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2018-05-30 10:48姜玮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博爱交际核心

姜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背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一是通过语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应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自己语文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领会课程标准的主旨,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发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各种资源,设计出自己的、独特的、有创意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程。二是通过语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立德树人”,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必须体现“学生本位”“能力本位”“过程本位”,改变当前学生的“被动学习”“被动生活”“被动做人”状态;必须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改变教师的“拿来主义”“照本宣科”“千篇一律”作风。三是通过语文教学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要明确核心素养下语文学科的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日常生活积累评价与平时语文测试评价相结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生互评、家师互评、家家互评。加强形成性评价,建立《核心素养下语文学科学生、教师和家长评价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要求学生、教师和家长必须参与核心素养评价的全过程,不仅要评价学生、教师和家长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还要将评价结果与招生择校考试挂钩、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与家风家训建设挂钩,推动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和家庭生活中的落实。

一、在語文教学中根植学生善良博爱的种子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应设计一个清晰可操作、切实可测评和由家长全程参与的学习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学习。只有在学习设计时立好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落实目标,在学习评价中围绕目标,在学习实践中强化目标,才能将核心素养走进语文教学和每个家庭中。

(一)家风家训的传导,是立德树人之根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良好的家风,源于良好的家训。家长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才能流传和发扬光大。

“互联网+家风”走进语文课堂学习目标。

(1)教师和每个家庭网上观看央视纪录片《家风》。

(2)教师和每个家庭查找“互联网+家风”“互联网+家训”的资料,以“我们的家风”为题进行口语交际,并整理成册。

(3)教师和每个家庭以“我们的家训”为题撰写自己的家训后,进行口语交际。

(4)教师和每个家庭以“我们的家训”为题,以朗诵、演讲、独唱、合唱、小品或三句半等形式排练节目,准备参加家庭教育大课堂活动。

(二)大爱无疆的教导,是立德树人之魂

大爱无疆是指博大的、无限的爱。无疆的大爱没有在国别、区域、种族、敌我、恩怨等时间或空间上区分。这种博大的爱是以宽阔的胸怀,去爱所有的人或物,而且不求回报。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爱生命、爱大自然、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人类的进步文明、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如何把“博爱”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习惯,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互联网+博爱”走进语文课堂学习实践。

教师将所有家庭以“我们的博爱”为主题上传的视频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制作成课件,准备好课上使用。

(1)学生同桌口语交际自己收集整理“互联网+博爱”的资料和以“我们的博爱”为主题制作成册的经过,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听、会听,培养他们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策划

“我们的博爱”家庭教育大课堂活动,写出活动计划和主持人串联词。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并共同修订。

(3)教师播放以“我们的博爱”为主题制作的课件,以家庭为单位观看并进行口语交际,关注说的能力的培养。

(4)教师和每个家庭以“我们的博爱”为主题,以唱歌、舞蹈、小品、相声和乐器等形式演出,表达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世界万物的爱。

(5)活动结束,教师要求以“我们的博爱”为题,形式不限,或写全家收集整理制作《我们的博爱》小册子的经过,或写自己家将“爱的掠影”照片和摄像制作成视频的体会,或写以“我们的博爱”为题现场表演的经过和体会。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和每个家庭以家庭小组为单位,共同书面评价学生的作文,要求写出优点、不足和与众不同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评优,并将评价结果和过程填写到《手册》上。

(三)向善隐恶的引导,是立德树人之路

“向善隐恶”,向:意志所趋。善:好的行为品质。向善:指助人为乐,做于他人有益的事。隐:隐藏不露。恶:很坏的行为。隐恶:指隐藏坏的行为。“人之初,性本善。”中华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世,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人都有善恶两面,怎样激发出孩子善的一面,尤其是怎样培养孩子从小就向善隐恶,是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互联网+善良”走进语文课堂学习评价。

(1)结果评价。

由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投票选出10个最佳奖。

(2)过程评价。

《手册》中的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过程评价表,第一个横行是10个着眼点:“家教家风家训的传承、乐观善良博爱的品格、道德礼仪素养的提高、艺术审美品味的修为、情调兴趣爱好的培养、批判质疑反思的习惯、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自主独立担当的个性、团队协作共赢的意识、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第二个横行是5个客观描述:“优势、不足、纵向进步、改进建议、反馈意见”。第三个横行是3个评价对象:“学生、教师、家长”。一个纵列是8个观察点:“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收集整理信息制册、实地拍照摄像制频、课堂小组交流、家庭排练合作演出、家庭课堂活动策划、日常学习生活积累、共同成长形成习惯”。每个人都要科学地、公正地、合理地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和过程填进表中。

