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堡村的脱贫之路

2018-06-01 05:01:30陈松赵桂玲
当代贵州 2018年17期
关键词:陈松村支新路子

文_陈松 赵桂玲

(陈松单位 / 德江县委组织部党建办 赵桂玲单位 / 德江县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 / 哈文丽)

仲春时节,走进德江县共和镇青杠堡村,梨花李花竞相绽放,给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曾经的青杠堡,自然条件恶劣,致富没有点子,发展没有出路,是全县出了名的贫穷村。近年来,村里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变革,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金点子”让土地生财。青杠堡村辖14个村民组2285人,截至2017年底仍有贫困人口97户383人。村民普遍缺技术、缺资金,“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难度大。

要想摆脱贫困,关键在调整种植结构。如何才能让村民改变延续多年的传统种植模式?村支“两委”把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作为首要任务,开始一组一组走访、一户一户动员,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给他们算经济账、收入账、对比账、长远账。

“土地都种果蔬了,我们吃什么?不干。”动员之初,每到一处,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每场群众会基本都不欢而散。村看村、户看户,面对这一困局,村支“两委”决定从少数人入手,带动示范,盘活土地,从最初的200亩到500亩,再到1100亩……一场遍布全村的产业规划就此拉开序幕。

如今,青杠堡村已集中流转土地2100亩,每年流转金达30余万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

能人闯出“新路子”。几年前,山坪组外出务工青年覃刚看着家乡发生的变化,决定回乡创业。返乡后,他用两年时间学习养牛技术、搭棚修路,待技术、资金和市场成熟后,2013年开始规模养殖,并流转450亩土地种植牧草。如今,覃刚的养殖场年出栏肉牛30余头,毛收入近40万元,带动10人实现务工收入20余万元。

两年时间,德江县青杠堡村种植秋季梨700亩、空心李400亩、花椒1119亩。图为种植在山窝窝里的花椒树。(赵桂玲 / 摄)

在能人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希望,纷纷筹资成立专业合作社。仅2016年、2017年两年时间,青杠堡村先后成立了养殖、种植、果蔬等专业合作社6个,集中连片种植秋季梨700亩、空心李400亩、花椒1119亩、脐橙200亩、食用菌100亩,养牛户132户存栏451头。

努力摘掉“穷帽子”。为如期实现2018年出列目标,青杠堡村村支“两委”协同驻村工作队制定了《青杠堡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大到每一个项目,小到每一个计划,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2017年以来,该村实施交通扶贫项目通村通组公路10.3公里,修建产业路2条、产业蓄水池2个;完成易地搬迁至大龙8户40人,实施危房改造8户;申报60头肉牛迎子基金项目,30户贫困户依托“特惠贷”入股分红4.5万元,39户农户入股食用菌分红1.95万元;“六通八有”稳步推进,“五化一改一维”有序实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下设劳务公司,承包村里的大小基建工程,201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积累12万元,率先在全镇摘掉“空壳帽”;人均纯收入达4470元,基本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猜你喜欢
陈松村支新路子
“农医结合”走出产业新路子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惊魂电邮
故事会(2022年13期)2022-07-05 09:09:10
引领大项目 探索新路子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30
王双亮:蹚出槐蕾茶致富新路子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26
村支两委与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价值、困境与出路
愿望巴士8.“香喷喷”的“香香豆”
幼儿画刊(2017年8期)2017-09-06 07:51:42
绥阳县委离退局到伞水村开展帮扶工作
晚晴(2016年6期)2016-05-14 12:09:49
灵魂摆渡者
当代党员(2016年7期)2016-05-14 09:16:17
其实他很棒
探索青年农民创业致富的新路子
中国火炬(2015年10期)2015-07-25 09: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