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重向度

2018-05-31 09:15倪明胜
理论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倪明胜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维度,深刻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未来发展总体战略、实践路径等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安排。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基于历史、理论、时代、价值等四重向度来系统把握其思想体系本身建构生成的逻辑理路。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向度,理论向度,时代向度,价值向度,逻辑理路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8)03-0065-05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全新战略研判。基于“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生成的全新实践基础、建构的全新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社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新特征新规律,这些亟需新思想作出战略新引领,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以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主题主线,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未来发展总体战略部署作出顶层设计,其整套理论体系是科学严谨的,并可基于“四重向度”来全面把握其内在逻辑。

一、历史向度:在“大的历史时代”下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科学回应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1 〕122正所谓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人类社会重大理论的生成通常昭示着世界历史时代的演变发展和思想理论体系自身的跃迁变革。从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来看,人类历史进入所谓的“世界历史”时代,其标志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开启对落后国家的剥削和利益瓜分,并强迫后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那么,落后的这些不发达国家如何跳出资本主义阶段即“卡夫丁峡谷”,以契合自身的国情创建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开启一条独特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这就是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科学设想。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基于社会形态的演变规律,即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进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正是基于对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态势和内在必然性的科学研判,马克思主义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称之为 “大的历史时代”。正所谓“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 〔2 〕40。显然,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革,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本身也必然会锻造出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这就意味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本身,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激发无产阶级革命进而转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逻辑必然。

从“大的历史时代”来看,“世界历史”时代的总体性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并呈现出总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本身历经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鲜明的佐证。从生产的民族间关系构成的角度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是指跨越“五阶段”中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跨越西方典型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形成发展的具体历程 〔3 〕。中国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过程中进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先后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独创性地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三個有利于”等理论的现实参照,独创性地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围绕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又在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开创治国理政全新格局,经过“极不平凡的五年”跨越,“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4 〕,以“历史性成就”带来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期间,中国显然是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道路逻辑,基于中国国情、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在跨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于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匹配形成的发展历程,开创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5 〕21,是在回应和解决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生长出来的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概念不同于历史观上的 “大的历史时代”概念,但又是依据唯物史观基于“大的历史时代”背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历史方位作出的科学审视。从历史维度来看,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从现实维度来看,新时代诠释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灵,并有力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从人类发展维度来看,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必定呈现出新的矛盾运动规律。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主要矛盾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 〕。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更好解决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新问题新矛盾”,以完成历史性任务为使命依归(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更好调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矛盾,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大的历史时代”来科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方位,以全新的思想和战略统筹来顺应时代之变和历史使命的召唤,科学诠释和系统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处在什么方位,从而更好应对“世界历史”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和机遇。从这个层面来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历史逻辑。

二、理论向度:基于新时代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何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实践作出理论新概括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面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历史任务,其理论自身在与时俱进中和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回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并以不同的理论表现形式诠释不同时代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蕴含。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求索中国革命的未来及其出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建了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建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由此可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的过程,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供方法论的过程,又是提供理论框架推进理论提升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6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承继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思想方法论和整体性特征,独创性地延伸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本质而言,其深刻回答和诠释了新时代“凭什么化”“化什么,围绕什么来化”“化出了什么,用什么接着化”“由谁来化”等“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性命题,并进一步深刻回答“化”的基本依据、“化”的理论和实践主题、“化”的指导思想、“化”的发展主体 〔7 〕,这些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理论逻辑关联。

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其中,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殊“中国国情”和“历史方位”有机契合,深刻求解“何以决胜小康社会、何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等重大时代课题。通过有效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积极回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之后,如何更好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并对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提供理论参考。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秉持马克思主义特质,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刻系统回应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本身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同现时代中国发展进程的有机结合,并紧紧围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而引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这个层面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是对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理论提升,以其自身理论的开阔视野和理论反思探索,切实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理性认知。基于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在承继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因此,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围绕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基于改革发展新课题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发展,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总的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现实维度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命题,既坚持了“老祖宗”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又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篇章”。

三、时代向度:基于对世界总体形势、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及其内在要求作出的深刻揭示和系统回应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2 〕544时代的发展变迁,必然会不断催生新的问题域,理论的魅力就在于求解时代之问和时代之惑,并从更高的政治站位作出战略顶层设计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通过对十八大以来五年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五年来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的深刻总结和分析,得出一个鲜明的战略判断,那就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 〕。

很显然,新的历史方位带来的是新的实践基础,回应的是世情、国情、社情和党情发生的时代之变。与此同时,基于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治国理政所带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这些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努力和开创性实践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因此,新的实践基础、新的问题导向以及新的阶段性特征,对新思想的生成提供了时代基础。基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等维度理性审视的时代之变和时代之问,也自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总体时代逻辑。

从世情来看,中国要按照现有的战略部署遵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路径推进,并日益随着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开始逐步靠近世界舞台中央。随着中国开启“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时代变革,西方国家必定会不断压缩中国的战略生存空间,特别是随着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日益崛起,如何有效规避和跳出 “修昔底德陷阱”已成为现行大国外交关系中复杂的重大时代课题。基于大国的责任担当,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和平和发展积极构建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大国外交,这些都深刻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呈现出的大国担当和外交智慧,这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国际背景。

从国情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由传统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如何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发展理念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地围绕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即基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系统解决广度和深度上的供给需求矛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以开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这成为新时代推进治国理政的现实国情,也成为制定战略路线和大政方针的现实依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现实国情。

从社情来看,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建立健全民意表达诉求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协商机制,更好地推进行政化色彩管控模式走向现代法治化的治理模式变革,建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新治理格局,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切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防止和规避西方国家对人民的分化和干扰,特别是在多元的互联网和复杂斗争的意识形态领域,如何进一步强化“两个巩固”,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跳出“西化分化陷阱”,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国际话语权,这些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的现实命题。

从党情来看,对于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如何面对新时代的“赶考”,协同推进“四个伟大”,切实发挥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决定性作用,始终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成为新时代着眼于加强党的長期执政能力建设、自觉肩负起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当前,“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4 〕,特别是“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和突出地摆在全党面前,更好适应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党的建设的重大变化,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如何避免 “塔西佗陷阱”,建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这些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亟需回应和解决的管党治党现实命题。

不同的时代方位和问题导向,生成不同的理论形态和理论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对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及其内在要求作出的深刻揭示和系统回应,其立足于世界发展大势,紧扣中国崛起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现实,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效回应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矛盾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两大布局,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历史方位上,把握阶段性特征和内在演化规律,在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这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世情、国情、社情和党情之变作出的深刻回应和科学解答。

四、价值向度:基于何以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开拓对“三大规律”认知新境界作出的深刻揭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4 〕马克思主义深刻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并将推进人类解放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旨归和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自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政党的根本出发点,人民立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执政的价值诉求,突出强调走好群众路线并贯穿于治国理政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这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情怀和施政逻辑,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真诚爱戴,从而开创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新格局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理念和战略推进治国理政,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大政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方案,这背后有一条根本的价值逻辑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治国理政全过程,贯穿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两大布局,贯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发展理念之中,贯穿于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政策举措、施政评价之中,因此,“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

当前,我们要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转换和“两个没有变”,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以人民为中心”来凝聚人心共识,特别是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积极回应和整合民情民生民意,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推进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中不断厚植执政之基。从这个逻辑来看,“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准则和价值诉求,并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认知达到新境界。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中心”已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叶险明.论“跨越”问题——关于“世界历史时代”研究方法的思考之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7〕陈加飞.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理路〔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9〕习近平.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

责任编辑 吕晓斌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