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海
“三九四九冰上走。”1月25日,农历的四九天儿,河北省曲周县迎来了气温骤降。但这逼人的寒气,却没挡住白寨镇王庄村村民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参加农技培训的热情。在村委会会议室里,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2015级研究生张书华的宣讲,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总要求,做出“大学习、大宣传、大落实”的工作安排。1月6日至2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百余名师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冒着数九严寒,深入河北省曲周县10个乡镇的342个村,开展“十九大精神送到村,农技培训全覆盖”主题宣讲实践活动。师生们与农民面对面宣讲、膝对膝交谈,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农业技术送到农民家门口,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称赞。
4月13日下午2点,记者冒雨来到中国农业大学。记者看到,校内的红花绿树,经过春雨的冲洗和滋润,显得格外郁郁葱葱,整个校园一派勃勃生机。
在资源与环境学院3楼会议室里,资源与环境学院副书记吴华杰告诉记者:这次主题宣讲实践活动既深入落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党了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又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三农”情怀、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研究生队伍。
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
“现在老提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了农民的承包权是不是就没了?”在安寨镇西李庄村会议室,农民李大爷对前来宣讲的大学生说:“我们对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比较关心,盼着你们这些大学生能给俺们多讲讲。”
登台的大学生有备而来,回答道:“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承包权不变,只是把自个的经营权流转出去了……”接着,大学生又先后给村民讲了“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政策”“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等十九大的相关内容。会后,村民们说,这下心里透亮了,对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的领会。
为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党的政策温暖送到农民心坎上,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都下了大功夫。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尹蛟向记者介绍,从今年元旦假期开始,以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科团队为主的师生,开始集体备课,确立了“五个一”的任务:讲精神,每村开展一场十九大精神的宣讲;送技术,每村组织一场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摸村情,每村开展一次农业产业和村情调查;听民声,每村搜集一个农民期盼解决的问题;建队伍,每村筛选一批科技农民示范户。
植物营养系2015级研究生刘晴告诉记者,他们小组在农技宣讲中还不断增加授课内容。刚开始时,他们只准备了十九大精神和小麦玉米全过程种植管理知识两套PPT,但在讲解过程中发现,有些村里主要是种蔬菜,有些村里主要是做制造加工,于是又相应增加了蔬菜、童车配件加工等内容,现在他们已经有八九个不同的PPT了。
“我家在山东农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新农合,农民报销比例连年提高;油漆路通了,改厕改水,环境美了;农民种植果树和蔬菜大棚,收入年年高。老百姓都夸党的好政策。”博士研究生、党员陈广峰感慨地说:“身边的这些变化,激发了我的宣讲热情。宣讲活动公告发布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我要用家乡的变化和亲身体会,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给乡亲们。”
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让陈广峰担任教员工作,培训承担宣讲任务的同学。陈广峰在原原本本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相关“三农”问题内容后,围绕农民最关心的乡村振兴怎么看、怎么干、带来什么等问题,设计宣讲内容。要求同学们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真情实感宣传党的好政策。
一个月时间里,农大学子们分成10个小组,每天上午、下午各培训一个村。到了晚上,他们也不停歇,及时总结和交流白天的宣讲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同学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高达12个小时以上,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用执着坚守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高地。
实实在在培养了“三农情怀”
上午9点多,曲周县安寨镇西李庄村会议室里大学生们宣讲的热火朝天。后来的村民一看屋里挤不下,就冒着零下9度的寒气,趴在窗外垃圾桶上听课。课后,60多岁的李大爷嘴里连连叫好:开春小麦啥时候浇水、咋辨別假化肥,听着过瘾,实用!
在台上授课的是入党积极分子、植物营养专业研究生刘家欢。在和记者交谈中,他显得有些腼腆。他说,刚到村讲课时,村里大喇叭喊了3遍,村民也不愿来听课,担心是卖种子、肥料的。后来真正来听课后,都不愿意离开,课后还一直围着他问问题。他打心眼里也愿意给村民讲。
“农民有个习惯,听课时很认真,但到了实际操作时依旧采用老办法。”刘家欢来自湖北农村。深知农民认老理的犟劲儿。“无论是宣讲,还是培训,改变观念是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步。再难,我们也要用我们这一代人的家国情怀点亮青春。”刘家欢说。
怎样让新技术的传播持续下去呢?刘家欢和其他培训骨干们一起建起了“曲周科技农民联盟”微信群,把种植大户、学历高和学习积极性高的农民拉进群里,利用微信传授农技知识,并让他们发挥科技带头人作用,及时帮助农民转变思想方式,用新技术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刘家欢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群里已经有115位“好友”。农民们称赞说:这种形式好,我们有了一位不走的“科技老师”。
实践活动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大学生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家国情怀。同学们在感言中写道:“最大的收获是面对面感受到了农民的心声,了解到农民群众对农业的热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知识技术的渴求,感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份责任。”2017年入学的研究生张笑颖说,每次讲完课后,看着村民热烈鼓掌,自己心里非常自豪。博士生党员赵英杰写诗道:“学校政府默契高,思想技术双管教;一队一天进两场,一日一镇十个村;村容村貌齐调研,答疑解惑喜开颜;天寒地冻心中暖,曲周精神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