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待完美计划 以最坏的方式去做事情

2018-05-30 10:48:04
科学大观园 2018年14期
关键词:焦虑症研究者神经元

晚上在光线不好的街道上行走时,你的手掌会出汗吗?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在你的大脑内部深处新鉴定出的“焦虑细胞”放电。

本文介绍了近期焦虑症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根据来自伯明翰大学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研究者们的一项研究结果,睡眠时间少于8个小时会导致焦虑症以及抑郁症发生风险的上升。

重大突破!首次鉴定出焦虑细胞

晚上在光线不好的街道上行走时,你的手掌会出汗吗?根据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CUIMC)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神经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的研究,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在你的大脑内部深处新鉴定出的“焦虑细胞(anxiety cell)”放电。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2月7日的Neur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xiety Cells in a Hippocampal-Hypothalamic Circuit”。

这些研究人员在小鼠中的一个被称作海马体的大脑结构内发现了这些焦虑细胞。但是,论文共同通信作者、CUIMC精神病学教授Rene Hen博士说,这些焦虑细胞很可能也存在于人体中。

Hen说,“我们称之为焦虑细胞是因为这些细胞仅在小鼠处于让它们天生害怕的地方(比如更可能暴露在它们的捕食者存在的地方,或者高架站台)时才会放电。”

这些焦虑细胞的放电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的其他部分,从而导致焦虑行为。在小鼠中,这些行为包括避开危险区域或逃离到安全区域。

尽管大脑中的许多其他细胞已被鉴定为在焦虑中发挥作用,但这项研究中发现的这些焦虑细胞是首个已知代表着焦虑状态的细胞,而与引发这种焦虑情绪的环境无关。

最近,一项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和纽约城市大学的新研究显示,每月出差两周以上的人群与每月出差1至6晚的人相比,报告了更多焦虑和抑郁症状,并更可能吸烟、久坐和出现睡眠问题。在那些喝酒的人群中,大量出差与酒精依赖相关联。当因出差而夜宿在外的夜晚数增加时,糟糕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问题会显著增加。这是首次报道出差旅行对非传染性疾病健康风险造成的影響的研究之一。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上。

据全球商务旅行协会估计,在2016年全美有将近五亿零三百万人次的商务旅行,前一年这个数字是四亿八千八百万。“虽然我们可以将商务旅行视作一种工作福利,且它能带来职业的提升,但是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大量的出差跟那些与生活方式因素相关的慢性疾病相关联。“ Mailman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副教授Andrew Rundle博士说,“出差旅行医学领域目前聚焦在感染性疾病、心脏病风险、暴力和受伤上,它需要扩大到出差所带来的行为和心理健康结局上。”

每天睡觉少于8小时 会提高患焦虑症风险

根据最近由来自伯明翰大学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研究者们的一项研究结果,睡眠时间少于8个小时会导致焦虑症以及抑郁症发生风险的上升。

来自伯明翰大学心理系的教授Meredith Coles以及研究生Jacob Nota采集了人们睡眠时间以及负面情绪等信息。志愿者们被要求观看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图片,以引发情绪反馈,之后研究者们追踪了他们眼球的运动情况。结果显示,正常睡眠的破坏会导致人们难以从负面信息中走出来。这说明睡眠时间不充足或许是人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关键原因。

“我们发现其中一些人会在接受负面信息之后久久不能够解脱,而另外一些人则能够快速脱离并且继续前行”。这些负面的想法会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患精神紊乱相关疾病。

“我们认为这十分重要。反复的负面想法会导致一些精神紊乱症状的出现,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Coles说道,“而睡眠时间的不足与其之间的相关性确是首次被发现。”

大家可能会在焦虑、压力过大或过度兴奋的情况下出现失眠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清醒时的精神状态,而且还会导致失眠症的出现。不过,其中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最近,来自日本睡眠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类对情绪以及睡眠有关键作用的神经元。

在遭遇捕食者、来到新的环境或期望回馈的时候,这些信号都会使得动物改变原有的行为状态,以及通过调节自分泌、内分泌功能改变其生理状态。

终纹核底区(BNST)是大脑杏仁核外延的一部分,它对于压力反应、恐惧以及紧张等情绪的产生十分重要。通过向大脑其他区域辐射信号,BNST能够控制机体的自分泌以及内分泌的反应,以及调控恐惧与紧张等行为。

最近,来自日本的研究者们利用光遗传学的手段发现了小鼠在NREM睡眠阶段BNST神经元的激活会导致小鼠出现精神萎靡的症状。而对于处于REM睡眠阶段的小鼠来说,该神经元的刺激并不会产生相同的效应。

新研究表明,在调节影响恐惧和焦虑的关键脑电路中的作用,天然大脑阿片样物质可能是治疗焦虑情绪的更好方式。

发表在悉尼大学自然通讯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天然大脑阿片样物质作用的药物可能是减少焦虑症的一种比“吗啡受体结合”阿片类药物更好的方法,吗啡具有巨大的副作用。

