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 黄帅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一直在各种场合为小微企业“代言”。2018年年初,他在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上指出,今天的大部分贸易便利都是为了“大企业”设计,“过去的贸易是集装箱,是由几家大公司把控”;未来,是“小企业”的全球买、全球卖。
确实,通过跨境电商,小企业改变未来贸易格局的能量无限。但我们仍需从另一个角度看到:过去20年,我国传统外贸中的大企业在规则约束尤其是质量管控方面已远远领先小微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得不感谢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培育,它们对我国传统外贸企业质量管控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T?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中区产品服务部电商业务经理戴光廷,听他对创新贸易模式的理解,以及第三方如何继续发挥作用,既协助实现跨境电商普惠便利的优势,又避免小微企业在质量安全方面遭遇诟病危机。
通过跨境电商,国内一些小商家、小品牌、小货品以零散集装箱形式出海。跨境电商强调“短平快”的特点,相应地,中小微卖家的质量和安全意识也“别具一格”。
注重爆款,质量管控意识薄弱
“爆款”与跨境电商如影随形。2017年的爆款,“指尖陀螺”实至名归,从工厂到卖家无数人蜂拥而至,谁都想蹭蹭热度从中分一杯羹,一度火爆到供应零部件轴承紧缺,无法交货。但随后发生的安全隐患事件,使这个“爆款”瞬间遭遇国外电商平台要求统一下架的风险。对爆款的过分追求,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的忽视。
“老实说,跨境电商的卖家属于小微企业居多,在质量管控意识上缺乏积累,跟传统外贸比起来有一定差距。”戴光廷對此直言不讳。他表示,因国内传统贸易企业以大中型企业居多,它们本身在质量管控方面经历了多年沉淀磨练,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小跨境电商企业更多吸引了一批纯粹的贸易公司,它们擅长迎合网络或各个国家消费者需求,以打造爆款为追求,相对来说,其对一些所谓“酷产品”的质量管控概念或体系存在比较薄弱的意识。如果没有平台的相关要求,它们一般对质量管控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因此,对于这些跨境小微企业,亟须加大对其质量意识的培养。
标准理解尚待基础性教育
关于国际标准和法规的理解,戴光廷表示,传统贸易企业经过近20年的渗透和培育,已经基本掌握了应对各种标准做质量管控的方法;而跨境电商还处在对标准理解的初级阶段,意味着它们不知道如何调整自身以适应标准。因此,第三方机构需要对它们进行标准和法规理解的“重新培育”——从最基础的沟通开始,帮助其建立相关标准概念,最终实现质量管控的目标。比如,无论是前期研发阶段的信息疏导,还是终端产品的检测认证,它们均需要逐步理解,“这是哪方面的测试,为什么要做这个测试,以及怎样才能保证产品安全”。
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到达对方海关之后,如果没有一些相应的测试和认证报告背书,无疑是很难顺利通关的。跨境电商涉及一个产品去往多个国家,需要符合多个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检测认证在此能做的,一方面是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是协助清关,最终让其产品在出口相应国家时具有品质保证。
戴光廷介绍说,T?V南德可以利用多年数据累积形成的数据库,帮助跨境企业或者平台针对不同国家、不同产品梳理法律的异同点,减少企业因法律法规差异造成的成本损失,甚至帮助企业在前期研发阶段就做好相应管控。
“爆款”质量管控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得供应链者得天下”,工厂实地认证渐渐成为电商行业的“刚需”和趋势。
线下实地认证“网晒信息”
跨境电商为何会产生实地认证的需求和趋势呢?戴光廷的解释是,“晒在网上的信息” 需要被信任。
如今,我们的确能毫不费劲地从互联网上看到某个电商平台的企业信息,它们有的公开宣称自己有拥有上千平方米的工厂、上千个工人,但实际上情况到底如何?消费者心存质疑。
实地认证就是去现场检验或者验证“晒在网上的信息”是否真实。企业经过验证后,第三方以认证报告的形式背书,一方面能给买家增强信任感;另一方面,也利于电商市场良币驱逐劣币。据悉,目前实地认证除了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和资料采集,还可定期跟踪经营变化情况并及时告知,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跨境电商的柔性供应链管理。
数据可视化,提供C端场景
企业—经实地认证后,一般会在跨境平台上做出相应展示。比如,会在平台“展示窗口”旁添加一个认证标识。通过此,买家一般可以看到相应的认证报告和参数信息。
戴光廷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报告展示方法更加智能化。考虑到买家不一定看得懂一份专业的报告,如今有些电商平台通过技术抓取出一些关键核心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让买家更直观看到结果。在数据展示方面现在走得更深的是溯源服务技术。一经扫描,产品的前世今生便了然如前,终端客户也可以看到每个阶段相应的检测报告。
戴光廷表示,第三方机构以前多是做B2B模式的质量管控,一般很少涉及C端客户。比如T?V南德与著名餐饮机构合作,虽然包含了其中的许多供应商,但消费者一般只了解该著名餐饮品牌,至于提供原料的供应商是哪些并不知晓。随着B2C跨境的深入发展,也随着消费者对质量服务需求的升级,尤其是更多消费者愿意主动了解供应链中的企业,中国海量的制造企业也希望赢得海外消费者信任,这种双向现实需要,促成了第三方机构未来可能推出更针对C端客户的质量服务。
目前,以“一带一路”沿途上的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路集装箱运输是衍生出来一个相对较新的分支,给质量管控带来了新的课题。
传统海运和空运对质量管控的意识比较强,但是陆运目前还存在一些欠缺。尤其是往来于“一带一路”的中欧班列,不光包含了抵达欧洲的线路,还覆盖了一些非欧洲的线路,后者对质量管控的意识相对更薄弱一些。“坐上”中欧班列的多属于传统出口产品,比如食品、玩具和电子等,这些品类在质量标准方面需要达到的要求更多。以往,也许做完一次陆运就算结束了,随着这方面业务往来增加和国家对中欧班列质量监管的加强,它们仍然需要第三方机构提供相应的质量管控。
戴光廷透露,“陆运中的跨境电商”可能是T?V南德未来比较关注的一个点。比如我国几个比较重要城市如重庆、义乌,都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的关键出发站。在这个新模式下,如何做好产品的质量管控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实际上,目前这方面关注度越来越高,因为通过陆运产品召回的案例越来越多。
当被问及第三方机构在跨境电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机遇时,戴光廷如是作答:“跨境电商中很多都是小微企业,但其核心力量在于累积起来的强大体量。通过高频次、爆款交易,到年底统计时,你会发现其体量绝不亚于传统外贸公司。在这一轮大浪潮中,第三方检测机构培育小微跨境企业质量管控能力的责任和使命‘不减反增,T?V南德会持续关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