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馆藏是图书馆开展为大众服务的基础,特色馆藏无疑是图书馆全部馆藏体系中最精华的部分,是图书馆经过长期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拥有比较丰富的特色馆藏,既是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满足读者特殊需求的基本保障,又从人文的一极彰显图书馆文化以及历代图书馆员在馆藏建设中的作用。本文以繁昌县图书馆为例,对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具体定位、特色馆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特色馆藏的建设与利用提出了若干设想。
关键词:县级;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文化需求
一、特色馆藏的由来与具体内涵
特色馆藏最初的名称是“特藏”,最早出现于1929年,系译自国外作者玛丽·鲁德尔·科克伦刊登在《图书馆杂志》的一篇译文《特藏之搜罗与管理》。国内图书馆特藏意识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产生。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于特藏文献范围有了规定为:金石、舆图、善本、地方文献等。并设立特藏部机构。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扩大特藏的范围为:善本、稿本、精抄精校本图书或地图、乐谱、金石拓片、档案、图片、照片、显微书影等,同时将特藏部列为图书馆常设机构之一。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特藏”历史性消失。但以“特色”修饰馆藏的词语搭配诸如“特色藏书”“特色文献”“特色资源”“特殊收藏”等相继出现。
特殊收藏是特藏中最稳定、最核心的部分,是衡量特藏价值最重要的因素。特殊收藏即“镇馆之宝”,是图书珍本,古籍善本,罕见的手稿及特殊印刷品,其偏重稀缺性和珍贵性。随着特藏概念的扩大,公共图书馆开始将专题文献学位论文、专题数据库等收录于特藏名目之下,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特藏”。
二、国内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
特色馆藏建设体现了一个图书馆文化底蕴、历史积淀,是图书馆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笔者通过检索图书馆网站、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公共图书馆尤其是省级以上的公共图书对于特色馆藏建设已经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已经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各馆创建特色馆藏的过程中出现称谓不一,类型繁芜、形式各异的现象。但内容皆重在凸显地方独特性、区域性、稀缺性、及传承性。比如杭州图书馆的良渚文化特色数据库、杭州揽胜、杭州地方志、安徽省图书馆的安徽地方戏曲资源库、徽派朴学、徽派建筑、馆藏名人手札、安徽先贤、安徽美术、安徽杂技、安徽家谱、安徽戏曲、烽火江淮等;上海图书馆的世博信息、留学指南等;湖南省图书馆所藏的湖湘人物、潇湘画廊、馆藏字画、民俗民风、湖南家谱、湖南风情、湖南出版、地方文献(湖南地方志、馆藏地方年鉴等)等等。
三、繁昌县图书馆探索建设特色馆藏的概况及存在问题
(一)概况
繁昌县图书馆始建于1959年。办馆至今,该馆一直在挖掘及凸显馆藏特色上做了积极探索。在特色馆藏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库建设等基础建设方面初具雏形。馆内设有鸿轩阁、家谱馆、乡贤馆三大主题馆及资料室。“鸿轩阁”藏有繁昌籍台胞谢鸿轩先生自1992年至2002年间连续五次所捐的精品图书2398册及部分楹联作品。“家谱馆”藏有繁昌籍地方宗室40多部姓氏宗谱。乡贤馆收藏和展示繁昌籍人士以及关心繁昌文化建设的仁人志士的各类体裁作品,包括个人纸质著作、家谱文献、书畫作品、数字资源、音频和视频资料、工艺品、证书、奖杯等。已征集、收藏繁昌乡贤作品近40部,国画、书法作品50余幅。地方文献阅览室(资料室)收藏地方文献及部分具有历史性、艺术性、科学性等收藏价值的图书。
2017年建立的地方文献数据库《春谷地方特色古籍数据库》是围绕春谷地方文化名人和地域文化古籍、族谱、志书、珍贵文献资料的古籍资源库查阅平台。收录地方旧志、地方杂记、地方名人、地方名宦、寓居名人、游寓荻港名人、古代学署藏书等七大专题,对研究地域历史人文、传承优秀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1)缺乏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馆员队伍。图书馆馆藏建设本身就是学术创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被称为“智力建筑”的建筑师。而特色馆藏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须有一支既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又掌握图书馆学知识和技能的学科馆员队伍。据笔者所阅《安徽省主要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状况调查分析》显示,安徽省图书馆界特色馆藏建设之所以以文史方面为多是因为缺乏经济建设及科技类知识背景的馆员,局限了馆藏建设范围。为提升特色馆藏建设质量及日后的开发和利用,图书馆应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或者适当引进一些相关专业的人才。
(2)藏量低,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分析繁昌县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不难发现,上述所提三馆一室藏书计9792册,其中鸿轩阁2398册,家谱馆40册,乡贤馆50册,资料室主要藏书是长期以来历代馆员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特色馆藏,指有某种重要性的和较高收藏价值的藏书,比如《清代诗文集全编》一种便有800册,此类“特色藏书”合计7000余册,其中不乏精装的普通文献,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特色馆藏。而记录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地方文献藏量也较低,未成规模,系统性及收全率较差,特色馆藏建设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
