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祥 龙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体育教研室,安徽 马鞍山 243031)
随着现代基础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学校体育也经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普通高校实施体育选项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兴趣爱好,被广大学生的接受和喜爱,同时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篮球运动作为高校学生运动参与较多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是围绕高空的球篮和篮球而展开集体攻守对抗,其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激励活动者能将篮球更快、更准、更多地投进高空篮筐和破坏对手投进高空篮筐中去而展开,运用跑、跳、投等手段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智力、生理、心理都要承受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适量参加篮球活动,对促进人的生理机能,特别是内脏器官与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增进健康,以及综合发展身体素质、心理修养等有积极作用.
HIIT即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缩写,现有的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于提升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篮球选项课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学生对于篮球选项课的参与程度较高,在篮球选项课中对学生进行HIIT运动干预,期望能够找到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新途径.
以HIIT运动干预对高校篮球选项课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测量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最新标准,高校每年对学生进行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肺活量、50m、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m(男)800m(女).对参与篮球选项课的120名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进行测量,测试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1.2.3 数理统计法
用SPSS19.0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与处理.
1.2.4 比较分析法
对河海大学文天学院15级学生实验前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5 实验法
(1)实验对象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2015级的120名健康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河海大学文天学院2015级120名学生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人,其中男生数量为30人,女生数量为30人,将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时间及地点
实验时间为2017年3月20日至2017年7月16日.实验地点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3)实验设计
对照组以篮球为教学内容,实验组在教学方面与对照组的教学内容相同,在每次篮球课结束前进行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每周两次篮球选项课,每节课一次HIIT运动干预.对两组进行16周的实验干预,对120名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项目进行测试,通过实验前后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对比分析,以探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新思路.
实验组在正常篮球教学的基础上,每次篮球课程教学中进行一次HIIT运动干预,训练过程有专业的教练员进行监督指导,保证训练的规范性.训练内容(见表1)为6个动作项目,重复三组,每组之间间隔一分钟.
表1 HIIT运动训练内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2]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从测试的项目归类:50m跑属于速度;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属于力量;800m、1000m属于耐力;坐位体前屈属于柔韧.
表2 实验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表
注: *表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表示<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能够保证在实验中,学生身体机能和形态方面的变化得到有效对比(表2).学生在实验中身体素质的变化可以得到有效的监控,保障了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表3 实验后对照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表
注: *表示对照组或者实验组组内实验前后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表示<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速度方面,对照组学生通过篮球选项课学习,男生50m跑提高了0.3s,女生提高了0.4s,成绩提高显著,篮球比赛中大部分都是以短距离冲刺跑为主,所以通过篮球选项课的锻炼男女生速度均得到了提高.在力量方面,跳远男生人均提高了10cm,而女生下降了2cm,男女生的成绩起伏变化明显;耐力方面,男女生成绩都有所下降,男生1000m人均时间增加了6.5s,女生800m人均增加了7.2s,成绩下降非常显著,在上课中传授基本技术多以原地或慢速行进间为主,在技术加强练习阶段组织形式多以半场攻防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都多以无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少,且强度低,从而导致男女生耐力下降的现象,耐力训练有待加强;在柔韧性方面,男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都有所提高,男生提高了0.2cm,女生提高了0.4cm,差异性不大,篮球课中,柔韧练习多以在准备活动中体现,练习的时间及强度不够大,所以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变化不大.
综上所述,实验后男生、女生身体机能都发生了变化.对照组学生在16周主要以篮球教学为主的体育课之后,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提高,其活动主要以有氧为主,练习的强度不够,所以男生和女生在肺活量一项上成绩都变化较小,同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相同,男生的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的仰卧起坐和800米跑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50米跑的成绩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4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表
注: *表示对照组或者实验组组内实验前后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表示<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组经过HIIT运动干预之后,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组内对比中,肺活量、50米跑、仰卧起坐(女)的成绩前后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跳远和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的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表4),说明在篮球选项课中进行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无氧耐力以及力量素质.
经过16周的篮球选项课教学与运动干预后,对两组学生的体质健康项目再次进行测量,并将两组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表5.
表5 实验后两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表
注: *表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后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表示<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成绩的变化程度上看,实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较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这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篮球选项课的干预过程中,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
(1)经过16周的篮球选项课教学,对照组学生在50米跑和跳远项目的测试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其它测试项目的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2)经过16周的HIIT运动干预的实验组学生,肺活量、50米跑和仰卧起坐(女)的成绩前后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跳远和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的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篮球选项课中进行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无氧耐力以及力量素质.
(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成绩的变化程度上看,实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较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这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篮球选项课的干预过程中,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
(1)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发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2)教师在篮球选项课中要充分了解篮球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增加练习方法、丰富练习手段,最大程度的弥补篮球选项课对学生体质逆向变化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孔祥龙.2014-2015赛季CBA总决赛北京队和辽宁队技术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7(5):87-88.
[2]仝东峰.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思路[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42-43.
[3]孔祥龙.CBA优秀球队阶段性进攻策略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1):78-83.
[4]王文宇.对篮球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材教法,2008,90(2):52.
[5] Weston AR,Myburgh KH,Lindsay FH,et al.Skeletal muscle bufferingcapacity and endurance performance after high- intensity trainingby well-trained cyclists[J].Eur J Appl Physiol,1997(75):7-13.
[6]梁崎.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0):926-928.
[7]王京京,张海峰.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处方健身效果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3):247-252.
[8]王正.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3):34-36.
[9]张泳华.业余田径运动员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其运动耐量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