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枝远 杨泽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公安局海拉尔分局呼伦街派出所副所长李建军1969年出生在边陲小城海拉尔。儿时的他很羡慕警察这个职业,“惩治邪恶”、“为民除害”,这些词语都是他对公安工作最直观的认知……如今他从警27年,见证了公安工作的“变”与“不变”的点点滴滴。
昨日,艰难困苦练就了铁血丹心
1989年,李建军如愿考入呼伦贝尔盟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派出所民警。那时的派出所没有独立办公场所,和街道办在一起办公,设施异常简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部接警电话、一台接近报廢的山东750跨子(三轮摩托车),一个班两名民警。由于设施简陋,每到吃饭时民警都要回家吃饭,每人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轮换回家吃饭,也就有了“换饭”一说。当时民警接处警和破办案件,很多时候都是单枪匹马,孤军作战。如果遇到大的警情需要两名民警时,只能把派出所临时“锁门”。
李建军印象最深的是派出所墙上用红色油漆粉刷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个大字。虽然字迹已经被岁月磨得很旧了,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信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他的心里。
今天,科技强警助力“现代警务”
2006年年初,派出所有了标准化的办公室、休息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警务车,接通了公安网络,建起了综合信息系统。所里也增加了警力,扩充了警务辅助人员队伍。
“如今,公安机关的治安防控水平大幅度提高,民警入户采集信息也用上了平板电脑,信息采集完毕后,民警可以即时通过4G网络回传到服务器,并利用执法记录仪对入户时的音频和视频进行记录。新技术的普及,让民警的工作更加便捷、准确。”李建军对此颇有感慨。
说起公安工作,不善言谈的李建军打开了话匣子:“现如今,海拉尔公安分局依靠自身开发的信息系统,以房管人,将辖区内的所有房屋录入系统并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再将辖区内的实住人口录入户内,将自然人与住所结合起来,实现了对辖区内人口的动态管理。”
明天,改革强警展望新时代公安蓝图
对于广大公安民警来说,改革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建军感慨道:“公安改革中民警应该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派出所面临辖区人口密度增大、信息化等因素带来的挑战,工作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机制。”
“呼伦街派出所建立了23个微信群增进民警与辖区群众之间的联系,群里经常发布一些协查通报、防火防盗、案情通报等信息。”李建军介绍说。他希望能及时地把科技成果融入到公安警务中,“减负”民警、方便群众,可以和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民警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