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兴
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中江县抢抓各种发展机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强化政府教育职责,强力实施精细管理,全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不斷强化政府职能,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建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先后出台了《中江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等,明确了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为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了总框架,设计了路线图,确立了时间表。
二是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经费达到“三个增长”,即财政对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逐年增长;将政策性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使教师的收入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做到“三优先”,即年初优先安排,拨款优先兑现,结余优先追加。
三是教育管理,优先推进。成立了中江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长为第一责任人,始终坚持“教育工作议事制度,县级部门、乡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级部门负责人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教育工作监督指导制度”四项工作目标责任制,构建“党政重视、部门服务、乡镇支持、社会参与”的教育工作机制。
四是教育难题,优先解决。始终将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攻坚任务,近三年来,在县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投入3亿多元,优先解决学校建设、设备添置、布局调整等重大教育难题。
二、全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均衡配置
一是新建、改建和扩建一大批校舍。突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两个建设重点。投入13.9亿元,对256所中小学校进行了重建;投入4.68亿元,完成了487个项目的建设,加快了薄弱学校的改造升级,基本形成了学校布局合理、办学规模适度的格局,保证了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二是学校的设备、设施和装备到位。投入2.12亿元,按照省定标准配齐配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卫器材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多渠道筹资,计划投入2.8亿元建设“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三、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均衡配置
1.选优配强干部队伍
坚持崇尚实干、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导向,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聘校级干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校长前往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和挂职培训;邀请省内外名校校长来中江讲座;采用“给任务、压担子、上挂下派、多岗锻炼”等方式培养后备干部。
2.统筹优化教师队伍
一是优先配置教育人才。2014—2016年,全县共招聘880名教师,其中有737人被安排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二是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全县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财政按月足额发放, 且将“五险一金”等应由财政负担的社会保障支出也全额纳入预算。按照区域的不同情况,由县财政单独列支,保障农村教师绩效工资高于城区的10%,并给其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县、乡(镇)政府坚持定期“慰问制”,近三年,县财政共拨付330余万元,奖励优秀教育工作者3 045人次,教育教学先进集体408个。
三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师德考核评估体系,坚持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落实培训经费,选派4 613人次参加国培、省培、市培,40 745人次参与县培,构建“国培、省培高端引领——市培骨干示范——县培全员提高——校培研训一体”的培训体系。全县5 769名专任教师均具备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达到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到68%。
四是积极培养名优教师。组建“县校”两级名师工作室11个,培养名优教师70余人,着力构建从国家到省、市、县、校五个梯次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全县现有在职特级教师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6人,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608人。近三年,在各类教师技能大赛中,有20余人次获国家、省级奖,500余人次获市级奖。
五是深入推进交流轮岗。出台《关于中小学教师交流轮换制度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县管校用”人事制度改革。近三年,共安排115名校级干部、895名教师开展支边支教、城乡交流活动。
四、关爱弱势群体,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共享
1.健全助学体系
成立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构建“全覆盖”资助体系。全面落实“三免一补”及其他资助政策。近三年,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助学资金1.3亿元,达10余万人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现已帮扶经济困难学生1千余人次。这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因贫失学、因贫辍学”。
2.关爱特殊群体
一是强化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江是人力资源输出大县,留守学生高达58 254人,占在校学生的38.57%。为了关照到每一个留守学生,中江成立以“县政府、部门、乡镇、学校、村组、社区”为责任主线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小组,构建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横不留空、竖不留缝”的关护网络。投入资金0.1亿元,建设留守儿童之家115个、乡村少年宫124个、青苗活动室40个。
二是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镇)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了“政府负责、教育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近三年,全县6 751名进城(镇)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均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是推进特殊教育特色办学。构建“以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特教网络全覆盖体系,使残疾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目前,全县共有残疾儿童890人,其中入学872人,入学率达到98%;全县“智残”“体残”“肢残”儿童共有679人,其中入学663人,入学率将近98%。特教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相继设置了烹饪、计算机、缝纫等专业,这种“特教+职教”模式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五、强力实施精细管理,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优质发展
一是强化过程管理。建立“督查指导、效果分析、工作通报、事故处理”等四项管理制度;搭建“研究交流、考核评估、质量监控、效果分析”等四个管理平台。这使教育管理考核及评估办法日趋成熟。
二是创新教育科研。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生态课堂”三种新型课堂模式,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加快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以兴隆镇和辑庆镇为圆心向周边学校辐射的课改试验区,逐步扩大多级课改的辐射范围,努力实现农村教育发展的新跨越。近三年,中江有30个课题获省、市、县成果奖,有93个省、市、县级课题正处于研究中。
三是深化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依托黄继光纪念馆、铜山文化、塔梁子壁画等地方文化载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县、校两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深入开展“医校共育”。2016年,全县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0.13%,初中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2.71%。全面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现有10余所学校创成省、市艺体特色校,培养出一大批艺体人才。
四是推进改革创新。积极与成都青羊区、成都泡桐树小学、成都师范学院等开展区域深度交流合作。构建校际协同共建工程,实施学校“‘1+1(1对1帮扶)‘1+N(1对多个帮扶对象)结对帮扶提升计划”。县域内原有18所学校先行试点,现扩大到45所学校结对共建,提升了“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学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构建平安校园。构建“党政领导、学校主体、家庭主动、部门共建、村社联动”安全管理新体系,推行《安全管理三方公约》,切实加强校舍、交通、食堂等重点安全教育管理。近年来,共投入0.3亿元,用来加强安全预防工作。目前,已有17所學校创建成了国家、省、市级各类安全示范校。
六是营造特色办学氛围。坚持内涵发展,走“标准、优质、特色”发展之路,倾力打造“一校一品”,使校园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如中江县清凉学校的书法教育、中江凯江中学的诗歌品鉴等校园文化各具特色。
七是严格依法治校。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各校依法制定章程,共聘请法制副校长114名。建立健全工会、教代会组织,在全市建立学校校务监督委员会。强力推进针对“有偿补课、教育收费、食堂小卖部、校务公开、在编不在岗”的系列“月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决遏制“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教育乱象。
八是强化教育督导。县政府教育督导室配备了42名专兼职督学,以便更好地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建立健全督导评估考核制度,并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县政府对教育部门和各乡镇教育工作的考核依据。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