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杰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师长期探索的课题。那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呢?学校中年级教研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专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两个多月的课例研讨与诊断反思,在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上,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以下途径。
一、品词析句,读中感悟,揣摩语感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懷,真可谓文质兼美,字字珠玑。这为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良好语感提供了最佳范例。那么如何挖掘其中的情感意旨,为学生发展规范的语言、良好的语感搭建广阔的平台呢?从具体的词句入手,反复研读,揣摩字里行间的深层意韵,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的精髓所在。
比如新课标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教材《平分生命》一课,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就大有文章可做。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却非常深刻。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紧紧抓住“震撼”一词,让学生反复品读,再联系文花枝、杨利伟等人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思考——“震撼”是什么意思?你有过被震撼的感觉吗?医生为什么被震撼了?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在大家被贝贝的勇敢震撼的氛围中,先以自身的示范走近“医生”,然后边朗读边追问:“还有谁被震撼?”“这么多同学都被震撼了,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医生的话吧。”情真意切的良好氛围在琅琅书声中得到极大的渲染和升华。
值得注意的是,在悟读品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胸有万汇”“胸有成竹”,即明确什么样的语言利于培养语感。如画面感强的语言较适宜写景的文章,对话、独白式的语言较适宜写人叙事的文章。另外在具体引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因悟求情。“佛心可渡悟字关”,“悟”在语感培养中同样至关重要。所以在朗读指导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切不可进行朗读技巧的机械引导。
二、启发想象,角色体验,激发语感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也是培养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语言材料,运用对比、补充的方法,或凭借形象的插图、声音等材料进行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悬念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将抽象的语言材料,在角色体验和连缀画面中再现出来。我们发现,创造性丰满的过程就是语感充盈的过程。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
如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七册《搭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从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到表演当时的情景中,他们会进一步感受到大家互相谦让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村里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这样在朴实的文字背后蕴含的“和谐”之美就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逐渐丰盈。这样,语感的培养在学生的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读一读中自然形成。
三、拓展迁移,适时训练,深化语感
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感形成的过程,点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因此,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中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上,还应该把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训练作为语感广化、深化的途径。
有所感才能有所言,正所谓“由感而发”。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以读促说,以说促写,组织学生经常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表达活动,或书面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语言之神妙,不仅使课文的思想得以延续,而且自身的语感也在水到渠成的引导中得以发展。
如在小学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七颗钻石》一文中,教师在金水罐变成七颗钻石后,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想象大地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就设计了一个发展语言的练习题:一股清澈的泉水喷涌而出,大地 ;花 ;草 ;人们 。这既能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又帮助学生体会了爱的神奇力量,理解了这则童话的深刻内涵,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感,真可谓一举多得。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体现,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它非一日之功,需要广大教师长期探索、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