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力量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化城镇化进展迅速。科学、科技有了重大突破,使得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越发展,农业逐渐实现了现代化,使得一大批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对于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后代,由于户籍或者经济原因,这些孩子不能随父母一起到城市就读,只能留在家乡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失了父母的关爱,断绝了家庭亲情的滋养,他们的安全与健康很容易受到侵害,他们的心理与性格更容易发生扭曲。
关键词:留守儿童;外出务工;安全教育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
如何处理好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家庭的幸福,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在政策上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基层社区的建设,加强基层农村的安全排查工作,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祖国的经济建设大潮中!
(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联动机制,关注农村,关注留守儿童
一是各级政府或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尽快开展入村入户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逐一登记造册;组织人员定期走访留守学生家庭,及时了解情况;以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为单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集体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组织留守老人接受“育儿培训”和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以帮助和引导老人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的后代。有条件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可以建立网络视频室,方便留守儿童与家长进行视频聊天!
二是各中小学要将“留守儿童”“梳理”出来,搞清人数及人员分布,分门别类进行有效地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重点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班主任要跟踪了解这些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从各个方面了解和关爱留守儿童,使自己留守儿童的知心人、贴心人。还要每月与学生家长书面或电话反映一次孩子在校期间情况。
三是外出务工父母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每月要及时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
(二)社会各界要多方协作,形成合力
新闻媒体、网络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排头兵的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这一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等新观念,宣传国家保护儿童的政策,营造出一个全社会都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公安、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力度,坚决打击那些将罪恶之手伸向孩子的犯罪行为,给孩子们一个纯洁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民政部门、财政部门要留守儿童工作上给予大力财政支持,社会要对那些在留守儿童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大力表彰,为社会树立好的典型模范!
(三)建立信息档案、使留守儿童一人一档,以方便今后更好地工作!
各級政府应该在政策和经济上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和各级学校共同建立完善留守儿童的信息档案,做到留守儿童一人一档,留守儿童的信息档案在各级政府、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和各级学校之间可以信息共享。方便对留守儿童的跟踪与调查!
(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长期以来,农民工的子女由于种种条件无法取得当地的户籍,或者因为经济原因承担不起昂贵的学费,难以跟随父母到暂住地入学,只好留在原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这是绝大部分父母不愿意、却又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它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障碍。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种种限制和不公平待遇,解决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应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消除对农民工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歧视,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人孩子平等的教育权利,真正做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不仅可以使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而且可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2、强化学校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做为教育工作者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他们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教育,还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
首先,作为学校不仅有必要成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管理室和教育帮扶工作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以及时有效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而且还应该对学习困难、行为和性格异常的孩子要及时做好帮助引导工作,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结对的互帮互助话动。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化。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其次,学校应当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内容,开创兴趣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话动,鼓励、吸收留守儿童参加课外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使每一位教师知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决不允许体罚学生,辱骂学生,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校园、教师、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第四、学校要完善学校的寄宿制度,寝室安排负责任的寝管阿姨,陪伴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之余的心理动向。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让寝管阿姨不仅是生活的大管家,更是生活的知心人。
3、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体系
当今的中国,留守儿童在农村的普遍存在,除了学校、家庭的教育与关爱,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成立由村干部牵头,由党员干部、教师、青年志愿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组成的民间力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组成留守儿童 “一对一”的特别帮助与关怀,培养他们的乐观积极向上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让留守儿童在文明和谐美好的农村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5,(7):41-43.
[2]谭绍怀,王孝怀.挣了票子,莫误孩子——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教育,2004,(2):13-15.
[3]李秀英.农村“留守学生”调查与思考[J].中国妇运,2004,(10):35-37.
[4]黄烨.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权利的现状及制度完善[J].学理论,2009,(5)下.
[5]人口流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访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N].中国人口报,2002-03-11.
课题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研究的立项项目“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JKGHYB-116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