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原川(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通过追寻文字的起源才发现,早在原始时期,原始人便以绘图的方式记录某个东西、某件事情或活动。后来绘图得到进一步的发掘、拓展和应用,逐步简化为更趋向于符号的形式,即为早期文字的雏形。汉字是一种思维意识的产物,囊括了客观世界的万物,每一种图形文字都指代了一种或多种事物所传达的意义。[1]
“文字权舆,始于图像”即文字的前身是记事绘图,文字作为符号,不可能如绘画般去完全反映事物或事件,而甲骨文不仅包括象形文字,还有许多会意字,甲骨文的象形会意使古文字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商代文字记录以甲骨文居多,而在这一时期产生了金文,即“钟鼎文” ,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是继甲骨文之后汉字较为系统的第二种字体。后由周代殷,以使用的角度来看,金文达到了巅峰,大有将甲骨文取而代之的迹象。东周时期,各地诸侯称霸,青铜器物任意铸造,文字展现出“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景象,铜器上的铭文的装饰性也逐渐展现,有的以鸟饰、以虫饰、以鱼饰,可以被称作我国文饰之先河,“鸟虫书”就产生于这种瑰丽的文化之中。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通常以篆书为基础,回环盘曲,添加羡画,如图1的王子午鼎铭文,这些铭文中,工艺的审美原则展示的、随性的书写被制造的、工艺的审美原则所取代,装饰纹样包括鸟、虫和鱼等。
最初的鸟虫书就出现在这些青铜器的铭文中,以现存的青铜器铭文推论,鸟虫书出现在春秋的末期。在东南的吴、蔡、楚、宋、越等国风靡一时。青铜器铭文始于商,西周最盛。东周后,各诸侯国各自称霸,自制青铜器又表现出浓厚地域性,深受诸国文化影响下的徐州泉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鸟虫书的发源地。
徐州自古具备丰富的自然森林资源,古时就有“穷北富南、宝地在泉”的说法,大量地将鸟作为图腾的东夷的部族精英被其充裕资源和宜人的自然环境吸引而来。人们不仅在文字的笔画里融合了类鸟形态的图腾符号,还将“普通鸟”美化与神化,如文字笔画中的基本鸟的形态被设计成创造成凤凰,后泉山因“凤凰字”的流传而出名,被叫成凤凰山。
图1 楚国的王子午鼎铭文中的鸟虫书
秦始皇时代把这种文字叫做“虫书”,这个名称出自《说文解字》: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鸟虫书隶属于秦始皇时期的“八体”,在金文的基础上,将简单字形、笔画、结构的笔画辅之以鸟、虫、鱼的自然形象图案进行修饰,使字体含义形象化,是开文字装饰之先河的字体。
到了新莽时代,它又被称为鸟虫书。《说文解字点叙》云:“及亡新居摄,时有六书,其六曰鸟虫书”。“新莽六书”包含了了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和鸟虫书。对“鸟虫书”的定义是“所以书幡信也”。
鸟虫书的极强装饰感所蕴含着的是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和精神层面的富足,鸟虫书所具备的特殊书写形式非其他字体所能呈现,由于其特殊性以及字样元素的丰富装饰性,鸟虫书的内涵和表达极其丰富,有最原始的崇拜,蕴含着敬畏自然的心理和对精美装饰的追求。
鸟虫书是中国最早并专为特殊用途所意匠的美术字[2],起源于青铜器中铭文的鸟虫书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更丰富的载体,出现在玺印、瓦当、砖壁等物体上。
玺印印章历史悠久,现在可以看到的玺印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战国的玺印虽然简单,但其细腻、深入的构型方手法巧妙地展现了玺印的特征,对后世而言,鸟虫篆玺印有一种范例作用。如图2是战国时期玺印。如图3是秦始皇所用的一枚玺印,玺上的文字皆为鸟虫书,传承了春秋时期鸟虫书整体字形修长、华丽秀美、并且字中饰以鸟形的特点。又如图4的“王莫书”印,字形和鸟形同构,弯曲盘绕,相比秦王的印玺来说,它整体的字形笔画偏粗,少一分秀气,添一分质朴,逐渐向汉代的艺术风格过渡。
图2 战国时期的玺印上的鸟书
图3 秦始皇印玺上的鸟书
图4 秦时期“王莫书”私印
图5 汉代“山涛”鸟虫篆印
