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统编本三上)教学设计

2018-05-30 10:48:04李斌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12期

李斌

文本解读

这篇文章用清新质朴的文字,描写了大自然的声音。这些文字像一串串音符从作者心灵深处流淌而出,又像汩汩的清泉,润泽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全文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篇方式,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第2~4自然段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分别描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第2~4自然段也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先写一个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

“美妙的声音”是全文的灵魂,首先表现在它的丰富性。第2自然段“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音乐”,风翻动不同的树叶,声音自然是不同的;不同的季节,风翻动树叶的声音也是不同的。第3自然段“热闹的音乐会”“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小雨滴打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第4自然段“叽叽喳喳的鸟叫”“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蝈蝈的歌唱”,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美妙的声音”还表现在它的变化性。第2自然段中,微风拂过时,“轻轻柔柔”“呢喃细语”表现出声音的温柔之美。狂风吹起时,“雄伟”“充满力量”透出声音的威力之美。第3自然段中,“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小溪到河流,到大海,水的声音也由“淙淙”变成“潺潺”,再变成“哗啦啦”,水的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小曲到大合唱,充满魔力。

在描写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时,作者运用了不少拟声词,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字更鲜活,更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对风、水、动物的描写张弛有度,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如在读到“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时,读者可能会想:风翻动了哪些树叶,它们发出了哪些不一样的声音,这些树叶在不同的季节,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

基于以上解读,教学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结合文中描写声音的关键

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这些声音美妙在哪里。

3.學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把声音写具体的方法,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

4.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练习,同伴互助,会认“呢、喃、喳”等8个生字;通过自主观察、难点字形分析,会写“演、琴”等13个生字。

2.借助思维导图,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3.抓住描写声音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4.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声音写

具体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5.学习根据声音的特点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1.播放音乐《森林的歌声》。

2.学生交流听到了哪些动物

的声音。

3.导入课题“大自然的声音”。

4.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中心

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进

行概括。

3.学生再读课文,完成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

4.结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先总写“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分别从“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这三个方面进行描写。这就是总分结构。

板块三  集中识字,巩固方法

1.认读生字。

(1)自读生字,把容易读错的生字标出来,再读几遍。

(2)同桌互读,帮助对方纠正错误的读音。

(3)借助课件集体认读,特别注意“奏”“琴”“鸣”这几个字的

读音。

2.识记字形。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

主识记生字的字形,标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并书空练习。

(2)同桌交流容易写错的生

字,并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

(3)全班分享难点字形,运用字理识字法,重点学习“琴”“滴”“敲”三个生字,渗透汉字文化。

(4)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书写这三个生字,注意整洁、美观。

第二课时

板块一  研读重点段落,体悟表达特点

1.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围绕“水,也是大自然的

音乐家”这个中心句,写了哪几个方面?

(一方面写小雨滴喜欢玩打击乐器,另一方面写小雨滴汇聚起来一起唱着歌。)

(2)学习描写小雨滴喜欢玩打击乐器的句子。

①小雨滴玩打击乐器时发出了哪些声音?圈出文中的词语。(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②读这两个词语,读出雨声的节奏感。

③小雨滴玩打击乐器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沙沙、哗哗、啪啪、叮咚……噼噼啪啪、淅淅沥沥、哗哗啦啦……滴答滴答、叮咚叮咚、哗啦哗啦、淅沥淅沥……)

④朗读描写雨声的词语,读出节奏。

⑤通过自由读、抽生读、范

读、配乐读等形式读“下雨的时

候……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学习描写小雨滴汇聚起来一起唱着歌的句子。

①自由读第3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小雨滴汇聚起来,流向不同的地方:先是流向小溪,接着流向河流,最后流向大海。流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声音也不一样,先是“淙淙”,接着是“潺潺”,最后是“哗啦啦”,先是“山中小曲”,后来是“海洋大合唱”,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②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③通过自由读、抽生读、轮流读的方式,读出声音的变化。

(4)反复诵读第3自然段,练习背诵。

2.学习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

考:這两个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第一句是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2)画出特别感兴趣的词句,

联系生活实际说体会。

(3)自由练读,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分享给伙伴。

板块二  学习表达特点,迁移运用

1.第2~4自然段都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2.你还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

一段话,运用总分的写法,写出声音美妙在哪些方面。

3.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

作业设计

一、制作声音词语卡

分类整理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可以按词语的重叠形式分,也可以按声音的不同种类分……看谁写得多。

二、绘制思维导图

课堂上,我们用思维导图理清了全文的思路,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可以是气泡图,也可以是树状图,还可以是括号图)绘制第2自然段或者第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

三、录制朗诵音频或视频

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朗诵,录制成音频或视频(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诵),分享到班级QQ群或朋友圈。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星光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