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性分析
——以临汾市为例

2018-05-30 09:28:27韩雅敏
关键词:临汾市农贸市场城市居民

孟 璐,李 丁*,唐 菊,林 燕,韩雅敏

(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也从农村大量流向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他们成为了城市中不容忽视但急需被接纳融合的一个群体[1].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无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制度体系上,都对他们融入城市生活产生了限制.基于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户籍和地域歧视[2],他们大多只能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从事着非农生产活动.农贸市场从业人员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群体,是维系城市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翔等[3]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住房等数据进行统计,从环境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三方面分析了兰州市流动穆斯林的城市适应性.赵凯[4]从失地农民拥有的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两个方面分析失地农民的居住环境、社会交往、心理认同等三方面的适应性关系,并从自身、社区、政府的角度分别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的建议.杜泽冰等[5]以南昌市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构建定量评价体系,分析城中村居民的城市适应性.郑梓桢等[6]对中山市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适应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个人因素与制度因素,并通过对个人因素的分析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适应性.王丽丽等[7]以辽宁省为例,从个体特征、经济因素、生活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层面分析了农民工和其家属城市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冀县卿等[8]基于江苏省失地农民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差是因为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严重缺乏,物质资本比较薄弱,而社会资本尚未完善.王宁[9]对昆明市280户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3个层面的城市适应性进行研究.

由于东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向城市迁移的进程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学者们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大多为东部地区实地调查研究.经过慎重思考和比对,为凸显出地区间差异,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中部.与发达地区相比,对中部城市的研究是一个新的出发点和思考方向,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价值.文中对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推进特殊群体城市适应性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文中以临汾市农贸市场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农贸市场从业人员是较早进入城市且被市民化的一个群体,在农民变为城市居民这一过程中走在前列.考虑到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在城市生活中的繁忙性、不稳定性及调查人员相对较少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区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临汾市450位农村户口的农贸市场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最终确定有效问卷为398份,占各个调查区域商家数量约30%.

1.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在农贸市场从业人员样本中,基本分为门面、摊位及游商3类.利用SPSS 19.0对样本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女性所占比例略低于男性,但相差并不大,这是因为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多以家庭迁移为主,而男性受访者比女性受访者表现出更强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对象已婚的占绝大多数,以36岁以上(第一代)的外来务工人员(96.23%)为主,表示从事此行业的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极少,而第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多是农业生产出身,对这种依托农业生产活动衍生出的行业工作环境适应得更快.样本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以初中学历为主,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样本适应能力最强,学历与其适应性呈正相关关系.已婚的调查对象中320人有子女,占已婚人数的84.21%,其中在校生子女占68.44%,打工子女占25.25%,还有少部分帮着家庭经营或自己经商(表1).其中,子女为在校学生的样本适应能力最弱,子女已工作成家的样本适应能力相对较强.显然,外来务工人员承担的生活及家庭压力与其城市适应能力呈负向相关关系.

样本主要来自于山西省内,占总数量的79.4%,主要分布在临汾市境内及周边县区,高度集中于尧都区(35.43%)、洪洞县(15.33%)及襄汾县(15.58%).部分来自于省外,多数集中在河南省(9.8%)、山东省(4.52%)及河北省(2.26%, 图1).其中,户籍所在地为尧都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与其他县市相比,对临汾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更强,而户籍所在地在外省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多将自己定义为“外来者”.

1.2 研究对象居住条件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图1 研究对象户籍所在地分布

农贸市场从业人员样本中,66.08%在农贸市场内或附近租房住,暂时还没有能力购房,房租在每月200~1 000元.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自己的住房, 其中包括家住襄汾县, 每日往返家与尧都区之间的人,其余部分人借住于亲戚朋友家.当问及其居住环境满意度时,39.45%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42.97%表示环境脏乱,交通不便,并不满意.此项问题具有较大主观性,调查对象多数不会对租住房有过多要求,只要干净方便就会表示满意.也有人与以往生活环境进行对比后回答.调查员选择居住较为集中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取证,确实发现出租房具有居住环境差、空间狭小、无基础设施等特点.调查表明,农贸市场从业人员从农村来到城市,住房问题是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对于整家搬迁至城市的家庭而言,住房问题是重大负担,是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将自己定义为“城市人”的重要因素.