汉代,古代玺印发展到了顶峰时期,这也是古代的鸟虫篆印章的巅峰时期。它有着极大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种能够同时表达具象化与抽象化的模式。具象化是具有明显装饰动物图案且无损于原字的结构、笔意、向背,抽象化是线条流畅精炼、盘曲流动填满整个印面(如图5)。
在汉代,鸟虫书除了出现在玺印上,也开始大量出现在了瓦当、砖壁上。此时,鸟虫书的图案效果已基本取代文字意义,且装饰中大多不作具象模拟而以屈曲盘绕、充实空间来实现。[3]瓦当上作为装饰的鸟虫书,排列合理,构图讲究。例如图6,为西汉景帝时期的文字瓦当“千秋万岁”,中心是一只展开翅膀的鸟,环绕着“千秋万岁”四个字, “千秋”两个字以鸟形装饰,“千”字的形态舒展优雅,别出心裁,“万岁”两个字并没有显眼的鸟形装饰,但是其笔画与“千秋”两个字的呼应体现在弯曲的特征上。除了瓦当,在汉代的部分砖壁、少量的铜器上也能看到鸟虫书的身影。
图6 汉代“千秋万岁”瓦当及截面图
在秦汉印之后,历经几百年,明清兴起的文人篆刻开始独领风骚。明代中期,篆刻艺术产生了新发展,复杂繁琐的九叠文淡出了印坛,明清的篆刻艺术开创了一个繁荣的局面。明清之际,流派印欣欣向荣,但鸟虫印的数量还是较少,此时大多数人把鸟虫印看作小家之技,汪关、何震、钱松等人的鸟虫印也只是稍带汉代铜鸟虫印的虫书意趣。
“鸟虫篆”印在汉代以后,一直到了近现代,才有人以它为自己的主要印章风格,而其之所以汉代以后的一千多年之中,少有人问津,许是篆刻家不屑之故。明代篆刻家朱简认为,以鸟、兽、龙、虎、人物等象形文字入印,不过是印鉴防伪的一种方法,不入印章主流。他这么说是非常有道理的,马国权先生就认为,“新莽六书”中,“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的确是因为“鸟虫书”比较复杂,“书幡信”用以防伪。这类用以防伪的印章,当然是篆刻家们不愿多为的。历史上“鸟虫篆”印为者不多的另一个原因,恐怕因为“鸟虫篆”属于美术字,“是当时在篆书结构基础上的一种图案化的花体字”(马国权《鸟虫书论稿》),用之入印,就等于把印刷用的“宋体”刻到印章中一样,全无篆刻的艺术性了。
花鸟字是由东周时期鸟虫书发展演变来的,源于东周,兴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
到了汉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以竹子、木头、毛等为原料的刷形扁形笔,例如泉山板笔的发明,泉山地区的工匠们对笔画工具展开创新与改良,创造了泉山板笔,这也意味着笔画线条开始有了明暗化特点,笔画线条也因此丰富起来,增加了字的维度,有了点、线以及面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汉代的汉隶和草书走向成熟,出现了楷书及行书,纸张被发明和应用,统治者倡导鸟虫书,汉灵帝还召见 “工鸟篆者”。汉代的蔡邕自行研究竹帚扫出之痕迹,结合用笔之势,创造出“飞白书”。
泉山板笔的发明和使用、“飞白书”的发明等因素都促进了鸟虫书向花鸟字演变,而“花鸟字”的名称真正出现是在东汉后期。手工艺人们在铜器、砖壁、石刻、泉刀、陶器、瓦当、玉器、木制品和建筑物等载体上大量运用装饰时,文字的笔画图案此添彼消、彼此借鉴,使鸟虫书的内涵更加丰富,出现了新气象,在手工艺人们创造的“鸟虫隶书”“鸟虫草书”“鸟虫楷书”中,汉字笔画渐渐有花鸟鱼虫和山水等图案的替换,结合竹木刷形扁笔的使用,东汉后期,名为“鸟虫书”的字又发生了质的变化,“花鸟字”的名称也就应运而生。
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这一时期行书的兴起,以及顾恺之等一大批文人士大夫热衷的绘画艺术兴起,迎来了飞白书的巅峰时期。飞白书是一种独特风格的书法,笔画间丝丝留白,模仿墨水不足的枯笔的书写,别具韵味。它受到不少文学家的喜爱,甚至为之吟诗作赋。例如欧阳修的《仁宗御书飞白记》、苏东坡的《文与可飞白赞》等,可见魏晋“飞白”的流行之势,这一时期成为花鸟字的初步快速发展时期,除了匠人们对于字的创作积淀,更多地融入了文人气息,文人咏颂,传之遂广,极大地促进着花鸟字的发展。
隋唐时期,唐代迎来了创作装饰文字的巅峰时期,改字、造字等风靡一时潮,例如唐代的武则天时期有“升仙太子之碑”(图7),碑额书“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字,巧妙地隐藏了十个鸟形的笔画,又在笔画之外装饰鸟形,也有用鸟形替换笔画的装饰手法。上述的创新的形式就是“飞白板书”,也叫“飞帛板书”。它是一种在字体笔画中饰有动物生灵的意匠之巧。[2]飞白书的工具是特制的,材料为竹片、木片等,笔的形态如板,由此称为“板书”之名。它不像其他工艺性很强的文体样式在缓慢的节奏中消费情绪,而是把所有精神情感凝聚在板寸的笔上一气呵成,如同将灵魂的轨迹留在纸上[4]。
