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欣
夏初的虹口,梧桐树叶微动,黑瓦红墙静立,鲁迅纪念馆大门前的猫咪优雅地睡着午觉。三十五摄氏度高温的午后,华东师大二附中2019届人文班踏上了这片见证了一段段历史的独特之地。
作为本次城市漫步活动的设计者之一,经过前期多次踩点和讨论、准备,我对这次探寻鲁迅与“左联”足迹的文化之旅抱着极大期待。只是虹口的小弄堂弯弯曲曲,鲁迅公园的路弯弯曲曲,甜愛路四川北路的十字路口弯弯曲曲……这么多的弯弯曲曲,注定了这一天少不了曲折,也让我漏掉了不少的文化看点。不过我极享受在这弯弯曲曲中漫步——无论是跟着同学四处乱晃还是自己在原地转圈。一个世纪前,这里曾文化大咖云集;今天,将自己的脚步叠合进他们曾留下的足印里,焉知不是一种幸运?
作为鲁迅公园的NPC,我默默跟在怎么也找不到任务地点的某组同学后,看她们在几个路口走了一遍又一遍,真替她们着急。在迷路中,我们经过了鲁迅墓碑,经过了优雅的老人乐团,经过了泛着涟漪的湖面。不过,作为一个局外人,没有了那份着急,还是可以发现许多美丽的:太阳透过树叶,漏下了淡黄色的光,一圈一圈漾在空气中,也使公园的树充满生机。
出了鲁迅纪念馆又向鲁迅故居转战。本来方向感就不好,加上这里的路弯弯曲曲的,我在山阴路上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上停着老旧的白行车,发黄的广告牌下葱油饼香气正浓,弄堂里的老爷爷面对我略带焦急的询问只是微微一笑指个方向,身边同样慵懒的猫咪也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虽然内心着急,但看着此情此景,我也不禁想要停下来,找一把藤椅,就在这静谧的时光里不再寻找方向,不再奔波。
鲁迅故居外的介绍工作做得极好,以至于不少同学在进去参观之前便背熟了鲁迅先生的生卒年月与迁居经历,为此我们不得不再增加些困难的问题。比如,卧室里的照片是海婴几岁时拍摄的?充满年代感的老式电表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既然全班都看过《黄金时代》,那么请问萧红和鲁迅曾在哪个房间畅谈至深夜……同学们全部离开时已是黄昏,我看着故居的铁门嘎吱嘎吱地合上,沿着空无一人的弄堂向甜爱路的方向走,眼前的景色与电影中鲁迅夫妇送萧红萧军回家的景象重合,暮色里莫名有了雨夜的影子。
参观的那么多地点自然是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可是我却更喜欢在虹口迷途中寻觅到的、似乎散发着那么一点儿淡淡的文化香气的人情味儿。走过的弯路怎么能真的算作弯路呢?倘若不曾走过,倘若不曾漫无目的地走过,便不能说自己真的体会过鲁迅所体会过的景色,不能说自己曾欣赏过鲁迅所欣赏过的虹口。所有的徘徊,所有的兜兜转转,都成了探寻的一部分,在这微动的梧桐叶间,在这静立的黑瓦红墙间。
就像一位老者所说,在这注定与“左联”、与鲁迅联系在一起的虹口,什么都染上了人文的气息。这似乎适用于虹口的一切,无论是目的地,是走过的“弯路”,是我,还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