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8-06-02 10:59李向东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学生应对策略

李向东

摘 要:课堂不良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课堂规则的行为,它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初中生不良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探析,并应用行为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对不良行为进行干预。

关键词:初中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心理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31

初中生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初中阶段的教育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初中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育。由于初中生生理、心理结构的特殊性,经常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各種各样的课堂不良行为,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家长的普遍关注。

一、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总隐藏着一定的心理原因,产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认知、情感、个性等多个方面。既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既有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也有社会文化的因素,既有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也有来自同伴的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一)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相冲突

课堂不良行为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和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客观的规律性。但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高分数,置学生认知规律于不顾,随意增加学习内容,拓展知识范围,加大学习难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执行的理念便是“考的内容反复练,不考的内容全部减”。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替代学生的自主认知。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课堂不良行为。

(二)情感缺失导致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

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初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一旦学习动机水平下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课堂不良行为就随之产生。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同伴,都普遍关注学习效果。而衡量学习效果的最有说服力也就是考试成绩。教师往往更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被忽略,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成就动机逐渐缺失,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不良行为的出现。而另一方面,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通常比较简单粗暴,要么对孩子横加指责,一味求全求好;要么对孩子过分娇惯,事事迁就,事事包办。更多的家长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动态,与孩子推心置腹交流很少。这也是导致课堂不良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小学初中教学衔接不当导致课堂不良行为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校管理模式不同,学科教学方式不同,课程数量增加,学习负担加重。许多初中生依然保持着小学时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果在小学和初中的过渡和衔接方面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不能及时进行引导,很多学生就会感到茫然。这是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应对策略

对初中生出现的课堂不良行为,必须依据其特点进行适当的干预,对其进行矫治,以使其尽快全身心投入到初中的学习生活当中。所谓干预,就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行为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

每个学科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简单地只设计教材内容,同时应该将学情特点融入备课之中。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学科基础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先学后教、问题导学等方式,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二)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增强学生成就动机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初中学生健康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层次性,让不同认知能力和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现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发展,让每个人都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多给予鼓励,多谈心交流,让孩子体验到家长的关注,同时增强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有了信心,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正强化,从而逐渐克服课堂中存在的不良行为。

(三)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

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不适应。在初中阶段,要不断强调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常规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框架,是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导航图。在不断强化常规的过程中,学生明确“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将怎么去”,便能较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这样课堂不良行为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三、结语

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种类繁多,表现各异,并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都不同程度存在,对初中生学习生活乃至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各教育机构、教学人员以及家长都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探究其不良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策略,通过下面引导使其不良行为逐渐消退。只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饱含爱心和耐心,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有课堂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就一定会矫治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在心智方面得到最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影娟, 李志楠. 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综述[J]. 世纪桥, 2010(21).

[2] 孙璐, 叶珊.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10).

[3] 赵富才.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2(6).

[4] 栾文娣.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10).

[5] 陈福美, 杨静, 朱哲,等. 小学高年级学生压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应对策略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探新, 2010, 30(4).

[6] 张连云.学习不良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探讨[J].天津教育,2007(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初中学生应对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体育技能评价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初中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浅析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