片
■图4 嵌贴瓷片
■图5 潮剧人物题材
■图6 吉祥兽神题材
一句“瓦是骨,泥是肉,瓷是衣”将嵌瓷的工艺精髓完整道出。嵌瓷制作的工艺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完成。第一是工具准备。制作嵌瓷之前,匠人首先要根据创作题材准备好使用工具,主要工具是粉手和剪钳,还有铁锤、灰匙、铁铲、小刀、毛笔等工具以及其他习惯用的小工具。第二是制备灰浆。灰浆主要有草根灰泥和纸巾灰泥两种。获得草根灰泥的方法是将事先选好的贝壳烧制成灰,用清水泡发贝壳粉,通过箩筛筛出灰粉与细沙按1: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稻草浆和熬制好的浓红糖液均匀搅拌。获得纸巾灰泥的方法是将贝壳粉进行两次浸泡和过滤,时间最好在10小时以上,然后将贝灰泥晒干,加入适量质地较好的白纸搅拌成膏状,然后团成球状置入清水,最后将白灰捞出与熬制好的浓红糖汁混合搅拌均匀。第三是缚瓦骨。这一环节是底胎造型的制作。将固定的类似底盘的装置涂上灰泥,用剪好的瓦片镶嵌作品的主要骨架,如果是较大的作品就要先用较粗的铁丝或铜丝制作内心,再用细铁丝或铜丝缠绕内心用以加固主骨架,折出作品的大体造型,用灰泥敷盖主骨架,为了坚固可以局部嵌入瓦片,这样底胎便制作完成。第四是剪饶。剪饶便是剪取瓷片,嵌瓷匠人对瓷片的获取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随意将完整瓷器摔在地上,一种是用铁锤将瓷器有某种主观意识的敲碎,然后再用剪钳根据作品的造型需要将瓷片剪成大小不同的形状(图3),需要较多统一形状的单片时,工匠就会在陶瓷作坊定制,将瓷片按颜色、形状大小分类,完成取饶环节。第五是贴饶,也就是镶嵌制备好的瓷片。进行到此环节就是一件嵌瓷作品形成其基本色调、造型样式以及主题内涵的关键时刻,这时嵌瓷匠人要仔细思量做到胸有成竹,用手和剪钳结合根据作品的造型进行瓷片镶嵌(图4)。最后一个环节是匠人要根据整个嵌瓷作品进行造型、色彩以及空间层次等各个角度的调整,此环节是决定作品是否完成,以及体现制作匠师个人技艺水平与审美力的关键[5-6]。
潮汕嵌瓷艺术的图案题材可主要概括为人物题材、动物题材、植物题材和吉祥题材四类。其中以人物和吉祥神兽题材最为常见(图5、6)。嵌瓷艺术的人物题材主要从神话传说,传统戏剧和民间故事三种形式中涉取营养[7]。因为明清两个时期的章回体小说盛行,嵌瓷人物形态的创作很多从相继风行的代表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府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中提炼。另一种人物形象来源于潮州戏剧中的人物,代表作品有《凤仪亭》、《彩楼记》、《拜月记》、《孟姜女》、《梁祝》、《蓝关雪》等家喻户晓的潮剧。再有就是进行艺术塑造的英雄人物,比如郑国公出海、张巡守城、穆桂英挂帅等,以及民间故事中像铁拐李、吕洞宾式的八仙人物。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起始于商周,发展于唐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已达到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吉祥之意主要表现为“富、贵、寿、喜”四种形式:富表财富与丰收;贵表权利与功名;寿表平安与长寿;喜则祝婚嫁、友情与多子多孙。吉祥题材常用的构成方式有“五福捧寿、竹报平安、连生贵子、五谷丰登、福寿双全”等[8]。吉祥纹样装饰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就是“暗八仙”,主要表现的形态为民间故事中八仙人物的法器,有葫芦、团扇、宝剑、鱼鼓、横笛、莲花、阴阳板和花笼。动物题材和植物题材是另外两类,动物题材主要包括龙凤祥兽与家禽鸟雀,植物题材主要是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这两类题材在嵌瓷艺术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一般集中表现在建筑的屋檐屋眉等不很明显的位置[9]。
潮汕嵌瓷装饰艺术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独特的嵌贴工艺将陶瓷艺术的应用领域拓宽与发扬,艺术形态的形成受地域文化和多种艺术门类的影响,艺术特质取决于制作材料、独特工艺和图案题材三个重要元素的综合运用。用材的独特性通过陶瓷艺术的表达转化为建筑的装饰语言,完美的使废弃瓷片达到物用之美,其艺术形态体现出建筑与装饰内在的关联性,诠释了不同艺术形式完全可以通过同一载体来表达其独特艺术语境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张 杨)
[1]黄挺.潮汕文化流源[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李煜铨.论潮汕嵌瓷的艺术特色与人文价值[D].汕头:汕头大学,2011.
[3]许南燕.“非遗”文化潮汕嵌瓷艺术的传承脉络及文化寓意[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14.
[4]曹现果.广西民族图案在陶瓷礼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1):74-75.
[5]童娜娜.潮汕嵌瓷技艺探秘[J].现代装饰,2015,(12):208-209.
[6]张风玲,田鸿喜.对生态陶瓷介入现代生活空间的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3):38-39.
[7]陈磊,曾辉.潮汕嵌瓷中的瓷塑和潮彩的发展梳理[J].戏剧之家,2014,(04):270-275.
[8]姜省.潮汕传统建筑嵌瓷工艺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2008,(03):3-8.
[9]张玉山.湘西土陶的分布调查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