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宝 韩开锋 赵云 田章福 周鹤峰
[摘 要]文章针对海洋科学学科内涵丰富、交叉性强和重视应用等特点,分析了新设相关学科存在的实际困难与基本要求,初步设计了相关研究生课程体系框架。所设计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共包含三个层次不同类别的多门课程或课程模块。课程体系整体具有打牢基础、拓宽专业和注重实践等特点,可以满足新设海洋科学学科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文章还对课程建设过程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海洋科学学科;课程体系;研究生;设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4-0187-03
随着国家对海洋战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军事及民用领域对涉海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纷纷调整或增设了相应的涉海学科或专业方向,以培养更多海洋专业技术人才。海洋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探索海洋科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找到符合其特点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法,既要满足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一般需求,又要符合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还必须适应学科的发展与特点。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课程体系建设是其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1][2]。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以为国家培养海洋科学学科专业方向高等人才为目标,系统科学地进行规划。笔者以本单位的相关工作经验与思考,初步总结出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关键要点。希望本研究工作可以为兄弟院校和研究单位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启发。
一、海洋科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程体系建设最终要服务的是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目的,不同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相似性又不尽相同。海洋科学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学科内涵与外延,人才培养工作需遵循其学科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科学设计培养方案和开展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海洋科学的定义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3]。海洋科学学科则是以海洋科学为核心研究内容,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能力人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学科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广泛的学科内涵、高度的交叉融合性及典型的应用性。
学科内涵广泛是指海洋科学学科研究方向多样,研究内容丰富。单纯从海洋科学的分支来看,就有如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以及海洋地球化学等。这还不包括与海洋相关的水声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海岸及相关设置、大气—海洋—海底相互作用等众多科学研究方向。另外,从各学科方向的研究内容来看,共性较少,差异性较多。
海洋科学学科广泛的学科内涵产生于与其他基础学科或应用学科之间的强交叉性。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与海洋自身特点密切相关。这就要求科研人员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综合分析问题。比如研究海气相互作用问题,除了要对海洋水环境有所了解,还必须对大气科学有一定研究;对于水声探测问题的研究,就必须对海洋物理、水声传播及信号处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
海洋科学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学科。海洋环境的时变性与非均匀性导致海洋中各个位置面临的问题背景各不相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相应地不尽相同,更多时候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此外,因海洋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解决海洋科学相关问题时还涉及大量的工程问题,这不是简单的科学规律或结论所能指导的。应用学科的特点对海洋科学学科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及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任务就是要面向海洋科学的基本特点,培养能够认识海洋、利用海洋和改造海洋的高科技专门人才。海洋科学学科具有上述三个典型特点,这就要求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应该具有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学科专业素质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但是,作为新建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专业的院校来说还面临着两个独特的问题,即对口本科人才的短缺和与原有学科的有机融合。对于没有对应本科专业点的院校来说,新设专业的研究生大致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个是从本校相关或相近专业招录的本科毕业生,另外一个则是从国内外其他高校招收对口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样可以在一定情况下保证学生的数量,但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方向连贯性方面却缺少了保证。另外,由于属于新设立的学科,必定是在院校原有相关方向上扩并、转型而建设起来的。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对原有方向怎么取舍,新的方向又怎么與原有方向进行融合、定位和发展。这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4]。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和“以研究为主的特征”[1]。前者体现在课程专业性强、体系完整度高等方面,后者则要求课程设置要面向研究生实际,增强研究型、研讨型和实践型课程。作为应用学科的海洋科学学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尤其如此。
海洋科学学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应该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能力”的总体原则来设计。“加强基础”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所有研究生来说,要夯实其海洋科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其后续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是针对部分缺少海洋科学学科本科专业背景、涉海基础理论薄弱的研究生,要适当开设一些选修类基础课程,使其对海洋科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可以选择物理海洋学、海洋科学导论等目前国内海洋高等院校或者高等院校海洋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5]。“拓宽专业”是指针对本校开设的海洋科学学科的具体方向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重点增强研究生对本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前沿动态的理解与掌握。鼓励研究生选择学习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以适应海洋科学学科本身的强交叉性需求。“突出能力”旨在满足研究生未来从事研究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基本技能,锻炼其使用本学科基本仪器设备的能力,重点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力加强实验实践型课程和相关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上述基本原则,我们初步设计了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学科基础课程旨在让研究生牢固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形成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完成基本科研内容的初步能力。