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
广元市昭化区中医医院内科,四川广元 628021
现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且极具危重性,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该次对2015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肺康复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该护理方案对临床患者运动能力、肺功能和抑郁评分的影响,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在该院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53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4例;年龄在53~79岁,平均年龄(65.28±4.36)岁;病程 3~13 年,平均(5.32±2.62)年。 实验组 53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52~78岁,平均(64.34±4.74)岁;病程 3~14 年,平均(5.58±2.68)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和例数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如下:①不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④依从度低的患者;⑤患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或认知障碍。入选标准包括: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②疾病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慢阻肺;③年龄52~79岁;④无认知障碍,依从性强,可遵医嘱用药;⑤签署知情同意书;⑥资料完整。
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规康复内容有康复教育、康复训练、专人指导等,让患者每周在康复中心训练3次以上。通过专业医师指导,鼓励对训练内容融会贯通的患者在家中坚持锻炼,每次训练时间控制为90 min,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增加锻炼强度。监测患者的运动、饮食和病情。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肺康复,具体如下:①培训理论知识:首先,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开始训练前对其展开健康教育,帮助其掌握训练方式、注意事项、动作要领以及训练后会发生的状况。安排专业人员在患者的面前示范训练方法,在患者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指导其纠正措施,促进其快速有效的学会锻炼方法[2]。②肺康复训练:慢阻肺的肺康复训练需要围绕下肢锻炼和上肢锻炼来进行。上肢锻炼主要是负重训练,嘱患者手持1 kg重物将手臂自然下垂,然后缓慢的屈肘,举至与肩相齐。在放下时呼气,举起时吸气,持续15次,每日锻炼2次。下肢锻炼时练习有氧踏板操,患者在踏板前方的中心位置站立,左脚下板时右脚上板,左脚上板时准备右脚,连续30次,每日锻炼2次[3]。③呼吸功能训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患者掌握锻炼方法后鼓励其每次坚持15 min,每日锻炼2次,坚持锻炼4个月。④营养指导:指导慢阻肺患者禁止生冷和油腻的食物,多吃鱼虾、新鲜果蔬和高热量食物,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则。
观察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下指标:①肺功能:通过肺功能测量仪(CHESTAC-8800)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②抑郁评分:采取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心理越严重。③运动功能:根据美国胸科协会6MWD的试验标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步行时监测心率和指脉氧。指脉氧应在90%以上,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低于标准值,则未感觉不耐受、胸闷为宜。在运动时,心率不能超过(220-真实年龄)×0.6。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 t检验,以(±s)描述。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肺功能比较中,试验组53例患者对比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肺功能分析(±s)
表1 两组肺功能分析(±s)
注:* 表示与对照组 P<0.05,#表示与对照组 P>0.05。
组别FEV1%预计值护理前 护理后FEV1/FVC(%)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n=53)对照组(n=53)(57.86±8.62)#57.75±8.39(67.54±4.52)*63.44±5.32(62.35±5.17)#62.42±5.06(72.36±5.84)*68.29±3.82
护理前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抑郁评分(43.26±7.57)分和试验组的(43.54±7.46)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抑郁评分(14.34±2.51)分低于对照组的(25.29±4.38)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试验组和对照组6MWD分别为 (276.85±30.24)、(275.79±30.52)m,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MWD为(356.27±27.36)m,对照组 6MWD 为(324.61±25.86)m,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渐行性慢性疾病,很容易引起骨骼肌功能降低、抑郁症、全身性反应等并发症。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的影响[4]。
吸烟对慢阻肺患者的健康存在极大的危害,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设计合理的戒烟流程提高患者的戒烟率。该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简短干预:安排专门人员对患者展开10 min左右的吸烟危害教育,帮助患者深刻的认知到吸烟对于身体造成的伤害。②个人行为辅导:辅导员帮助吸烟的患者一对一辅导戒烟,每周1次,连续4周,可适当的结合药物治疗。③群体行为疗法:定期为患者提供行为干预、鼓励和建议,在认知行为治疗前4周开展戒烟疗程,增强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5]。④药物疗法:指导吸烟的患者正确应用伐尼克兰、安非他酮、尼古丁替代疗法的处方药⑤电话咨询和戒烟热线:安排专人在电话热线中鼓励戒烟和尝试戒烟的患者,给予足够的支持,提高其戒烟的信心。
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过程中,优先选取药物治疗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同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减少疾病发作次数,但对于肺功能下降的改善情况不够明显。护理人员认为肺康复有利于增强药物治疗的疗效,也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同时改善其运动功能与肢体能力,也可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肺康复锻炼是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指导、呼吸功能训练、肺康复训练和理论知识培训,促进其肌肉细胞代谢和机体毛细血管密度的提高,同时改善机体心肺功能。通过配合呼吸训练,可极大促进肌肉细胞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速度,提高机体最大摄氧量,并改善气流受限引起的呼吸困难。
由此表明,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康复能够帮助其显著降低抑郁评分,同时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肺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薛绍芬,方天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肺康复对其抑郁状态、运动能力、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4):374-376.
[2] 汪鹏,黎志锵.探讨早期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4):446-447.
[3] 邵峻.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26(2):50,52.
[4] 王连兴.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与运动能力和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186-187.
[5] 张林玲,程德云.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5,30(3):35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