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储备人才的当代大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势在必行。由于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多样化特点,英语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指出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希望能够为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1
一、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兴旺需要创新型企业,企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作为储备人才的当代大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才能迎合企业的需求,在拥挤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直面就业,能否凭借自己的实践能力在企业扎稳脚跟,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决定性作用。
1.创新能力的界定
创新能力是由创造主体的知识、经验、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等构成的,在其创造实践中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新颖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是独特而新颖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在庞大的题海战术和漫长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学生和学校往往只关注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而就业市场最需求的恰恰就是创新能力,因此学生初入职场“往往格格不入”。
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本科院校学生相比缺乏学习动力,不乐于挑战,执行能力差,导致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困难。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考虑问题具有独创性,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英语教学的特点
英语语言的发展本身即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亦是我们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有效工具。英语教学极具多样性和创造性。课堂之上可以选择信息化式的知识讲解,项目式学习,团队学习以及汇报式学习等方式。英语教学甚至可以跳脱授课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2.英语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英语教学的上述特点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选择增多,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等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科学、公正,要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实效性,实现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主观和客观评价相结合。让评价结果尽量全面、客观、公正,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并为其后续学习指引方向。
1.1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要涵盖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指标体系越全面,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就越多样化,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2创新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跳开传统评价思维方式,仅仅看到学生取得的最终成绩,更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
2.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应紧贴英语学科特点,将学习内容和方式灵活化,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让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化。
本指标体系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学习和创新实践。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学生高度配合,因此本指标体系将创新意识列在了首位。二级指标有三个:创新欲望、创新动机和创新精神。具体涉及英语学习的强烈欲望,英语学习的明确目标以及充足的学习信心。这三个具体的意识标准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第二个是创新思维,包含五个二级指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具体对应到学生日常的英语学习中的细节,涵盖了英语基础知识、翻译、口语等方面。其中,发散思维评价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否将已掌握的内容进行扩大,例如一词多用和巧用;逆向思维评价学生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能否摆脱以往逐字逐句的翻译模式,而是先尊重原文的意思,再注重结构,从而写出地道的译文;想象思维评价的是学生能否在命题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完成自己的讲稿,令自己的演讲独一无二;逻辑思维考察的是学生能否对英语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批判思维在当代就业市场中必不可少,当观念出现分歧时,学生们要敢于质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个指标是创新学习,包含三个二级指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英语的学习除去老师的引导外,更看重的是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恰恰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此,创新学习中的指标之一就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此外,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评价的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巩固学习的方式和成果;知识更新能力评价的是学生能否自主运用信息化方式进行英语的自我提升,学习当下流行的表达方式。
第四个指标为创新实践,包含三个二级指标:实践课程成果质量、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课程成果质量评价的是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包含学生在实践课程的成绩以及写作、口语、知识竞赛等各类比赛的成绩;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是创新实践的工具条件,评价的是学生能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演讲、表演之类的作業;团队合作能力考核每位同学在日常小组学习中能否融合到集体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如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越来越需要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自己、乃至社会的未来发展。作为实践性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日后工作息息相关。英语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正是由于这种特点才让英语学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得到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本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及其具体内容能够为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方向。与此同时,本评价体系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韦恒,韦韧,肖南云.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指标体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2]焦明丽,方传龙,吴群红,张晓琳,张婧婧,郝艳华,李叶,康正,宁宁,孙宏,张新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6)
[3]柳春.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成人教育.2015(4)
[4]王思梦,谢凤杰,吴东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作者简介:贾雪(1988—)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