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凌
摘 要:以单向传播为主的传统文科教学模式正面临互联网的挑战。美国大学的文科课堂教学具有如下特点:详尽的教学大纲和严谨的教学流程,大量的课前阅读与深度的课堂参与,对社会实践的高度关切,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过程控制保证培养质量。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论文提出三点建议: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变身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互相学习;引入课堂外教学资源。
关键词:美国大学;文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5-0043-04
目前,高等教育正面临多重压力:互联网带来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师生共享同一信息环境使教师失去昔日权威;扩招带来的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大班上课成为常态,课堂互动难以开展。在单向传播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学生玩手机”成为大学课堂常见现象,文科专业更为突出。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新成曾在政协会上提出:“和美国大学的文科教学相比较,我们的大学文科教学基本上无所作为。”[1]如何破解高等学校文科教学的难题,2016年笔者利用在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简称AU)访学一年的机会,采用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等方法,研究美国大学的文科课堂教学,力图从中寻找借鉴与启发。
一、对美国大学文科教学模式的观察
美利坚大学成立于1893年,是一所四年制私立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利坚大学的专业设置以文科为主,共有文理学院、商学院、传播学院、国际服务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及法学院六大学院,开设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个层级的课程。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2016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美利坚大学名列第72位,其办学层次和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美利坚大學的班级平均人数是22.8人,研究生课程的平均班级人数为16.9人,师生比例是1∶13。
(一)详尽的教学大纲和严谨的教学流程
美利坚大学的教学大纲长度一般在10~20页之间,分为课程描述、学习目标、实践活动、分数分配与评定细则、考勤制度、教科书与参考书目、作业格式及截止日期、每周教学安排、学术规范、紧急情况预案等多项内容,非常详尽。教学大纲通常在第一课时发给所有学生,使整个学期的课程、实践项目、作业与考试有据可依。
学习目标中比较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媒体与社会”课程这样要求:在课程结束时,你应该能够:1.系统化地对媒体业进行思考。能够描述形成媒体内容和影响传播的主要力量,也要描述媒体如何形塑个人及社会。2.通过历史文化、技术基础、市场结构等几个主要维度来比较各类大众媒体。3.描述媒体融合如何改变了媒体的内容、业态和消费体验。4.批判性地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媒体现象。即便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也会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强调相关的理论思考。如“传播研究方法”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之外,还要对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
对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强调是教学大纲的必备内容。从大学一年级起,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会对作业提交的规范、剽窃和数据造假的认定和处罚做出详细说明。作业的字数、行距、字体、边距和页码,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格式都必须遵循美国心理学会(APA)论文格式规范。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把同一份作业提交给多门课程是严重的学术不端。所有直接引语必须加引号并注明出处,所有对他人观点的复述也必须注明出处。避免大量使用引证,鼓励学生在分析消化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有引证来源必须清晰、完整、格式一致。教授如果发现学生在作业或论文中有剽窃行为,必须报告给教务长,视犯错程度给予从取消本门课程成绩到开除的不同处罚,且必须记录在案,成为终身污点。对学术规范的重视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学术道德,为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和攻读研究生奠定基础。
管理的严格还体现在对截稿时间的强调和课堂考勤中。“因为截稿时间对于媒体和传播的所有领域都如此重要,因此作业每迟交一天分数都会降一个等级。”[2]教学大纲对请假、旷课、迟到都做出了严格规定。两次迟到算一次旷课,两次旷课分数就要降一个等级,三次旷课就可能导致不及格,从而拿不到本课程的学分(意味着几千美元的学费和一个学期的宝贵时间付之东流)。如果有生病之类的特殊情况在征得教师同意后最多可延期十天提交。
教学大纲也体现出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除非得到教授的事先批准,否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课堂录音、录像、网上直播和社交媒体分享。所有教学内容(PPT、阅读材料、在线讨论内容等)仅限于经过注册的本课程学生出于学习目的使用。任何未经授权的资料下载、文件分享和用于学习之外的目的将被追究责任。