恐惧和焦虑有助于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并且主要通过与神经元相互联系的神经细胞和大脑的扁桃体中的突触活动来控制,这些活动允许神经元通过电信号或化学信号。

专门的神经回路控制这些情绪,但是电路中的干扰可能会导致无效的情绪反应。

这些扰乱被认为是许多焦虑症例如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基础,每年影响多达100万澳大利亚人。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J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或许会增加个体因特定癌症而死亡的风险。

文章中,当研究人员对来自英国数千名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承受较高心理痛苦水平的患者或许会因患多种癌症死亡的风险较高,这些癌症包括结肠癌、胰腺癌、食道癌、前列腺癌以及白血病等。

研究者David Batty指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较差的心理健康或许能够帮助我们预测个体患特殊机体疾病的奉献,但是否这些关联性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我们后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6项对英国人和苏格兰人进行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年龄在16岁及以上的163000名个体;这些参与者最初均未患癌,而且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近乎10年的跟踪调查,在调查期间,有4353名个体因癌症而死亡。

最近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医疗、放松以及心理咨询等等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都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这些研究表明,癌症学家们不要只将目光放在寻找杀伤肿瘤的方法,而要同时考虑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许多接受过治疗的女性患者来说,对于癌症复发的恐惧感是十分强烈的,而且会嚴重影响工作以及家庭关系。

根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医学癌症学家Jane Beith等人的研究成果,目前有50%的癌症患者以及70%死亡年轻乳腺癌患者都存在对癌症复发的恐惧感。他们通过一项被称为“克服恐惧”的干预疗法,对222名患者进行为期5次的,每次一个小时左右的训练治疗。

他们的谈话中设计了如何控制焦躁的情绪,接受不确定性以及专注于生活中的新目标等等。此外,在干预性疗法的同时还伴随有普通的治疗。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焦虑和成瘾症新疗法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深入阐明了机体大脑如何处理奖励和惩罚的机制,或为后期开发治疗多种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思路,比如焦虑症和药物滥用等成瘾行为。

文章中,研究者在啮齿类动物模型大脑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神经网络或许和其患病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研究者Bita Moghaddam教授说道,我们的行为通常会涉及不良后果的多种不同风险,而大脑就需要特殊的风险因子来优化决策制定,对风险的过度反应常常会导致焦虑症发生,而对风险反应过度则会导致冲动和鲁莽行为的产生。

研究人员发现了多巴胺神经元水平的激增和额叶前皮质区域的活性之间协调水平上的显著差异,额叶前皮质区域是大脑中调节复杂认知功能的关键区域;当机体不存在惩罚风险时,额叶前皮质区域活性和多巴胺神经元水平之间就会出现一种密切的协调适应性。研究者指出,在真实的世界中,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会涉及到风险。

“走神”(Mind wandering)看似是一种休息,实则耗费精力,尤其是在试图着手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时。冥想要求个体有意识地觉察、专注于当下、不主观评判,似乎有助于改善走神,但现有证据并不一致。

日前,来自滑铁卢大学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相比于形式相似的对照,仅仅10分钟的冥想可有效预防焦虑个体走神的加重及伴随而来的认知表现恶化。本项研究发表于Conscious Cogn.。

本项研究共纳入了82名基线焦虑程度较高的本科生,平均年龄20岁,女性55人。受试者首先于干扰下完成特定的注意维持任务,随后被随机分入冥想及对照组,冥想组受试者均为首次进行冥想练习,在名为“Mindfulness of body and breath”的音频指导下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并对自身体验保持开放态度;该练习专为新手设计,在正念研究中应用广泛。对照组受试者则采用静坐体位,倾听《霍比特人》的相关章节。干预过程为10分钟。

你有焦虑症吗?如果有的话,你是否有过曾经试图克服这种症状,但却毫无进展的经历呢?不管具体情况如何,科学都将帮助你打败焦虑的情绪。

焦虑通常表现为恐惧、躁动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或容易激怒等等。在社交活动中,这样的症状会导致我们难以与他人交流,而且会时时在意旁人对自己的评价,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症状,例如口吃、流汗、脸红以及反胃等等。

根据剑桥大学研究者们提出的观点,当人们感觉到事情失去控制,或者难以做出决定,又或者难以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最坏的方式去做事情”。这听上去可能有些奇怪,但研究者们认为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做法。这是因为这种做法能够让患者们快速地做出决定以及采取行动,从而减少浪费的时间。

人们往往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将计划制定得十分完美,或者等待完美的时机去做,但这实际上会造成耽搁,这也是人们焦虑情绪的来源。相反地,以“最坏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反而会减少顾虑,完成任务的速度也会快很多。

猜你喜欢
焦虑症研究者神经元
《从光子到神经元》书评
自然杂志(2021年6期)2021-12-23 08:24:46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9:30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0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中华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 10:37:42
跃动的神经元——波兰Brain Embassy联合办公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01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0
基于二次型单神经元PID的MPPT控制
电源技术(2015年5期)2015-08-22 11:18:38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