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雪
也许,那一次同船共渡是一场命中注定的意外。
——题记
(题记开篇,引出“意外”主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那一次的出游,让我目睹了文人墨客心中江南小镇的风韵。
江南烟雨,是徐志摩笔下似水莲花般娇羞的女孩。柔和的色彩,淡雅的香气,可以捏得出水的天气,这一切都被雾霭拥抱着。纵横交错的河道上,零星的几只小船浮在河面上……远处一只摇橹的划动,摇醒了沉睡中的小镇,也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是一只有着别样风采的船,不是因为船的造型奇特,而是因为船上的摇橹人。船上的摇橹人是一位美丽的少妇,看上去,她跟其他摇橹人一样普通。可仔细看去,她却与其他摇橹人有着极大的不同——她的怀中抱着一个襁褓。她热情地招呼着人们上她的船,一边招呼还一边不时地托一托手中的襁褓。一个摇橹人为什么要抱着孩子?我对她充满了好奇,于是毫不犹豫地踏上她的船。(在描述了江南美景之后,引出对少妇的描述。“一个摇橹人为什么要抱着孩子”,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为后文做好铺垫。)
还有不少人都被她的热情招揽过来,纷纷登上她的船。她将襁褓放进船舱里,沉稳地起锚,轻轻摇橹,缓缓地发动船只。离开岸边的刹那,我看到隔壁船只上的摇橹人似笑非笑、欲言又止的神情,可很快,我的注意力便被优美的江南风景吸引了。(此处对少妇的描写越正常,后面谜底揭开后的反转才越大。隔壁船上摇橹人的神情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她一边熟练地摇着橹,一边笑着为我们介绍江南的风景,还不时望着船舱里的襁褓。那应该是她的孩子吧!船到河中央时,她突然跑到船舱里抱起她的孩子,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孩子该睡觉了,我得哄哄孩子。”她一边说,一边摇晃着怀里的孩子,嘴里哼着摇篮曲,脸上流露出慈母的微笑。她望向孩子的那一抹微笑像掺了蜂蜜,让人看了感觉很是温馨甜蜜。望着她的举动,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像泉涌般喷射而出。我终于鼓起勇气问了出来:“阿姨,为什么你还带着孩子呢?这多不方便!”话一出口,刚才还挂在她嘴角的一丝微笑顿时消失不见了,她望着我,沉默不语。我忐忑不安,怕自己勾起了她的难言之隐。片刻沉默之后,她主动和我们说起了关于她自己的故事。她说她曾经经历过一些不快,但现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两个天使般的孩子,孩子们很听话,她对现在的平静生活很满意。她在说的时候还不时地抚摸着怀中孩子的脸,似乎是在为宝宝擦掉流出的口水。她的动作是那么小心翼翼,眼神中流露出幸福的光芒。也许,她曾经有过伤心的经历,但现在她已忘却。(足够的铺垫和蓄势。)
一些客人听了她的话,纷纷凑过去看她怀中的可爱宝宝。可当他们看到她怀里抱着的宝宝时,原本微笑的表情竟立刻变得很凝重,一个个转过头来,脸上还带着些微的惊恐。我也想上前看看她的孩子,但是旁边的一个阿姨一把拉住了我,向我递了个眼色,轻轻地摇了摇头。(笔锋一转,客人看完孩子后,为什么突然变得惊恐?同行的阿姨为什么阻止“我”?不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她抱着孩子熟练地摇着橹,可船上客人的表情越来越惊恐。有几个女客人甚至紧张地喊出声来:“我们要下船,我们要上岸!”她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到了,脸上一副做错事的表情,慌慌张张地摇着橹,越摇越快。不一会儿,船就靠了岸。(客人们为什么惊恐地要求下船?继续设置悬念。)
船还没有停稳,客人们便纷纷跑下船,一个个如释重负般长出一口气。我也被阿姨拉着下了船。下船时,我隐约看到她手中抱着的孩子。那孩子明眸皓齿,长相可爱,但仔细看看,孩子额头上的头发看上去有些不自然,而且眼睛始终没有眨一下,似乎……可我还没来得及追问,便被熙攘的人群挤上了岸。等我再回头,她已经抱着孩子摇着橹,渐渐划远了。(“我”看到了什么?省略号的是“我”的哪些怀疑?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将故事情节不断推向高潮,使得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游玩了几天后,我再一次来到河边乘船渡河,那个抱孩子的少妇却再也找寻不到了。我向其他摇橹人打听她的踪迹,却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那个女人是个疯子!”每个人都说着一样的话。
这不是真的,那个面带微笑的满脸幸福的女人怎么会是一个疯子?
一个当地人对我说:“她是个疯子。两年前的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两个孩子,她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打击,变得有些精神错乱。稍稍清醒的时候,她就抱着一个塑料娃娃摇着一只船摆渡客人。不清醒的时候,她便到處乱跑,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又哭又闹。”(妙用突转法,揭示出少妇的真实情况,即解释了前文一个又一个悬念,又深化了“母爱”这一主旨,同时紧扣“意外”的标题,增强可读性。)
我听后站了许久许久,未发一言。难怪提到过去时她的脸色会闪过一丝忧伤,难怪她怀中的孩子连眼都不眨一下,难怪人们的表情那么惊恐……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反复在我脑中闪现。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的车祸,她一定是个好母亲吧。如果没有这场意外的相逢,我也无法见证这份感人的母爱。我希望在江南的下一个清晨,看见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出现在那条泛着微波的河道上。
升格点评
文章升格以后,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1.综合使用悬念法、误会法、结尾突转法,使得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极具可读性。
2.铺垫合理,蓄势到位,读完让人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3.心理描写合情合理,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细节描写生动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