在教学大纲的最后,通常会给出详尽的教学日历。每节课的授课内容、课前阅读材料、提供课堂报告的学生名单或者邀请的客座演讲者身份、课后作业内容与要求都有详细说明。教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推进课程,不会中途轻易改变授课节奏和顺序,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整个学期的学习,教学流程的严谨与规范减少了教学的随意性,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大量的课前阅读与高度的课堂参与
美国大学的阅读量之大人所共知。阅读材料以教材和期刊文献为主,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跟踪主要报纸也是基本功课。教授默认来上课的学生都是完成了阅读任务的学生,课堂直接进行引申的讨论和知识应用的训练。如果在没有完成阅读作业的情况下直接上课,根本无法听懂和参与课堂讨论。
中国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做一个好的聆听者。但美国大学的课堂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贡献。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和宣讲、在课程博客上分享好的文章、发表对阅读材料的在线评论、在团队作业中各司其职并良好合作等方式参与建设课程内容,是学生责任的一部分。仍以“传播理论”课程为例,在每节课上,学生要轮流充当讨论的组织者。组织者的任务是向其他学生介绍本节课的阅读材料,把理论同当前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举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提出问题以推进讨论。每周还有两位学生负责在课程博客上发表至少两篇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是对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的评述,也可以是对课程有关理论的比较深入的探讨。有想象力的、原创性的和有趣的、能够激发讨论的文章将会得到较高的分数。
课堂报告是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几乎是每门课程考核的必要环节。课堂报告视班级大小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传播的决定性时刻”的“午间报告”每次由四位学生合作,执行三个任务。第一个是监测两份重要的全国性报纸《纽约时报》和《今日美国》,从中选取本周可能成为传播的决定性时刻的报道——那些可能被记忆和谈论数年的重要新闻,说明它们为什么重要,并准备接受质疑和挑战。第二个是向班级推荐一篇本周的必读文章,比如,有关社交媒体中热点话题的深度报道、独到评论,或者有关传播科技领域的创新等,并解释为什么它是“必读”的。第三个是“你的选择”。寻找一篇你喜欢的文章或评论,它可能是幽默的、不寻常的、有冲击力的、刷新你的三观的,分享给你的同学并解释它,这个部分用来增加课堂内容的多元性和异质性。这是一个团队任务,每个人都要参与筛选、推荐、讨论和最后课堂报告的整个流程,不允许团队成员分解任务,各司其职。课堂报告要通过PPT,以一种生动的、有想象力的、刺激讨论的方式传达出来,最后抛出一个问题来激发班级讨论,还要附上参考文献以便于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研究。课堂报告结束以后,团队还应提交一份3~4页的书面反思,概括口头报告的内容,描述团队成员的合作经历、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的方法,讨论课堂报告的传播效果,并分析改进传播的可能性。这些内容丰富、视角各异的课堂报告拓展了课程的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和公共演讲的能力。
美国大学的教师们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加强课堂参与:1.帮助其他人充分参与课程。对一些人,这可能意味着更频繁地发言,对另外一些人,这可能意味着节制发言以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2.评论同学的初稿,并为他人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3.挖掘与课程和论题相关的网络资源,并在在线讨论区分享。要注意版权规则。4.和同學分享图书馆及在线的相关研究资源。5.基于个人的经验和研究,参与课堂讨论和在线讨论。欢迎能够挑战教授和其他学生先入之见的材料和观点。6.提问
题,提问许多问题。7.和同学教师分享即将发生的和课程有关的或大家可能感兴趣的事件。8.为有困难的学生或团队成员提供支持。你不能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但是你可以为他们解释任务,提供反馈,修改语法等。9.翻译或者概括来自其他语言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料。10.准备要讨论的作者、事件或话题的背景资料。11.提供与课程相关的音乐、视频、网络链接等。12.为课堂上简单提到的话题补充更多细节。13.和教授及同学分享你的想法,想出清单之外的其他方式为班级的精神生活做出贡献[3]。
