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颖
操作性、生产性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伯鸣是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第二生产作业部锻九班班长,15000T水压机操作者,面对技术创新的挑战,他迎难而上,取得了多次耀眼的成功。
技能大拿
核电锻件锥形筒体的锻造难度远远高于普通筒体锻件。在锻造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筒体大、小圆的同心度,还不允许出现较大椭圆,而且锻件容易出现壁厚“不均匀”现象。
操作中,刘伯鸣精确指挥锻件变形过程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锻件轴向串动和旋转角度,精细调整水压机压下量,保证了活件壁厚均匀,成功锻出国内最大的首件CAP1400锥形筒体,填补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中仿形锻造技术的空白。
2013年至今,刘伯鸣指挥15000T水压机先后锻造完成619吨核电转子4件、499吨核电容器法兰接管段6件、388吨核电蒸发器管板2件、459吨整体水室封头4件等特大型核电锻件及模锻件,为推动我国核电大型锻件制造技术升级、提高锻件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
其中,核电常规岛超大整锻低压转子是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中的关键部件,锻件尺寸和重量大(直径3000毫米,重量300吨以上),热加工工艺复杂、设备能力要求高、制造难度大,是代表热加工综合技术最高水平的产品。
刘伯鸣克服锻件超重超大超长、不便测量等困难,巧妙利用附具为参照物,精确控制锻件尺寸,通过中心压实、整体锻造,保证了锻件性能的均匀性,最终闯过这种技术要求最高的实心锻件锻造难关。
此锻件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锻件表面和中心等各部的性能均匀,强韧性优,满足合同要求,产品性能指标和主要核心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国内用户评价:以一重为代表的央企装备制造骨干单位是我国核电事业自立自主、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坚定最可靠的支撑力量。
创新楷模
近年来,刘伯鸣还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厂领导和工会的支持下,组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岗位建功为主题,全面深化技术创新,开展“立足本职岗位,提升创新价值”活动,围绕生产重点、难点积极献计献策、发明创造,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扩大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如在《加氢筒节减余量》创新课题攻关中,刘伯鸣劳模创新小组多次现场调查,分析總结100组筒节数据,发现102项问题点,经过周密思考和协商,最终确定了石化反应容器筒节的减余量方案。经实践检验,2014年79个加氢筒节节约钢水量2700吨,折算资金2457万元。通过课题立项、数据分析与研究及课题成果实践检验,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创新能力,也通过刘伯鸣的“传、帮、带”培养了一批优秀员工,解决了企业生产的实际难题,为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刘伯鸣劳模创新工作室还完成了《创新生产方式加快生产节奏》和《转变方法提高长筒类锻件质量》两项课题,节约节约附具资金达87.25万元,通过课题攻关,将2016年长筒类锻件合格率从2015年的86.7%提高到93.9%,优级品率从13.2%提高到18.9%,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刘伯鸣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中国一重首席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