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君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1231
2015年8月22日,车主驾驶的宝马车发生着火。事故发生时,天气小雨,夜间行驶。宝马车在行驶约30min时产生着火现象,具体描述为:先看见烟后看见火,车前出现大烟,驾驶室无烟。事故发生前10天左右,宝马车在4S店进行过一次大保。
宝马车停放在昆山城南停车场(见图1)。
(1)车头左侧烧毁严重,发动机左侧轻金属(铝合金材料)大部分熔化,车头前部保险杠、前照灯、散热器等零件均熔化丢失。发动机连曲轴已裸露可见(见图2)。
图1 宝马车现状
图2 发动机舱
(2)车身前车架左前纵梁可见明显变形,左前轮胎完全烧毁只剩下左前轮辋,轮辋因碰撞变形严重,左前悬挂变形严重,左前避震器钢质活塞杆弯曲变形并与车体分离,右前轮胎呈部分烧毁,轮辋没有明显撞击痕迹,右前车架纵梁未见撞击变形(见图3)。
(4)车尾基本完好,车身中部及车厢内呈过火状。
(5)切割行李箱锁,打开行李箱盖,可见蓄电池及主供电线束没有着火痕迹。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已触发,蓄电池与起动机、发电机主电缆之间的连接已经断开(见图4)。
(6)举起车身,可见车身底前部燃烧严重,火源呈由前向后蔓延态势,检查燃油箱仅左侧半边局部烧损(见图5)。
图3 车身前部痕迹
(7)检查线路,在发动机舱找到ECU的残留物,ECU外露线路存在多个导线熔珠(见图6)。
(8)核查从购置车辆日直到发生燃烧的8月22日期间宝马车的维修记录,没有任何关于左前部碰撞事故的修理情况。
对ECU残留物上的导线熔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下表1。
从燃烧后的损毁程度及整个燃烧痕迹可以判断,起火部位发生在宝马车的左前侧。这个区域的可燃物质主要有车身覆盖件(塑料)、橡胶轮胎、发动机机油以及制动油等可燃物,这些可燃物质几乎全部燃烧至尽,连铝合金的机盖、机体、散热器等都已熔损。这个区域是燃烧最严重的部位。
图4 蓄电池
图5 车身底部
图6 发动机ECU残留物
左前纵梁已严重变形,向后收缩,左前减震器的钢质活塞杆变形,左前下摆臂球接头脱落,前副车架从中间断裂并变形,发动机左橡胶支撑被撕裂,合金轮辋变形损伤,这表明宝马车左前侧曾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尤其是安装位置在左前轮上部的减震器钢质活塞杆已变形,但橡胶防尘套并没被烧掉,减震器内还有油(见图3),前副车架左侧被撕裂的发动机橡胶支撑也没有燃烧迹象。上述现象说明碰撞发生后,这些零部件已散落并与车体分离,起火后的火焰向上燃烧,火势向有可燃物的车厢里蔓延。
宝马车蓄电池正极旁边设有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当碰撞和安全模块识别到较严重的正面、侧面和尾部碰撞时,就会根据不同限值使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触发。随后以燃爆方式断开蓄电池与起动机/发电机主电缆之间的连接,以尽可能地保护线路避免着火。经检查,宝马车的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已经触发,进一步佐证宝马车在本次事故中发生了严重的碰撞。
碰撞引起火灾的原因通常有两种情况:
(1)电气线路因碰撞后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宝马车在夜间行驶中伴有前照灯打开的状况,因此,宝马车左侧前照灯线路存在碰撞后短路的可能,从而引起火灾。
表1 ECU残留物导线熔珠检测
(2)剧烈的碰撞使发动机破裂,飞溅的机油、燃油等可燃液体撒落到发动机的高温零部件上(比如排气管、三元催化器)引发火灾。
由于宝马车前部烧毁严重,尤其是左前侧起火点位置烧毁严重,已不能明确判断宝马车起火究竟是电还是油引发,但宝马车因碰撞导致起火的客观因素是明确的,因此,上述两种情况之一是引发火灾的原因。
发动机电脑板(ECU)线路上发现有多个导线熔珠,经检测,导线熔珠都属于二次短路熔珠。根据二次短路熔珠特征分析,这些电脑板(ECU)线路上的熔珠产生于火灾发生后。事实上,电脑板安装在发动机顶部中间位置,在碰撞事故中没有受到直接损伤,只受火灾烧损并引发裸线之间短路。
宝马车从购置日到发生火灾前的使用维护均无异常,这次火灾完全因行驶中发生严重碰撞事故而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