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娟 李晶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市 300300
伴随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进步,机动车的递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通事故的出现几率,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威胁。特别在于一些能见度非常低的是在阴雨天以及晚间等天气,因为照明条件、道路条件比较差,非常容易引起交通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发生的交通事故里,因为夜间车速过快、视线模糊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据了重要比例。在2013年,晚间6点-早上6点共计发生交通事故84020起,占据交通事故总数的41.4%,人员死亡占总数48.2%;下午2点后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发展,在晚上8-10点达到高峰,交通事故晚间死亡人数明显多于白天,并且,交通事故在晚上的发生概率也非常高,大多数为恶性事故。
一些汽车司机在晚上的时候,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很难分辨出来自前方的车辆,很难确保同前车保持安全行车距离,这也是递增晚间事故出现几率的因素。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对于很多中大型车辆而言,显得非常关键,能够有效保障雾天、雨天、夜间的行车安全,能够有效避免由于视线模糊引发的侧面碰撞、尾随碰撞事故。
目前并没有非常仔细的分析车身粘贴反光标识的交通安全作用,因此具体分析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前后交通事故的出现情况和相关的数据,研究交通安全效果显得非常关键,有助于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车身反光标识的主要效果在于强化车身的可识别性。该标识运用高亮度逆反射材料,利用逆反射外部光源的照射光向光源周边的人们展现车身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车辆[1]。相关的国外分析显示,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可直线降低晚间侧面碰撞、尾随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30%左右。
⑴在汽车或者火车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在无照明或照明条件差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车辆的可识别程度,有助于后面车辆驾驶人员保持安全的行车距离,使得驾驶人员可以在较远距离外发现前方车辆或者停在前方的车辆,有利于警示后方车辆保持安全行车距离,有助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或者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⑵在雨雪、沙尘等天气恶劣的情况下,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其高亮度的反射光存在透视性,能够减少空气中雨水、尘土对车身识别性的影响,补充了信号灯的缺陷。
⑶车身粘贴反光标识不但能够有效的提升车辆夜间行驶的分辨性,还能使得车辆在白天显得更为清楚,高亮度反射光可以提醒后车驾驶员保持车距,安全行车。
⑷填补信号灯的不足之处。信号灯可以体现车身框架,但是使用时需要电源接通,如果车辆停放路边或者处于熄火状态时,无法保证后面车辆能否及时发现。而车身反光标识的逆反射可以有效填补这一不足。
交通事故发生数据可以充分体现车身反光标识的交通安全效果。由此,实地调查、实证分析车身反光标识使用前后的交通事故数据,可进一步探究交通安全效果。
按照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侧面相撞事故30%、追尾碰撞事故39.5%在晚上发生;晚上发生的侧面相撞、追尾碰撞事故中分别有35%和46%与大型货车有关。晚上发生追尾事故的概率明显比白天高。而车身反光标识的使用有效提高了车辆的夜间行车安全,有效降低晚间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所以,晚间同大型车辆(货车)相关的尾随相撞交通事故才能综合体现车身粘贴反光标识的安全效果。本文以分析晚上货车尾随碰撞的交通事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交通事故数据,就改善货车晚间行车安全、提高其晚间行车的可视性等方面说明车身反光标识的交通安全效果[2]。
就江西省N市来说,2008年10月该地全面执行车身粘贴反光标识的规定,实例分析该市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前后1年货车尾随相撞交通事故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下文中的数据分析均以N市的调查数据为主。
表1 N市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前后1年尾随相撞事故数据分析
表2 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前后夜间尾随相关事故指标对比
表3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前后,晚间汽车相撞事故各项数据在所有的尾随相撞事故中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从而可以得出,在晚上发生尾随碰撞事故的概率非常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均比白天严重。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发挥的交通安全效果更多的体现在晚上。
综合上述数据表明,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后,晚上发生尾随碰撞事故的数据变化较大,与粘贴前相比,交通事故各项数据指标分别降低了52.9%、46.7%、45.5%、60.6%,变化较大的是事故发生数量和直接财产损失。为了进一步体现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对交通事故各项数据指标的影响,在以上数据基础上,实地调查N市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期间该市晚间尾随相撞事故,调查结果如表2:
表2数据表明,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前,晚上尾随碰撞事故的各项指标占比均较大,但是N市在执行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规定之后,各个指标数据逐渐下降,说明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后,明显提高了晚上车辆的可视性,并减少的晚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数量和伤亡数量[3]。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在各项指标的占比中,除了死亡人数呈增长趋势,其他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死亡人数增长,主要是因为尾随碰撞事故中的死亡总人数降幅大于晚上的死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降幅也最大,但是占比只有3.6%,足以说明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前后,晚上尾随碰撞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占据总数比例偏高,而大幅下降则说明车身粘贴反光标识能够减轻晚间事故的损伤程度,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关数据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同其他交通管理手段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不只是简单的运用车身反光标识就可以实现这种成效,其主要是全方面的考量同时研究交通管理措施在过程中起到的效果,才能明确车身粘贴反光标识的交通安全效果。
引发汽车在晚上出现尾随碰撞事故的因素纷繁复杂,一些因为驾驶员的不合理操作,使得前面车身即使粘贴反光标识也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比如无证驾驶、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对此,降低晚上尾随碰撞事故,还需针对驾驶人员的违规行为治理措施来保证[4]。2007年我国共计发生交通事故327210起,其中无证驾驶19870起、超速行驶33490起、酒后驾驶8755起;2008年我国共计发生交通事故265205起,其中无证驾驶16480起、超速行驶26968起、酒后驾驶7520起。3类违规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明显降低,说明我国对违规行为的管控力度较大,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采取因素分析法计算它的贡献概率,首先,无证驾驶治理措施的贡献概率:
p1=(19870-16480)/(327210-265205)=5.47%
超速行驶治理措施的贡献概率:
p2=(33490-26968)/(327210-265205)=10.51%
酒后驾驶治理措施的贡献概率:
P3=(8755-7520)/(327210-265205)=2.01%
根据上述结合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分析计算三项治理措施多于交通事故降低的贡献概率应用到实地调查的N市夜间尾随相撞事故样本数据中,并除去这3类治理措施产生的影响,计算得出晚间尾随相撞事故由于3类治理措施的减少数量:
假如把其他事故将少数量当作车身粘贴反光标识的作用,那么车身粘贴反光标识使得晚上降低尾随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则为:
说明晚上尾随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共计降低52.9%,其中车身粘贴反光标识的交通安全作用促使晚间尾随相撞事故降低了38.2%。
无证驾驶、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三种违规行为严重影响着晚间行车安全,当然,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后方车辆无法准确识别前方车辆只是其中之一,而针对相关因素执行的交通管控措施也对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发挥着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因为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违规操作,而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无法充分发挥预防交通事故的作用,对此,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会直接影响车身粘贴反光标识的交通安全效果。例如,前方车辆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并效果显著,而后方车辆酒驾,影响了自身的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无法辨别前方车辆,会直接引发交通事故[5]。
本文主要研究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前后的交通事故相关数据,排除完治理措施的贡献率,能够清晰的计算出货车车身粘贴反光标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事故发生概率的结论,和不同违规交通操作的出现会直接影响车身反光标识的有效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仅限于晚上车身反光标识的交通安全效果,对于气候条件影响下车身粘贴反光标识的安全效果,需实证分析各个情况下的实际效果,才能全面客观的评定车身反光标识的交通安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