二、在语文教学中修得学生纯洁高尚的品德

慕课是互联网与教学高度融合的产物,语文教学应将重组优化的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构建“共同学习—探讨研究—学习目标—家生合作—成果展示—个性评价—共同成长—形成习惯”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高效化。将教师退到幕后,让学生走到幕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力量。

(一)以精致的审美品位,享受生活之乐

审美,指“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评价美、享受美、创造美等意识和能力。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懂得艺术地生活,也就懂得生活的艺术。热爱艺术,懂得美,懂得欣赏美,养成一种审美自觉的习惯,进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精致的审美品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1.“互联网+审美”走进语文课堂共同学习。

教师将自己查找的“互联网+审美”“互联网+品位”“互联网+装饰”资料进行整理改编,将有关“家庭装饰”方面的慕课、报刊书籍和影像视频等资料进行重组提炼优化,将自己家或儿童房或全部房间拍照和拍摄下来,以“我们的审美”为题,制作成“慕课+翻转课堂”,传至班级网上,大家共同学习。

2.“互联网+審美”走进语文课堂探讨研究。

教师和每个家庭共同学习教师以“我们的审美”为主题制作的“慕课+翻转课堂”,以家庭为单位通过网络发表感想,每个人都参与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然后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达成共识,经教师整理后,确定学习目标,再发给每个家庭。

(二)以高贵的人格素养,跻身世界之林

素养,指“平日的修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教师和家长,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应该遵守规则制度,都应提高自身素养。

1.“互联网+素养”走进语文课堂学习目标。

(1)教师和每个家庭查找“互联网+人格”“互联网+素养”“互联网+教养”资料,以“我们的素养”为主题,口语交际后,整理成册。

(2)教师和每个家庭观看教师制作的《我们的素养》“慕课+翻转课堂”后,进行口语交际。

(3)以家庭为单位,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将网上查找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资料作为素材,进行口语交际,然后整理成册。

(4)教师和每个家庭,都以“我们的素养”为主题,对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找出差距,撰写演讲稿。

2.“互联网+素养”走进语文课堂家生合作。

(1)以家庭为单位网上查找“互联网+人格”“互联网+素养”“互联网+教养”文字和图片资料,家长在帮助孩子理解“人格”“素养”“教养”内涵的过程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自己打字,自己扫描图片后打印出来,以“我们的素养”为题,整理成册。

(2)以家庭为单位观看教师制作的《我们的素养》“慕课+翻转课堂”后,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礼貌交际的能力,并将评价结果填到《手册》上。

(3)以家庭为单位,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将上网查找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等囊括其中后,进行口语交际,然后整理成册。

(4)教师和每个家庭成员学习和背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三个参与”“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以“我们的素养”为主题,对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找出自己的差距,撰写并背诵演讲稿,准备参加班级的成果展示、个性评价和家庭教育大课堂活动。

(三)以优雅的行为举止,展现礼仪之风

礼仪,指“礼节和仪式”。礼仪是人类维系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为“人生之本,立业之基”。

1.“互联网+礼仪”走进语文课堂共同成长。

每月“和大人一起读”一本书。全家读《班级的礼仪》《学校的礼仪》《中国的礼仪》,读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将全家共同撰写的文字配图片(低年级)或读后感(高年级)传到班级网上,互评后将评价结果和过程填写到《手册》上。

2.“互联网+礼仪”走进语文课堂形成习惯。

每月全家外出活动一次。在外出前,以“我们的服装”为主题,先上网收集资料,家长在帮助孩子“了解服装的颜色、款式、饰物的搭配,以服饰细节凸显不凡品位,明白个性是最高境界的穿衣之道”的过程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养成习惯,然后制成“慕课+翻转课堂”,传至班级网上,大家互评互议,将评价结果填写在《手册》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博爱交际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博爱之歌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抠门老人”的博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