隋唐之后迎来两宋绘画鼎盛时期,以五代南唐、西蜀创立的画院为基础,进一步创立了翰林图画院。宋徽宗时创立了画学,并纳入科举考试制度之中,画家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艺术迎来很好的发展,文人匠人皆继续潜心研究鸟篆、飞白书等字体的书写技法,因此,隋唐两宋时期推动花鸟字逐渐走向成熟。
图7 唐代“升仙太子之碑”和其中的“升”字 、“仙”字
图8 清代的河北宁河的木版画上的“精气神”三字
到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且缓慢发展,市民阶级兴起,扎根于市民阶级的意匠文字也迎来新气象,一是花鸟字被用于中堂画、对联或年画之上,受市民阶级的日常生活气息影响,字与画得到了巧夺天工的融合。如图8, “精气神”三个字,出自清代,是河北宁河木版画,相比之前的花鸟字更加多姿多彩,三个字中都由鸟、花、树和石等形态组成,告别了单一的鸟形,汉字的笔画里包含四个季节的代表性植物,植物象征生命与希望,“精”字中的“青”笔画的结构里包含春季的桃花,偏旁米字旁里包含夏季的荷花,“气”字里出现了秋季的牡丹花,“神”字里包含“冬梅”,除此之外,“神”字里出现了“喜鹊登梅”的图案,象征着美好、喜庆与好运。二是明代印刷业的繁荣。在印刷业的繁荣下直接带来的影响便是刻本的流传,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有明代《三十二篆金刚经》。艺人们也有了全面学习这些书体的系统教材,在成熟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图9 黑龙江哈尔滨民间花鸟字“美满”
花鸟字在民间还被称作“龙凤花鸟字”“藏字画”“民间板书”、“意匠文字”或“民间美术字”等(图9)。皆是形容一种图形化文字,名字却是各有来由和意义,有的从表象特征出发,有的从独特书写工具材料出发,有的从其趣味性出发,有的则是对其深度概括,具备意匠之美。
流行至今的民间花鸟字是飞帛板书的延续[4]。经过明清时期市民阶级的兴起,广泛流行的花鸟字在民间得以留存下来,并且以全新的面貌、气象呈现出来。而在民间这样更为宽裕的环境下,花鸟字呈现出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特点,既有明清时期文人的意匠之风,又有后来民间匠人们和百姓的淳朴表达,依附于各类载体,如年画、版画、刺绣、器物、建筑等,增加了用途的广泛性,同时利于流传。在节日、婚礼和寿宴上都可以看到民间花鸟字。
当然在世界很多其他地方也不乏民间花鸟字的传播,仅在罗马一地,就曾有大量花鸟字艺人风靡广场的事迹报道。相信正是这样一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字本身所承载的千百年的积淀,有趣有意,独树一帜,让民间花鸟字流传至今。
花鸟字是一种字体,也是一种别致的艺术表现的形式。字的形态下所承载的是花鸟字独有的意蕴特点,以字载画、直意或暗喻、求福纳吉。
一是以字载画。花鸟字首先是字,作为介质,把花、山、草、鱼、鸟、虫、水等形态巧妙结合,融于笔画抑或是加以添饰,表现出的画面感更是传达了不同字意。通过创造者的笔下技法含蓄且别具韵味的融于字中、藏在画里。
二是直意暗喻。花鸟字通过字本身就能表其意,与其创意丰富的形式离不开。或是花鸟字所运用的多样花鸟元素与字义本身密切相关,如借仙鹤、祥龙寓意理想中的美好,借寿星、寿桃形象寓意长寿。同时,花鸟字所呈现出的民间视觉艺术蕴含着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关系,表现了在封建阶级体系中形成的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伦理关系,以凤凰、鸳鸯、仙鹤与黄莺等禽鸟的形象比喻上述关系。
三是求福纳吉。花鸟字形式的多样化,多是指向于一种本能的诉求,即是求福纳吉。在古时,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自然影响,生产力和认知力有限的条件下,崇拜于上苍,受制于自然,于是有了最原始的本能诉求,体现出人们对美好、长寿、幸福的愿望祈求。美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字体形式的美感呈现出来,是当下普通百姓的审美,花鸟字是字体形式美与吉祥意蕴美的双重表达。
有学者表示:“在民间美术中,直接继承着鸟虫书这一传统书写方式,并发展成专门用来书写图绘的形式”,由此可知,鸟虫书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流,有着奠定基础的功能,后世的花鸟字就是一种被鸟虫书催生的字体形式,带有传统特色,又有着新的风貌。