根据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在500级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中增加了选修基础课程部分,供一部分研究生补充本科阶段的理论基础。纵向上,学科基础课程包含学科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两部分。学科通识课程面向本学科所有研究生,属于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基础课程的一部分,但又分属各专业方向,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另外,从横向上来说,学科基础课程包含理论基础课程和实验基础课程两大类。理论基础课程主要指偏重于课堂讲授的课程,而实验基础课程则指的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海洋科学学科的应用学科特点,所设计课程体系中也将实验基础课程作为所有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科专业课程为学科内对应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和其余专业方向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在实际培养中,要求研究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跨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以拓宽专业知识范围。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以专业方向为基础,区分不同专业方向间的内在差异,可兼容课程,但不重复开课。考虑到本学科所在院校未来发展任务和各专业方向的具体科研工作及定位,还设计了多门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供不同层次的研究生选择。另外,每个专业课程模块均包含了相应的专业实验课程,以满足高等级的实验研究要求。
学科前沿讲座及研讨课程是一系列开放的面向高级别研究生的创新型课程。课程以本学科主要方向及热点问题为核心,不预设结果,不限制内容,灵活施教,灵活考核。开设此类课程旨在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成果及发展动态,激发其创新动力和探索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多个层次的课程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形成了交叉融合的有机整体。从学科基础课程到学科专业课程,再到高级研讨课程,课程难度不断加大,方向更加明确,实现不同的培养目的。在上述课程体系当中,所设计的选修基础课程和多层级的实验课程体系,符合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三、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建议
从根本上讲,课程体系建设既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又要服从于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顺利完成课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课程体系实际运行,又可以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发展。本文对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具体建设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区分新开设课程与完善类课程的建设方法
对于新建设的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来说,新建设的课程多,但是基础薄弱,甚至没有开课基础,建设难度大。而由于方向的转变,原有方向的已有课程又没办法直接沿用,需要根据海洋科学学科人才培养整体方案进行调整,相关内容还需要结合学科内在规律特点进行补充完善。
对于新开设课程,可以直接引进国内外经典教材或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讲义的传统内容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的教材或辅导材料,从而初步解决课程教辅问题。对于新开设的课程,可以聘请国内外一流院校或研究所涉海领域专家学者前来集中授课,初步解决授课教师问题。同时,成立课程教学小组,一方面结合科研任务和实际需要,丰富教学案例,逐渐编写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海洋科学学科高水平系列教材;另一方面持续跟踪教学,培养成熟的年轻的教学科研人才。
对于完善类课程,由于已经具有多年的成功开设经验,因此不必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只需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部分内容和章节优化即可。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依然建议加强交流学习,并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二)不断探索开放办学新模式
在信息社会,接受知识与传输知识基本上是采用开放式的手段。大学更应该快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坚持开放式办学。对于新设海洋科学学科来说,与其关起门来慢慢发展不如打开大门,利用各种新的科学的手段开展学科建设,不断成长。
例如在课程建设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开设新课程,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培养新的人才。目前在网络课程方面,MOOC教学方式普遍兴起,更多新的、先进的知识在网络上快速传播[6]。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也可以借鉴诸多优秀经验,如承认MOOC课程学习结果,与其他院校相关网络课程互认学分或共同办学,促进课程体系建设快速发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需要提前配备大量的专门仪器设备,这对于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的高等院校来说,无论是时间上还是人力物力上都存在较大压力。开放式的联合实习[7]及用人单位定向见习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院校的压力,并且对提升研究生综合实践素质具有较大作用。
(三)鼓励将研究型学术型内容引进课堂,培养新型创新型人才
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其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所以,有别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法,应该多鼓励前沿理论、最新技术走进课堂。鼓励学术型、研究型授课方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结合海洋科学学科的根本特点,还应该鼓励应用型技术、实验教学的开展,培养研究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要结合研究生阶段特点,减少单纯讲授型授课及成熟型固定知识点的教学,而应该鼓励研讨型、开放式的授课方式[8]。同时要在考核方式上進行改进,不单要增加参加互动讨论、研究实践过程在研究生考核成绩中的比重,也要鼓励教师敢于开设类似课程,改变考评机制,而不能套用传统授课方式的考评指标来对新型授课方式进行评价。
四、结语
海洋科学学科是一门具有广泛学科内涵的、强交叉性的应用学科。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面临对口生源紧缺和培养方向不连贯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学科特点和具体问题,对新设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所设计课程体系框架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前沿研讨讲座课程等,充分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本文还对这个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 参 考 文 献 ]
[1] 韩开锋,蔡清裕. 声学学科发展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分析研究[J]. 大学教育,2015(1):91-93.
[2] 章丽萍,赵张耀,许敏娜,等.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塑与优化: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38-41.
[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4] 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韩钰,张江龙,陈新.关于将MOOC引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思考[M].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5):49-52.
[7] 马玉心,王健鑫,邓一兵,等.海洋类高校联合实习策划及其效果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3):81-86.
[8] 赵云,曾新吾,张文,等.声学基础教学中增强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6(2):148-149+171.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