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传承的底层共识与特殊资产

2018-05-30 10:48雷彦鹏
家族企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易中天家谱家族企业

雷彦鹏

1月2日,新的一年刚来,多数人还沉浸在总结与展望的氛围中,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却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寻祖公告”:“家族解放前系湖南省湘潭县刘氏族人,太爷爷在此出生,后因故移居江苏!因太爷爷和爷爷去世较早,目前只留下有限信息——湘潭刘氏钟灵堂,父亲大人吩咐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家族族谱,请老湘潭县的刘氏族人互相转告,万分感谢!”此外,刘强东还公布了堂号:钟灵堂;已知辈分:忠义志强,福玉安详。

有网友评论了一句:“人再有名,也要知道自己祖宗是干什么的吧?”是的,当我们试图去了解自己的祖先时,其实就是在了解我们自己。“祖先的血液流在我们的血管里,了解他们的过程也是企图懂得自己的过程。”这时候,家谱就是寻根问祖的第一手资料。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知来路而明去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翻开家谱,在宏大叙事的浪潮里,打捞关于“我”与“他们”的历史,这也是家族企业传承的底层共识与特殊资产。

家谱里的秘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故事一:收藏家马未都的父亲生长在山东荣成镆铘岛,家族世代以捕鱼为生。到马未都的爷爷这一代有了些积蓄,马未都的父亲就有了出岛读书的机会。18岁那年,马未都的父亲当上了小学教师。

1944年,海上漂来一个大铁疙瘩,全村人都跑来看热闹,一个铁匠看中这块好铁,拿锤子一砸,一声巨响,血肉飞溅,一下死了七十多口人,半个村子都没了,其中包括马未都父亲9岁的三弟。这件事没有任何正式记载,只存在于岛上老人们的回忆里。

一个月后,岛上的一个男孩因不愿看到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去,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离家从军。而后,去往北京。

这个故事,是马未都在故乡的家谱上知道的。那个放弃教职参军的男孩正是他的父亲。在看到家谱之前,马未都以为那上面不过是一堆人名,又怎会知道父亲的这段往事,更不知道是怎样的因缘际会,使他降临、生活在北京。

故事二:作家易中天,也是从家谱中才得以追溯到自己是谁:外公家和左宗棠是姻亲、继外婆是民国总理家的小姐……抗战爆发后,母亲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京辗转逃亡到湖南,并认识在保育院工作的父亲,后来生他养他。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家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赶往湖南岳阳营田镇家族老宅的前夜,易中天收到了一份死亡名单,上面是253个人的名字。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姓易,他们的人生共同停滞在了1939年9月23日,最大的71岁,最小的1岁。“他们几乎都死于一夜之间。”而这只是一份不完整名单,实际遇难人数约有400多人。

对于这桩家族惨案,易中天之前曾有耳闻,但具体是怎样的一番经历,他并不知晓。易中天感叹,如果没有上天冥冥之中相助,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也没有了他的存在。

故事三:当曾宝仪走过长辈们曾经踏过的土地时,一种无比复杂的感情排山倒海一般涌上心头。她说,那些一个个在主流历史中没有脸孔、没有姓名,甚至连最亲的家人都未必知道的他们,曾经那么切切实实地活过。

曾宝仪是香港明星曾志伟的女儿,在她三岁时,曾志伟与妻子离婚,曾宝仪到了台湾,跟着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而外祖父是跟着国民党部队一起随船去台湾的一名普通印刷工,也是无数因为同样原因在台湾重置家业的大陆普通人的代表。当曾宝仪从淮安带着外公妈妈的胭脂盒、外公侄子给他准备的外公喜欢吃的蜜枣,还有与外公有关的很多老照片,跨越海峡交到外公手里时,85岁的外公对很多往事、故人记忆已不那么清晰,但外公看着那些老照片还是笑着慨叹:历史真长啊……

从17岁离开故乡,到曾宝仪去实地寻访,时间已经过去了65年。在参加《客从何处来》节目前,曾宝仪觉得外公从来不讲过去的事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回忆与联结。但后来,曾宝仪改变了原先的想法,她说:“了解历史是为了理解,真正理解后才能放下,然后义无反顾往前走。”

