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2018-05-30 11:00阳光
报刊荟萃(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情境问题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便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总结出答案,从而增强学生总结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动应用提问教学法,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活跃,并对问题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型,驱使学生主动探究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出积极性,完全依靠自己整理出答案,便可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没有依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而是,长期灌输数学知识,难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无法发挥出主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直接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影响教学质量。为此,可以运用提问教学法,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结合课件内容提出问题,创设出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解决问题,主动探究数学知识,自主归纳出答案,势必会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此外,在课堂上也可以结合应用题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求解数学题,逐渐增强解题能力,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得以拓展,面对各种题型都能驱使学生主动求解,主要在于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求知欲,进而主动求解,便可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解题,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由此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重要意义[1]。

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一)结合数学内容提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内容提问,创设出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数学知识找出答案,充分锻炼学生思考力和探究能力,并且,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了开放性课堂,促使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学习,带着问题探究学习课程内容,进而始终具有学习动力,对待学习更认真。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主动参与都数学教学中,便可增强参与性和主动性,进而快速探究出答案,从而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由此可知,创设问题情境,一定要立足于教材,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效率自然有所提高[2]。

(二)播放课件进行提问,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播放出生动立体的课件,呈现出直观的画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清晰地呈现出来,便可在播放课件之前,提出多个问题,有效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主动观看课件。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根据新课内容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内容丰富的课件,而后,提出问题,两种图形各有几面?对边是否对称?对角是否相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一边观察一边总结出答案,进而快速举手发言,踊跃表述出正确答案,使学生牢记数学知识,全面理解和掌握两种图形特点,对数学内容理解更深入、透彻,充分可知创设问题情境非常重要[3]。

(三)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想改变教学现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说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引发学生积极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与数学内容相关,进而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许多知识与生活有着内在联系,在思考中想到一些事物与知识点相关,使学生思维更缜密、严谨,通过联想生活总结出答案。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便可根据生活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生主动联系生活,快速思考出魔方为正方体,牙膏盒为长方体,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应多鼓励学生,针对没有回答正确答案的学生,要详细讲解,耐心引导,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逐渐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使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效率[4]。

(四)根据应用题提问,驱使学生主动求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问,不仅创设出问题情境,还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对获取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会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根据应用题提问,驱使学生主动求解,积极运用计算公式求解答案,更加主动求解应用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充分发挥出发散思维,认真计算出答案,而后,积极举手表述,对于学生计算的结果进行检查,发现学生的做题的正确率有所提高,主要在于学生带着问题解题,思维更缜密,注意力始终集中,最终求解出正确的答案,有效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带着问题求解,做题不在马虎,通过缜密的思考,计算得出答案,对此,要及时鼓励学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总结

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在日常教学中开始结合数学知识提出问题,有效创设出问题情境,也可以依据现实生活的数学知识提问,促使学生积极联系生活,主动思考出答案,进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独立自主,体现出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简思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1):21.

[2]刘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7(12):218.

[3]林丽锦.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9):79-80.

[4]祝艳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12):125.

作者简介:阳光,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情境问题小学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