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那背负青天、翱翔于九万里高空的鹏所见的世界,与蓬蒿之间的燕雀必然是不同的。
因为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鹏眼中的世界一定广阔辽远,它知道宇宙的无垠,知道自身之渺小,因此不起狂妄之心。而燕雀却醉心于蓬蒿之间,穷尽一生也不知天究竟有多高。
为何自古以来无数先贤圣哲都锲而不舍地追寻更高的高度呢?
因为居高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着“文以载道”精神的陈寅恪,纵使“流落岭南做哑羊”,纵使双目失明,依旧辛苦经营,终于完成了《柳如是别传》。他站在遠高于我们的高度上,看淡了世间的喜怒哀乐、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的目光透过了遮蔽众人眼睛的文革阴翳,望到更远处的蓝天白云,执着于自己的追求。
很多人都希望坚持自己的理想,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望而却步,说:“高处不胜寒,何必去高处?”于是一生注定只能呆在温室中,碌碌无为。可是,没有一朵雪莲会开在温室中,它们注定盛开在白雪皑皑的高山之巅,而娇弱的花朵甚至不能在那里停留片刻。
一个人的追求与信仰,决定了其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
高处不胜寒只是懦弱者的借口。
身处被批斗的风口浪尖上,陈寅恪先生就感受不到寒冷吗?显然,答案是肯定的。饱经沧桑,遍尝冷暖,先生经历的寒冷纵使相隔如此久远的岁月,我们依旧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他凭什么在如此寒冷的境遇中毫不动摇呢?
因为信仰。
正是信仰的力量让雪莲在严寒中开出高洁的花朵。心怀自由的学术思想,无论怎样的动荡时局都不能动摇先生对自由思想的探寻,对理想高度的攀登。他敢于直言,向毛主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敢于在被批斗被打倒之后依旧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写下流传后世的文字。正是借助着信仰的力量,先生才能在智慧的高地上抵抗彻骨的寒风,在凛冽的山巅开出绝美的雪莲。
我们需要往高处走,更需要迎接寒冷的勇气与魄力。不妨坚守心中的信仰,无畏风霜,向智慧的高地进发。
我愿做一朵开在高山之巅的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