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兴龙
摘 要:该研究对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防除直播水稻田一年生杂草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2025、2250、4050mL/hm2各处理药后30d对杂草的防效仍然较高,对稗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3.38%、95.70%、98.68%,鲜重防效分别为92.80%、95.40%、98.53%;对阔叶草丁香蓼的株防效分别为94.78%、97.39%、98.26%,鲜重防效分别为94.43%、96.50%、98.30%;对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6.67%、98.33%、100%,鲜重防效分别为96.48%、97.99%、100%;对总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4.41%、96.65%、98.88%,鲜重防效分别为94.21%、96.37%、98.85%。
关键词: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直播水稻田;杂草;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9-0066-02
为了解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对直播水稻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及田间最佳使用剂量、对水稻的安全性,2017年笔者进行了该药剂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安徽蓝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33%二甲戊灵乳油(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0g/L噁草酮乳油(江苏省南通同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处理Ⅰ: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1800mL/hm2;Ⅱ: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2025mL/hm2;Ⅲ: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2250mL/hm2;;Ⅳ: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4050mL/hm2;Ⅴ:33%二甲戊灵乳油1800mL/hm2;Ⅵ:250g/L噁草酮乳油1500mL/hm2;Ⅶ:人工除草;Ⅷ: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32个小区,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
1.3 试验安排 试验地安排在怀远县白莲坡镇邹拐村一农户的稻田进行,前茬作物为小麦,土质为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6.7,有机质含量为1.2%。2017年6月10日播種,品种为皖垦糯1号,播种量为150kg/hm2,其他施肥、灌水与当地管理相同。田内杂草主要有稗草、千金子、醴肠、丁香蓼以及异型莎草等,符合试验要求。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2017年6月11日施药,即水稻播种后1d,每小区按试验设计要求用药,2次稀释,按兑水750kg/hm2对土壤进行均匀喷雾。人工除草在播种后10d左右进行1次。采用华辉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圆锥型喷头,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符。
1.5 气象资料 2017年6月11日,晴天,气温22.9~31.5℃,平均气温27.4℃。施药时东南风1~2级。施药后7d内共降雨1.8mm。
1.6 调查方法
1.6.1 安全性观察 水稻出苗后观察记载各处理区生长情况,目测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记录是否有药害、药害程度,恢复情况等。
1.6.2 除草效果调查 试验各处理于药后15d、30d在每个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查0.25m2,分别记载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株防效并在最后1次调查中称杂草鲜重,计算鲜重防效。
1.6.3 药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防效(%)=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鲜重)-处理区杂草株数(鲜重)空白对照区杂草株数(鲜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的安全性 水稻出苗后观察各处理区水稻出苗、长势良好,株高、叶色、分蘖等情况均正常,从后期长势看各处理水稻植株叶色、株高、根系长势等方面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2.2 药后15d对杂草的株防效 由表1可知:药后15d调查,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Ⅰ、Ⅱ、Ⅲ、Ⅳ各处理对水稻旱直播田杂草的株防效依次增加,对禾本科杂草稗草的株防效分别为84.62%、90.60%、95.73%、98.29%;对阔叶草丁香蓼的株防效分别为82.98%、91.49%、94.68%、98.94%;对异型莎草的株防效分别为85.00%、93.33%、96.67%、100%;对总草的株防效分别为84.13%、91.51%、95.57%、98.89%;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乳油处理Ⅴ对稗草、丁香蓼、异型莎草等的株防效分别为83.76%、86.17%、91.67%,对总草的株防效为86.35%;对照药剂250g/L噁草酮乳油处理Ⅵ对稗草、丁香蓼、异型莎草等的株防效分别为84.62%、87.23%、86.67%,对总草的株防效为85.98%。
3 结论
(1)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能有效防除旱直播水稻田稗草、丁香蓼、异型莎草等一年生杂草。
(2)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在防除旱直播水稻田杂草时推荐使用剂量为1800~13500mL/hm2。
(3)40%甲戊·噁草酮悬浮剂防治直播水稻田一年生杂草,于水稻播种后3d内,在推荐剂量进行土壤均匀喷雾处理,对水稻生长是安全的,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