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婷玉
一、烘托对比,凸出主体
每一幅图像都有其中心思想,这也是绘画中需要能够让其他人一目了然地看得到的内容,色彩过于丰富或又太过单调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喧宾夺主则是过犹不及;言不达意,则是单一无味的。历史上的“留白”艺术便是巧妙突出了图像的主体,通过与周围事物的烘托对比来凸显出绘画的主体,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例如,在讲述《对比的艺术》时,对比可以是颜色之间,也可以是物与物的比较烘托,运用的前提是先学习掌握。在多媒体上放映出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是这幅画的主体,由于背后宁静的风景烘托,使她看起来时而举止优雅,时而神秘莫测,整幅画的总体感觉是庄重严肃的。这就是背景对主体的衬托而表达出来的含义,运用计算机技术换了一个背景,将宁静的风景变得色彩亮丽,瞬间原画中的神秘感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活泼生动的一幅画呈现在眼前,背景变了,主体不变,整幅画的意思都变了。因此,主体所含意思的表达很大程度上受到背景的影响,绘画中背景的比例虽小,却不容忽视。告诉学生,烘托主体的手法有很多种,需要在学习中慢慢积累掌握,学会运用命题创作改变不同背景,感受不同效果。
没有主体的图案没有核心凝聚力,对比的运用也更能形象地凸显出主体,没有参照物的主体就显得比较单调。课本要求的绘画作业比较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绘画素材,进行命题创作,由易到难,逐渐深入,掌握绘画中主次关系是如何表现的。
二、放飞想象,尽显童心
无论是古诗还是绘画,都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能创作出此种意境的前提是作者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再用有限的图案表达无限的涵义。基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都比较丰富,总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最突出的天性就是童心。因此,繪画中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孩子的童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必然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实物的联想》时,用多媒体放映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进行联想,出现雨伞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拐杖、枪,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还想到了蘑菇。出现量角器时,他们又想到了鸵鸟的背和做饭用的锅等。之后,让学生绘制一幅人物肖像画,不同的是五官等一些东西需要用生活中的实物替代,并在一旁作出说明。有位同学将圆圆的盘子作为眼睛,而方便面则是人物的波浪卷头发,蔬菜的绿叶子成了优雅的裙子,这些创新的表现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与童心。虽然可以使用的实物素材有限,但是学生运用画笔着色的方式创作出了新奇的作品,同时基本掌握了根据实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联想的方法。
对于成人来说,虽然阅历越来越丰富,但是很多东西限制了想象力。在学生眼中,没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创作就更自由,需要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将平凡的东西转化成别样的画面,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创作出充满无限想象的绘画作品。
三、大胆着色,贵在创新
色彩在绘画中的正确运用也是影响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色彩的搭配既要注意大胆创新,又要注意合理使用,不能给人错乱的感受,色彩太过丰富则难以凸显规划的主题。如果学生太过拘谨,不能创新也不能出奇制胜,图像所含意义也就比较肤浅了,犹犹豫豫反复涂抹则会破坏图像的整体感觉和最终画面效果。
例如,在讲授《冷色和暖色》时,色调奠定了一幅画带给人的第一感觉,这一课的目的是通过认识冷暖色,学会配色方法与表现形式。首先,展示出两幅色调截然不同的画,学生真切感受到暖色调给人温暖、较强烈的感觉,而冷色调则是更沉着稳重。说到温暖与兴奋的颜色,学生都能够想到散发热量的太阳,而宁静低调的颜色则是蓝色,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程重点,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让一部分学生绘制暖色系的画,而另一部分则是冷色调的画。观察发现很多画冷色调的同学都选择了描绘冬天的景色,而有位学生画出了冬日暖阳,在整幅冷色调画中显得很是突兀。也有学生大胆创新,在皑皑白雪中填了一枝“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淡雅的梅花加以冬日的寒冷,画的布局与用色十分活泼又不失严谨。在最后的作业评比中,将这幅作品陈列在展示栏中让其他人借鉴学习,并告诉大家大胆并不是随意用色,在大胆同时也要做到细心搭配。
学生要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述整个图像要表达的意思,既要大胆着色,也要注意细节,巧妙设计图像的整体布局。学生对色彩的理解仅仅是表象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那些色彩的搭配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传达的意思又是什么,这都是绘画中需要掌握的内容,防止学生用色不当而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效果。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教师多加指导,学生多练习,夯实每个阶段,好的作品也就自然而然得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