四、国内公共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启示
(一)明确特色馆藏的定位
分析国内及省内各主要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现状可以发现,各馆特色馆藏建设倾向于挖掘本地区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物产等资源,注重搜集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作为特色资源。作为历史遗存具有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学术资料性“三性”基础上的珍贵文献稀缺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应立足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的建设原则,将特色馆藏定位到地方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源领域,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繁昌县,西汉武帝元封二年(109)建春谷县。境内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已查明或发现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群、近现代革命遗址等200多处,拥有国家一、二级文物150余件,其中,皖南土墩墓群、繁昌窑遗址、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繁昌人字洞”是迄今亚欧大陆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在繁昌县登陆。孙村镇中分村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是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繁昌县图书馆开展特色馆藏建设可挖掘的信息资源,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特色馆藏收藏方向,制定长期馆藏规划,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体系。
(二)做好特色馆藏的宣传工作
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利用,不能束之高阁,而应通过馆内电子屏、宣传栏、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对外广泛宣传本馆收藏的特色资源信息。开展专题讲座及展览宣传特色馆藏,吸引有特殊需求的读者前来利用图书馆特色资源,从而增加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的效益。
(三)特色馆藏数字化
资源共享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特色馆藏只有被利用才能真正体现特藏资源的价值。特色馆藏数字化是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将各具特色的馆藏进行书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以及全文数据库开发上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特色资源的利用价值,才能有利于馆际之间和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整体效应。
(四)利用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
为了提高特色资源建设的效益,需要对馆藏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和深入挖掘。特色馆藏开发主要是指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原始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延伸,提高原始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经过适度包装可延伸出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文化资源能够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并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意义。比如,繁昌县图书馆利用馆藏谢鸿轩先生回文联开发创新制造出墨玉石镇纸尺、笔筒等文创产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特色馆藏创造价值做出了尝试。
四、结语
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未来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趋势,本文以繁昌县图书馆为例,结合国内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实践的启示,思考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应依据当地社会经济、文化需求收集保存独具个性特点、有传承性发展性的馆藏资源以提升自身文化竞争力,为今后实现特色馆藏创造价值做出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娟.国内公共图书馆特色館藏建设与服务调查分析[J].公共图书馆,2017(11):22-26.
[2]王一心.从图书馆特藏到特色馆藏的演变考析[J].图书馆研究,2016(03):8-11.
[3]王雨卉.图书馆特藏概念廓清[J].图书馆论坛,2012,32(5):105-108,46.
[4]何智云.我国公共图书馆老年人数字阅读服务实践探究—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J].公共图书馆,2017(11):48-52.
[5]王蕙.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形成机理与构建方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5):39-42.
[6]舒和新.安徽省主要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状况调查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0,(05):22-24.
作者简介:袁琴,繁昌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