(三)对社会实践的高度关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文社科类学科是和社会生活高度相关的行业。培养学生对于周边世界的关切,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的复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人文社科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美利坚大学传播学院课堂研讨的选题来自社会,实践性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研讨的过程强调多元、开放、对抗和理性,阅读材料的观点经常是相互矛盾的,作业和考试通常也没有标准答案,以培养美式教育特别强调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2016年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年,美利坚大学开设了“总统大选”等多门相关课程,实时跟进大选进展,并不断邀请各方候选人竞选团队的重要人物、知名媒体的记者和立场不同的政治观察家来到课堂和学生交流,加深学生对于民主制度和传播规律的理解。“传播法”课程给出一个复杂的媒体侵害名誉权案例,由学生分别扮演原告、被告、法官、陪审团等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法庭的抗辩和裁决。再如,“公共关系”课的一个案例讨论: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的房价上涨,使旧金山成为美国房价最贵和堵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恶化了大多数普通居民的生活条件。旧金山市民发起社会运动进行抗议。私有企业对公众福祉是否负有义务,像谷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应如何帮助改善社区的公共服务。“传播与社会”课程的一个团队作业是分析公共政策争议和策略传播,学生选择一个当前的公共议题,如控枪、健保、警察暴力、移民、外交政策、安乐死等,分析围绕该议题的不同立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或团体,呈现公共平台上关于此议题的主要辩论及舆论反应,最终,应用所学的传播学理论,为相关各方提供传播策略与建议。
这种强调开放性和对抗性的讨论不通向任何标准答案,分数的评定建立在研究是否扎实,逻辑是否严谨,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表达是否新鲜有趣,能否给其他人带来启发等方面。开放的评价体系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令学生本人受惠,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
(四)考核任务分解到整个学期,通过过程控制保证培养质量
和中国大学通常在期末集中考试的方式不同,美国大学的考核任务是分解到整个学期的。每门课程的成绩通常都由五到六部分构成,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报告、书面作业(书评、公关方案等)、实践项目(走访法庭、调查报告等)再加上期中和期末考试共同形成学生的最终成绩,这让学生不得不在整个学期都全神贯注。
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是具体到细节的。比如,“公共关系”课程有一项作业是一个口头报告。这项作业要求学生访问一家公共关系公司或者一家公司的公关部门,并报告面访过程中所有有意义的细节。访谈内容应包括:该公司(部门)的公关实践开展时间;员工的规模及结构;如何招聘新员工;公司的主要客户是谁,公司为他们提供何种服务;公司的主要传播原则(或哲学)是什么;公司的目标公众;公司使用的研究方法;如何开拓新的业务;公司是否曾经拒绝生意,如果有,原因是什么;任何其他有趣的内容。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由教师和在场的其他学生共同打分。
再如,“传播法”课程的学期项目可以用两种方式提交,一种是学术论文,要求13~15页纸(不包括参考文献),采用美国心理学会论文格式规范,至少探讨三个案例,至少要给出四个和你探讨的特定案例相关的文献来源(如法学期刊论文,法庭之友辩护状,法院判决书,关键当事人的访谈,来自高质量媒体和法律组织的深度分析等),至少六个对于理解和分析相关议题有帮助的网站链接,这些链接必须体现对相关议题的至少三种不同的观点。另一种是媒体方式,包括网页建设、视频、广播节目、数字游戏或者网页互动体验,这种方式要事先征得教授的同意,以确保在研究、分析和表达的难度和水平上与学术论文相当。
期中和期末考试通常是闭卷。其中一半内容为认知性的,题型为多项选择和简答,用来检测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课程的阅读材料、专心上课并做笔记。如:1.给出一个2000年以前媒体业自律的有影响的案例,说明其发生的大概时间,并用一句话来解释它为什么重要。2.一些早期广播节目和电影因为其种族偏见而引发争议。说出这样的一个节目或一部电影,解释为什么会引发争议。另外一半题目涉及分析和应用,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在阅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学会运用理论来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如,谁什么时候发明了电视?用一个句子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是有问题的。举出对于电视成为大众媒体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或者年份,并解释为什么它是重要的。3.书籍市场日渐增长的“长尾”对民主有何帮助。
所有课程都强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良好的写作反映了敏锐的思想和对细节的关注,是分数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在交作业前通常都要从逻辑、结构、连贯性、语法和拼写等多方面反复检查和润色稿件,语法和打字错误在一份作业中不能超过三处。几乎所有课程都要求大量的课堂讨论和课堂报告,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非语言传播能力。
在高度卷入的美国大学课堂上,几乎看不到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因为学生不得不时刻保持警觉,才能跟上快节奏的课堂讨论,而每一节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分解任务、注重能力的考核方式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思维开放、行事严谨的良好学术习惯。
二、美式大学课堂对我国文科课堂教学的启发