花鸟字相较鸟虫书灵活巧妙的添加了花草、树植、瑞兽、甚至是人的形象,鸟虫书形式相对单一,同时书写材料较简单。其后在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才出现的刷形扁笔,以及泉山板笔的发明等,花鸟字的书写工具很是丰富,还有特制的竹片、木片等等。工具的丰富多样直接带来创作手法和内容的革新,鸟虫书表现得较为单一的内容或是未能表现的内容,花鸟字可以丰富的呈现。花鸟字载体范围更加广泛,在铜器、陶器、石刻、玉器、泉刀、瓦当、砖壁、木制品、建筑物等的装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甚至拓展到年画、刺绣和木刻版画;花鸟字相承于鸟虫书的创作主题,又有所区别,花鸟字的创作主题更重于意蕴内涵和传达。
花鸟字带有鲜明的鸟虫书特征,它是鸟虫书的继承与创新。字中皆有最基础的鸟虫的形态,这是流变中自始至终未曾改变的显著特征,也是根本特征。
早期原始时期,文字的前身是记事绘图,“文字权舆,始于图像”,文字所具备的字画属性就已呈现出来。首先,鸟虫书和花鸟字都是具备字画属性的,但是在这种创作观念的变化也影响着字画属性的转变。早期鸟虫书中,不难发现,字的呈现相对单一,很多都仅仅是添饰鸟形,其中鸟形的笔画形式表达也相对简单,融于笔画,客观看来,鸟虫书更偏重于字,当时社会并未脱离原始部落很久,鸟虫书的使用自然是多源自于在活动中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在山岩或是洞穴中进行各类活动时,记事绘图。随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审美的需求愈加强烈,例如篆刻中的鸟虫书,无论是战国时期玺印,还是上至秦始皇之玺,下至百姓私印,鸟虫书在玺印中都是具备特殊用途的字,尽管载体有所变化。尤以明清时期有的一股文人篆刻艺术热潮,篆刻带动着人们对书画以及文字的考究,从玺印中看到的是鸟虫书的整体文字的艺术感,而并非如同后面的花鸟字表现出的不再局限于文字的画面感。不难看出,鸟虫书兼具一定装饰美化,具备装饰之美,但主要功能还是用作字,而附带些许装饰感,传递信息还是其主要属性,后面对装饰美感需求的日趋强烈。
后期花鸟字应运而生,字中不仅是鸟形的应用,花卉、粉蝶、草虫、瑞兽等等组合应用,也是生活中的或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在人们的智慧下,广泛应用在字上,较之于之前的鸟虫书更偏重于“画”,而之所以重于“画”,与工具的丰富多样直接带来的创作手法和内容的革新等因素密切相关,后来受到载体多样化、广泛化的影响,字中画面的呈现愈加丰富多彩。花鸟字极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固然也有受到书画艺术发展的影响,明清时期绘画艺术的渐趋成熟,市民阶级的兴起即形成了一股新气息,自然地使字的结构与画的构图少了份严谨规整,多了份趣味自由,可以画得精彩了。
从源远流长的鸟虫书到走向民间的花鸟字,之前的半书半画的文字形式逐渐不被需要,鸟虫书作为文字已经失去了生存土壤,字与画的分流也已成必然趋势,在相对自由创作观念影响下,有了从“字”到“画”的属性转变。
在流变过程中,花鸟字相承于鸟虫书的创作观逐渐丰富与完善,在创作观念的影响下,悄然发生着新的发展转变的历程。首先,早期人类社会有着自然图腾崇拜的创作观。二是理想化的创作观,对自然界最初事物形态的美化、理想化处理,创作现实所没有的近乎心中完美的形态。三是多重维度创作观,拓展了字的空间维度。四是祝颂吉祥创作观,吉祥是中国千百年来文化中所蕴含的观念,而祝颂即为祝福赞颂,是人类最古老的精神寄托。
花鸟字是为鸟虫书在发展中变为吉祥意味的一种展现,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祝颂吉祥的观念不可分割。鲁迅先生曾对汉字有点评:“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而花鸟字作为诠释此句再合适不过。时至今日,花鸟字依旧是极具美感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字与画里是观念的交织,是形式美到意蕴美的传达:一为祝颂吉祥之意美;二为文字读音之音美;三为丰富趣味之形美。花鸟字相承于鸟虫书的祝颂吉祥创作观,兼具字本身的形式美、字义美和内在吉祥意蕴之美。从鸟虫书到花鸟字,是字与画的嬗变,是形式与内在的结合,是美感与美好的传达。
[1] 杨茂川,邓珺.汉字在“新中式”空间设计中的视觉呈现[J].创意与设计,2014,(3):10.
[2] 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 梁燕.古今文字形体的装饰与美化[J].创意与设计,2015(10):59-63.
[4] 吕胜中.意匠文字·龙凤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