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喜 曾卫平 朱丽珍 雷芸 刘荣盛
【摘要】针对我国技工院校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的问题,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江西各技工院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进行了调查研究,梳理了该机制在组织体系、预警体系、法制保障、信息共享及科普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技工院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设计与创新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关键词】技工院校 突发事件 预警机制
一、技工院校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体系,机构松散
组织体系的建立是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都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如学工处、保卫处、团委、后勤处、校医室、心理咨询室以及班主任等。但是当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时,多数技工院校采取的是临时工作小组的制度,一般是由学校领导人牵头、保卫处、班主任等参与突发事件的协调和处理。在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前,由于彼此并无直接的业务或隶属关系,它们的协同性一般较差;突发事件处理后,临时工作小组则往往随即解散,各组织机构处于松散状态,突发事件整体性总结和反思以及责任追究环节的缺失成了大多数技工院校的常态。
(二)预警体系,环节缺失
预警系统是技工院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有序运行的核心。目前,我省大多数技工院校都已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公共场所摄像头、消防自动报警装置等电子监控的建设,以求全方位对校园进行监测,及时收集校园各类信息。但是单纯采集视频、图像信息受到存储设备容量的限制,一般只能保存数周,即便如此多数技工院校也只能将这类信息用于校园突发事件事后的人工分析、评估或定性,并没有未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一套集环境监测、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与评估、应对与决策的完整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系统。
(三)法制保障,多章可循
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保障技工院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有序运行的基本要求。目前,随着技工院校突发事件的日趋严重,在国家和学校的层面已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治安管理(如学生欺凌伤害)、学校卫生管理(如食物中毒)、学工管理(如学生违纪处分)、教学管理(如体育教学、实验教学)等出台和实施。当务之急并非有无法律可依的问题,而是力求法条一致的问题。目前各技工院校各类实施细则、管理规定、处分规定因校而不同的现状,使校园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建立再规范和合法化方面面临多章可循的局面。
(四)信息共享、传播机制不完善
信息传播不畅、共享不力是技工院校公共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虽建立了信息传播机制,包括校长信箱、校园BBS、会议、报告、座谈会等上、下行沟通渠道,但由于学校组织机构的部门多、层次多,加上各部门、层级的管理者所采取的方法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采用内部处置等手段掩盖事实,致使信息传播渠道仍不够畅通,容易导致信息损失。
(五)科普教育,力度不足
在宣传教育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学校领导对于加强学校师生员工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统一的、有效的组织、领导和规划。②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应的安全法制教育专题课,但缺乏计划性,内容随意性比较强。③法制教育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主要以班主任兼任。所以学校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在危机意识宣传教育中的参与性。
二、技工院校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设计与创新
(一)组织体系
打破原有的行政组织架构体系,建立完善的、稳定的、责权明确的校园突发事件管理机构。该组织机构可由高层管理小组、中层管理小组和基层管理小组三方共同构成。高层管理小组由校长或党委书记牵头,负责对校园突发事件进行决策;中层管理小组主要由学校各职能部门领导担任,如保卫处、学工处、教务处、宿管处、后勤处、校医室等,主要负责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全面评估、定性;基层管理小组主要由各系部领导担任,各班主任或辅导员具体负责对学生校园学生日常行为等信息进行日常的监测与收集。
更重要的是要协同好学生、教师、家庭及政府四个方面的关系,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内外部资源,共同实现突发事件的有效预警。
(1)學生。如建立班级信息员制度,对班级同学出现异常或不当行为时,给予帮助或者及时汇报。
(2)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追踪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赣州技师学院将学生谈心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家庭。在技工院校突发事件预警管理中,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QQ群、微信群等家校联系方式,帮助学校一起有效解决问题,尽可能将危害减到最低,防止危机的进一步衍生。
(4)政府。政府可以充分协调第三方机构的力量,如保险机构、公益组织等,在资金投入、人才培训、预警分级评定数据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真正发挥在其法律法规的制定(如反校园暴力)、人力资源保障(如管理小组和专业人才培训)、物资保障(如校园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金保障(如危机预警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保障作用。
(二)预警体系
对技工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警设计,可借助于一套科学的模型,内含三大模块:监测模块、评估模块和决策模块。通过对突发事件的诱因和征兆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综合评价法、专家小组法、定量与定性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决策,建立起一整套具有技工院校学生特色的突发事件预警与处理功能的系统,为学生、班主任、学校各部门、家长和政府等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和反馈,有效实现监测、防范和预控的功能。 (三)法制保障 技工院校突发事件预警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法制化的基础之上,制定符合自身状况的法规,从而实现校园突发事件管理全过程的法制化,更好地保护技工院校学习、生活秩序,减小公共危机发生的概率。建议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技工院校安全法》、《技工院校校园突发事件预警和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技工院校校园突发事件预警和管理行为。
(四)信息共享
通过网络、微信或预警管理系统等技术,及时发布校内外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安全等相关信息。例如,对于天气预报、水灾、火灾、溺水、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校园暴力、宿舍防盗、就业防骗等信息,利用预警管理系统预先进行设定,并通过班主任、宿管、教师等端口,以预警提示、通知、通报、讲座等形式实时、定时、定期送达至每个管理人员和学生。此外,建立相邻学校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以突破信息系统分割状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信息共享机制,杜绝在一个学校里发生的事件迅速传播蔓延到其他学校。
(五)科普教育
积极开展技工院校校园突发事件科普教育工作,加强对技工院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学校各部门可通过院务会的形式,统筹规划每学期教育计划,确定具体的实施部门,并细化教育主题、实施部门、负责老师、学习班级、时间节点、教育形式等,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如专题讲座、网络课堂、校园广播、谈心工作、应急演练等,对学生人际交往、灾害自救、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干预和引导。
参考文献:
[1]丁烈云.杨新起.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蒋宗彩.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预警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3]高山,冯周卓.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2016[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