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言生命之力 绽放文言教学之花

2018-05-30 18:16陈红叶
天津教育·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新课改教学方式

陈红叶

新课改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增加到72篇。由此可见,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地位大幅提高。

有效教学应用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优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个体价值的构建,其教学效率不低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率。“有效”主要指的是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思想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具体教学方式,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想学”“爱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

第二,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第三,教学方式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效教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具备探索性、高度自主性以及研究型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本质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高度自主性以及研究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核心就是注重学生的需求,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体现了人文、平等的理念,符合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素质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诚信、友爱、协作、互助的优良品质。

实行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有效地推进。古语讲的“师道尊严”往往被人们所误解,其中的“尊严”指的是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識的人,教师应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有效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可以深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中华诗词大会》《中华成语大会》等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的节目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教育市场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最新的课程改革调整,既适应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市场需求,又符合语文学科自身调整的客观要求,是一次教育的回归、学科的回归。其中,增加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部分,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有力措施。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也是一次重要的回归——回归“语”和“文”的学科功能,尤其是把文言文中的精华展示给广大青少年学生,可以提升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和文采,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目前国内高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教学枯燥、生涩难懂。教师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逐字逐句地进行文言文翻译,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不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普遍反映文言文生涩难懂,不容易理解,使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望而生畏”。

第二,教学方式传统。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优化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三,应试教学现象严重。众所周知,高中生要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分地专注于应试方面的培养,导致文言文教学平面化,没有向学生充分地展示文言文的魅力和底蕴;第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引导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出现。

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挖掘教材内容

为了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中虽然有许多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基本知识需要讲解,但是这毕竟只是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教师需要抛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的大多数文言文都是具有很强叙事性的传记体、史传文学作品以及许多经典的游记类散文,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文言文的文本,将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通过精心设计的设问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学生对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以及文中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和讨论。

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了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文中烛之武曾对郑伯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此处体现出烛之武临危受命、以大局为重的人物特点,郑伯在之前没有重用烛之武,烛之武本可以以此向郑伯高索要高官厚禄,但是只因为郑伯的一句“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就临危受命,说明烛之武心系郑国安危的人物性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如果以本文为剧本,拍摄《烛之武退秦师》的主题电影,大家会选择什么样的拍摄场地?”“假如你是一名演员,你会选择剧中的那个角色呢?你的优势是什么?”等问题,把整篇文言文当成是一个整体,以剧本的形式进行整体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整体把握程度。

激发情感共鸣

为了实现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和教师的课堂关系。

第一,在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系统化和具体化改进,结合实际,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客观和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第二,教师需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把学生当作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已经不再是传统教学方式中知识容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是互相尊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能剥夺学生思考的空间,而是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第三,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感性情景,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去探索、感受、想象,亦或是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达到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目的。

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有效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讲解文言文之前让学生观看事先准备好的自制情景剧,期间充分再现了文中的几个经典情节。其中就有——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知识训练

加强高中课堂文言文知识的训练,目的是避免教学目标过度指向“应试教育”的现象出现。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对于考试的過度重视往往会导致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出现囫囵吞枣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积极设计课堂知识训练版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劝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了有效教学的教学方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提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词句可以应用于师生之间,通过对学生说“你们是我的学生,但是你们以后一定都会超过老师”这种鼓励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词句运用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物关系还可以用这句话形容?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提出了“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观点,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理解,同样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自身的特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品格,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曾经坚持过最久的事是什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

知识横向扩充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课外简单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或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加入文言文常识部分,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师说》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了有效教学法进行文言文知识的横向扩充。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他人的优点学习,同时根据“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导学生要尊重个体间的差异。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挖掘教材内容、激发情感共鸣、课堂知识训练、知识横向扩充四种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避免应试教育的现象出现、使学生学以致用、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文言文新课改教学方式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