2002年,由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美国教育部等倡导成立的一个非营利性联盟组织P21(United States-based Partnership for 21stCentury Skills)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21世纪学生必须具备最重要的四个学习技能4Cs: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Communication 沟通交流能力,Collaborations 团队协作能力,Creativity 创造力[4]。“颠覆式创新”之父克莱顿·克力斯坦森认为,如果学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换教学材料、教学体系以及将电脑塞进课堂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由美国哲学家杜威提出,如今被美国教育部门倡导的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专题式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并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通过设计真实的任务,把学习过程设计到复杂、有意义的项目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教师是导师、教练、倾听者和裁判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学习和信息获取的主体,是项目的参与者、协调者和责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知识的对象。通过PBL,学生可以掌握在传统课堂上很难获得的4C/s学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5]。美国大学文科课堂的教育也体现了这一特色。
面对高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如何结合我们的情况,从国外的教学模式中获得启发与借鉴。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变身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
如果说传统的中国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类似于“演员—观众”的话,美国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更像是“导演—演员”。作为观众在台下心不在焉,甚至昏昏欲睡都是常态,但演员在舞台上不得不高度集中精力。而且为了“台上一分钟”,事先要做“台下十年功”的练习和准备,这个教学范式的转变对激活学生心智、提升学生能力意义重大。互联网瓦解了教师的知识垄断者和传授者身份,但若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优势、确定目标、设计规则、控制流程、引导合作,这种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激励和帮助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
(二)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学习
美国大学课堂强调每个学生对于课堂的贡献,教师绝不是唯一可以汲取的资源,学生也养成了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并进行反馈的习惯。反观国内的大学课堂,以笔者本身的教学经历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同龄人的观点缺乏耐心。如何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项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何破解大班课堂互动难、作业批改压力大的难题,可以请优秀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担任助教,协助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分组讨论,批改学生作业等。教师的精力应该主要花在筛选阅读材料、精心设计课程、启发学生思考、推进课堂讨论、点评学生作业上来。担任助教的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锻炼组织能力与学术能力,从而实现三方共赢。
(三)引入课堂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
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不能不关切人类和社会。利用网络慕课、数据库、社交媒体平台等各种在线资源和与专业对接的各种实践资源,拓展和盘活大学课堂。美国大学普遍采用电子黑板辅助教学,学生通过电子黑板接入各种阅读材料、教学课件、课程通知等。如果没有电子黑板教学系统,也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设课程博客或微信群,以分享资源、开展讨论。同时,通过引进客座演讲者、带领学生开展田野调查的办法,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发现成才模式和职业目标,提升自我激励、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新成.大学文科教学基本上无所作为[OB/EL].[2017-05-02].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31983/32181/2379353.html.
[2][3]Joseph Campbell.《传播的决定性时刻》课程的教学大纲[Z]. 美利坚大学传播学院.
[4]Preparing 21st Century Students for a Global Society,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file[EB/OL]///C:/Users/Lingling%20Li/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IE/23SJNO12/A-Guide-to-Four-Cs.pdf.
[5]Bonnie.為孩子装备未来4C's学习力,美国和芬兰的学校原来用PBL教学法为孩子装备未来4C's学习力,美国和芬兰的学校原来用PBL教学法[EB/OL].[2017-05-02].http://learning.sohu.com/20161011/n4700211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