“人生是—连串的连锁反应,环环相扣。而当下,便是总合。无—例外。”

我从哪里来:梳理家谱,增强家族企业凝聚力

如曾宝仪在节目中所言:人生充满了转折,而先人的转折至少决定了我们前半生的归属。我们在一个家庭的脉络中,还是得以窥看历史留在每个人身上的共同痕迹。

翻开家谱,那一堆人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背后的故事,它们如网般连接,又如江水般流动与分支,从这里,我们大概就可以明白:“我从哪里来”、“我”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传承的内涵与意义。但是,这个时代是很容易遗忘的。穿越时空,逆流而上,族谱上的那些人可能早已“终极死亡”,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已忘记。

从家族外延到家族企业,家谱同样很重要。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的家族企业,其董事会成员约翰沃顿说过: “沃爾玛对于家族而言,与其说是财富,还不如说是一种信任或每名家族成员都将对其负责的遗产。”这种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心是保证家族企业历久弥坚的内在因素之一。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在交接班或者培养接班人时期,围绕着家谱的梳理、回忆与讲述,就是形成代入感的过程,是传承的入口。在此底层共识的基础之上,展开其他层面的传承才会更稳妥一些。品牌营销战略专家李光斗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亚洲家族企业的管理层结构更像一本盘根错节的家谱。”

包玉刚,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1984年,他回到家乡宁波,在古老的藏书楼上偶然发现一部《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此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而家谱里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他的出生年月日,而且他发现自己还是“包青天”包拯的第二十九世嫡系子孙。当时,他相当激动:“我终于找到自己的根了。”

1991年,包玉刚逝世,但家族企业的辉煌并没有因为他的离世而停滞。生前,包玉刚为四个女儿和女婿分家后,他们的发展如修剪家族树般,各自都有了本身打拼和承担责任的一片天地。

在一篇题为《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探析》的文章中,作者认为,家族企业以“家”为重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国家族企业的文化基础,是以血缘关系以及以此延伸的网络维系着的社会关系。这种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基础所构成的泛家族网络,能够迅速整合各种资源,蓄积家族能量,具有强大凝聚力。

传承需要有共识,而家谱上体现的关系是最容易、最底层的共识,这个共识在中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现阶段很多企业家而言。

我是谁:家族企业传承的特殊资产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家族企业研究者范博宏曾提出一个疑问:假如李嘉诚明天愿意以100亿美元的价钱将企业转手给一个普通人,就算钱不是问题,会有人接手吗?很可能没有。为什么?他说,因为普通人可以买到李嘉诚的职业团队,可以买到他的技术,但是却买不到他的声誉和人脉关系。

“家族企业最有价值的部分,正是这些特殊资产。”在《交托之重》一书中,范博宏写道。外人能买到的只能是那些有形的资产,而李嘉诚身上凝聚的特殊资产才是长江实业集团重要的价值所在。

同样是交接班,把企业卖给外人与交给儿子,两者的差别就在于企业的特殊资产有没有办法得到继承。虽然,李泽钜不可能成为他父亲的翻版,也无法完全吸收父亲所有的无形财富,但是他终归是李嘉诚的儿子,他终归姓“李”啊,有条件去继承。

对家族企业来讲,翻开家谱,展现在眼前的不正是特殊资产吗?姓氏、血缘、人脉网络、祖训、祖先事迹……这些资产不会记录在财务报表上,但对企业的利润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一个家族企业而言,这种资产值得好好去盘点梳理一番,在把它们挖掘出来的同时也应该想一想怎样传递下去。

再者,家谱中祖先的事迹,或坎坷多磨难,或风光多荣耀,但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让你拾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前人的影子在,你也总会想象自己要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这本家谱上。因此,翻开家谱,它是无形的资产;合上家谱,它就是精神的延伸,也是一种约束力。

家谱的梳理,伴随的是故事与回忆,发掘那些沉睡的秘密与沉默的历史,在明白“我是谁”和“我从哪里来”的同时,传承的意义会自然浮现,也自然会知道“要到哪里去”。

猜你喜欢
易中天家谱家族企业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易中天的“育女经” :无为而治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传·承
朋友当如是
朋友当如是
易中天《中华史》在争议中热销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风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