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汝敏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会有许多的地方出现空白,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课文空白,就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本文以《九色鹿》的第二课时教学为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空白的利用提出了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课文空白;思维发展;九色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碼: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26-01
1.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要学的课文感兴趣,才能够很好的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和阅读中去,教师才能够很好的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九色鹿》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出示九色鹿的图片,让学生对九色鹿的外形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其次,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几幅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来学习课文,并让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内容画出描写九色鹿动作的句子,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句:"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问学生:"这句话中哪一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这样配有形象生动插图的图文结合式的教学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多媒体所展示的插图中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使其将所有的故事情节串联起来,教师则可以充分的利用课文中的这些"空白"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补写"空白",丰富课文内容
在《九色鹿》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以及为调达后面的忘恩负义做铺垫,我还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调达在获救以后,向九色鹿道谢,九色鹿会用怎样的语气对调达说?
师:一心想报答九色鹿的调达听到九色鹿的要求后,他会说 。又会 这样做?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的利用了课文的"空白"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进行大胆的想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到调达的忘恩负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如,在第五、六自然段地学习中,我还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
师:调达在看到国王的布告后满脑想的都是发财,请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他想到的是_______,忘了__________。
▲他想到的是_______,忘了____________。
师:对呀,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调达只想着发财,完全忘记了他对九色鹿的承诺,忘记了九色鹿的救命之恩,于是他跑到了王宫去告密。(多媒体展示告密的插图)从告密中你们觉得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本环节我利用了课文"空白"设计了填空题,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来进一步的体会调达面对钱财的诱惑而内心变化,使学生感受到了调达丑陋的嘴脸和灵魂,使其与九色鹿高尚的品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激起了学生对调达的痛恨。此外,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的任务是积累词语,而我让学生进行填空,学生则可以将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和课外积累的词语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习品质,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3.利用文章的结尾"空白"培养学生独创思维能力
许多课文经常在结尾处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续写、续说文章,这样利用课文结尾"空白"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在尽情想象中创造出大量新奇的成果。而在《九色鹿》这一课文的学习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国王都下令任何人不许伤害九色鹿,让我们一起把九色鹿送回那片景色。
秀丽的山林中吧!(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课文的结尾主要写到了九色鹿最后回到了山林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调达却受到了人们的谴责,躲起来生活。你们喜欢这样的结尾吗?请试着对文章的结尾进行改写。
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打破了按照顺序进行讲述的常规教学模式,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还节约了时间。此外,教师在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改写文章的结尾,就是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想象的情境,学生则能够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来安排故事中人物的命运。这样的结尾不仅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使学生在改写故事的同时受到启发,学到做人的道理。
总结: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课文空白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课文的"空白",并巧妙的利用"空白"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施萍一.从"缺口"与"空白"中找到"入口"--以苏教版四上《珍珠鸟》教学为例谈"经典"变"课文"[J],广西教育,2015(05)
[2] 陆春荣等.让课文空白处不再空白[J],新课程学习(上),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