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晕虹 李斌
教学目标:
1.通過填写学习单,学习在制订一日游行程单时,要依据游客的需求,同时考虑是否顺路、游览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景点。
2.借助例文,建构“时间+事项”“一看就明白”的文体知识,制订一日游行程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激发兴趣
1.(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同学们请看,这是今年五一期间,重庆市区旅游的火爆场面。震撼吧!咱们大重庆为什么这么火?
2.视频播放重庆《行千里,致广大》宣传片。
3.请学生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表达观看后的感受。(生谈)
4.师总结:重庆,一座有山有水,还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巴渝名城,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齐读课题:重庆,非来不可。)
(设计意图:用图片再现重庆旅游的火爆场面,然后用视频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家乡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这样的语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宣传家乡的热情,同时也给下文为外地游客设计行程单做情感上的铺垫。)
二、出示资料,获取信息
1.出示游客信息,交代学习任务。
瞧,这里就有一批来自江苏的游客,特别希望大家能给他们提供一份“市区一日游”行程单。(板书:市区一日游行程单),咱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资料。
2.出示旅行团信息:团队共8人,年龄在55~65岁之间,入住渝中区两江丽景酒店。希望通过市区一日游,充分感受重庆的“红色文化”。
3.指名读旅行团信息,初步了解。
4.引导学生关注江苏旅行团的关键信息。(生谈)
5. (将年龄、人数、入住酒店、目的等相关信息关键词颜色变红)展示学生汇报的结果,同时请学生在资料单上对这些关键信息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出示旅行团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关键信息,这个过程有利于唤醒学生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关注,是为下一步设计一日游行程单做准备。)
三、尝试设计,习得方法
1.唤醒已有经验,找到设计行程单第一步要考虑的内容。
(1)抽学生根据自己的旅行经验谈一谈制订行程单要考虑些什么。
(2)指名回答。
(3)带领学生梳理出设计行程
单第一步要考虑的内容。
师启发:大家关注了这么多的内容,想得很周到。那究竟哪一个内容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说说你的理由。
(4)生讨论后作答,师相机板书。
(板书:选景点)
2.从“第一步考虑的”入手,尝试设计。
(1)出示学习要求:
第一步:请仔细阅读“重庆市区景点介绍及分布”资料,画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景点。
第二步:将你选择的景点写在学习单上。
第三步:展示自己的“选择”,问问大家你的“选择”怎么样。
“学习单”如图所示:
……
(2)生展示设计,讨论完善。
a.学生展示自己选择的景点以及游览顺序。
b.引导学生紧扣“景点是否符合游客要求,借助地图观察游览顺序是否合理,关注资料上的游览时间和行车时间,算一算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
(板书:要顺路、算时间。)
(设计意图:旅游经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丰富的,但也是模糊杂乱的。让学生在一种被需要的语境中,将已有生活经验转化为知识技能,就是让他们在一种内动力驱动下,不知不觉完成这一重要的且有难度的转化过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制订行程单要考虑的内容,再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制订行程单的最关键一步——“选景点”,最后,在尝试设计的过程中,建构出制订行程单的方法和技巧。)
四、出示样例,设计一份简洁明了的行程单
1. 出示某班学生制订的“表格式”行程单,学生观察。
2. 抽生谈一谈。
教师预设:
(1)它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呢?(什么时间 干什么)
(2)具体内容就是两个大的方面,即:什么时间做什么。(游览时间、行车时间、休闲和吃饭的时间)确实考虑得很周到,让人一看就明白。游客们非常满意。
(3)再引导学生发现,制订一张一日游行程单最快捷的路径就是,首先将行车和游览时间安排出来,然后将“起床、休闲、吃饭”等事项和需要用的时间加入其中。
[板书:(时间+事项)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行程单”这类文体的写作,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教师给予学生一份准确的样例让学生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出快速设计行程单的技巧,同时也学会了“行程单”这类文体的写作技巧——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五、设计行程单,评价展示
1.教师提供三种样式的行程单,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种。
2.学生设计。提醒学生基于读者意识,设计的行程单一定要合理、简单明了。
3.展示评价。
(1)全班一起评:选择一份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几个方面“选景点(合要求、要顺路、算时间)、简单明了”来进行评价,做到一个方面给一个星,看看谁是四星级设计师。
(2)自己评一评,达到四星级的举手。
(3)各小组互相观察学习。
(4)再修改展示。
(设计意图:搭建一个平台,让生生之间有了分享、展示、学习的机会。既激发了他们设计创作的热情,同时也给了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主改进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拥有读者,找到自信,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评析:
这是“李斌名师工作坊”学员袁晕虹老师设计的一节作文课。“写作为思想之父”。写作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某事,增进知识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澄清理念或者建构知识。基于这样的写作理念,袁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
一、为生活而写作
写作教学不是为了把每一位学生当成作家培养,而是为了提高学生应对生活、适应社会的书面表达能力。回到这样的本质,其实写作无处不在。
袁老师的这节习作课,创设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为一批到重庆旅游的江苏游客设计市区一日游行程单。这样的习作任务源于生活,更指向生活。明确的习作目的和真实的读者对象,真正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动机,也培养了他们的家乡自豪感。于是,习作不再满纸谎言,不再矫揉造作,习作成了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
二、为思维而教
习作的过程即思维加工的过程,缺乏思维的深度参与,再多的习作技巧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习作教学教什么?显然,教思维比教知识更重要。
从袁老师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她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关注游客的需求,从游客的角度设计一日游行程单,这样思维就有了方向。接着,袁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背景,引导他们在制订行程单时首先要重点考虑如何选择景点,然后让学生完成选择景点的学习单,利用这一思维可视化工具,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路径。由于景点的选择必须同时考虑是否顺路、游览时间等因素,于是,思维的深度得到进一步训练。
习作离不开精准的习作知识,习作知识的获得不能靠简单机械的识记。袁老师在教学设计的第四个板块,出示表格式行程单例文,引导学生发现其文本表达的特点,还原例文的习作思维,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一日游行程单的精准习作知识,这样才能促进习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当然,袁老师这节习作课从教学设计来说,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时间+事项”“一看就明白”的习作知识依然有些空泛,如何做才更下位,更精准?又如,习作评价环节如何从元认知的角度进一步提高修改的有效性,让学生的习作有二次提升?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星光学校)
责任编辑 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