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成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

2018-05-31 06:50:59张永生
新能源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蓄电池动力新能源

文/张永生

李克强总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一波政策红包振奋人心。2018年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3月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探索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推动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动力蓄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近年来,在节能与环保的大环境下,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歌猛进,产销量世界第一。据科技部部长2018年3 月10 日介绍,截至2017年,我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达到77 万辆,保有量超过160万辆。取得如此成绩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国动力蓄电池技术持续更新尤其是续航能力不断提升。但由于各种原因,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甚至空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目前不少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已进入退役期,业内预测今后3 年全国累计报废电池将达12 万~20 万吨。可以说,做好动力蓄电池善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考验着相关企业的责任担当。正因如此,7部委连续发文,推出顶层设计之时,特别强调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必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生产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谁生产,谁回收”,明确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无疑有利于建立健全动力蓄电池的溯源机制,也有利于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应该看到,推动责任落地生根,不仅需要完善规范、健全机制、严格监督,还需要相关企业自省自觉。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自省自觉程度决定着政策效果。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应具备长远眼光。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依靠补贴“输血”的生存方式不是长久发展之计,生产者需要不断开发核心技术,着力打造从卖车到回收的一套完整服务,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况且,大量的报废电池也催生庞大的市场,据估算,到2020年相关市场空间可达百余亿元级。另一方面,应胸怀全局观念。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相关企业相互配合、全产业链联动,才能形成相对完整闭合的回收循环。与此同时,更应强化担当精神。市场主体也是责任主体,理应担起环保职责、社会责任,把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田,多投入真金白银,努力探索摸索,为行业发展出新路子,为中国制造增添更多“绿动力”。

媒体报道,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展开动力蓄电池回收布局,既有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也有国轩高科这样的锂电材料和电池生产企业。国内17 家大型企业已签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协同创新。这是政策规范、市场引导的结果,也是企业责任自觉的体现。它生动地说明,只要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担当在行,办法总比问题多。人们有理由期待,建成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不再遥远,中国也将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中国样本”。

猜你喜欢
蓄电池动力新能源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1) 汽车蓄电池的前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动力船
蓄电池去哪儿了
蓄电池去哪儿了?VOL12.雷克萨斯RX450h
蓄电池去哪儿了?
“新能源门”的背后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6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