通过与调查人群的交流得知,有37.94%的人对现有居住状态感觉基本满意,这部分人大多数为中年人;16.33%的人感觉生活非常满意幸福,这部分主要是老年人,经历过1959—1961年的3年困难时期,如今儿女已成家立业,能够吃饱穿暖便已知足.选择在农贸市场卖菜,对一辈子务农且不掌握其他技术和生存技能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避免了面对陌生行业的心理压力和能力限制.9.8%的人感觉非常不满意,这部分多为中青年人,家庭人口多,面临住房、子女教育支出等问题,倍感生活压力.当问及若赚到足够的钱后最大的愿望时,42.21%的调查对象表示为攒钱买房或装修房,这也反映出住房问题是农民城市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其定居城市的最大障碍.也有21.1%的调查对把存钱供子女读书,或将投资、扩大经营视为最大愿望,这是追求更大经济利益的打算,为子女和家庭的将来做经济保障.

2 城市适应状况分析

2.1 经济层面分析

农贸市场从业人员构成可分为肉类、水产、水果、调味及蔬菜类,根据其市场分布比例进行抽样,样本分别占据调查总量的17.34%,12.81%,8.79%,19.35%,41.71%.在调查农贸市场从业人员收入情况时,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蔬菜类的收入随季节变化浮动最大.蔬菜来源有本地市场、临近县市、河南、山东、甘肃、内蒙古等,也有自种自卖,不同菜源在不同季节提供菜品差异较大,且在不同季节利润不同,本地菜利润偏低,外地菜利润较高.调查对象多表示收益不稳定,根据季节变化会有较大浮动,风险大.

调查发现,临汾市农贸市场从业人员中,大多数中青年是在近10年来到临汾市开始从事卖菜行业的,集中分布在2008—2012年,而且2008年到现今进入临汾市从事此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人口在近6年向城市转移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关于其职业有无转变的问题,74.12%表示一直在临汾市的农贸市场工作,25.88%表示由其他职业转变过来,曾经从事过小买卖、农业生产、打工等,均未参加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当问及来到这座城市从事此行业的原因时,47.49%表示是受城市经济利益的吸引,26.13%出于对子女教育情况的重视,20.85%认为相对于其他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的行业,风险更小,因为卖菜是自家经营,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与自己的勤奋经营、市场价格信息有关.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是驱动这个群体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事此行业的重要原因.为了对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收入情况与其城市适应性状况进行积差相关分析,文中采用皮尔森相关性系数(Pe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3]计算两者的相关性.假设n为变量取值的个数,变量X为调查对象的每月平均收入,变量Y为调查对象的城市适应性程度,那么两变量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3]105

当0<ρ<1时,变量X与变量Y为正相关;当-1<ρ<0时,变量X与变量Y为负相关.可以通过相关系数ρ的绝对值的取值范围来判断变量相关的强度大小.若0.8<|ρ|<1.0,表示极强相关;若0.6<|ρ|<0.8,表示强相关;若0.4<|ρ|<0.6,表示中等程度相关;若0.2<|ρ|<0.4,表示弱相关;若0.0<|ρ|<0.2,表示不相关.文中样本数量为398,即n=398,得到ρXY=0.704,运算结果为正值,处于0.6~0.8,属于强正向相关.从业人员在市场的工作经营情况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收入,经济收入是城市生活和一切行为的经济基础,而经济收入和消费方式又折射出他们现在的社会经济地位.经济收入并非决定他们城市适应性的唯一要素,基于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及与过去农村贫乏生活情况的对比,很多调查对象在收入很低的条件下,依然能很好地在城市里生存,并对未来抱有很大期待.只能说,农贸市场从业人员每月收入高低与其能否在城市和工作环境中尽快站稳位置,将自己视为真正的城市人,具有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农贸市场从业人员中每月收入较高的人群,相对于收入较低的人群,更加容易适应城市生活和在农贸市场的工作.

2.2 社会层面分析

2.2.1 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 问及从业人员每日工作时长时,33.92%表示在12~16 h,27.64%认为每日工作16 h以上,从半夜接菜到白天卖菜,休息时间很晚且第二天早起.关于其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52.01%的人表示没有闲暇时间,11.56%有闲暇时间,但经过整日连轴转的忙碌,劳动强度大,但凡有闲暇多会选择回家睡觉,补充精力.娱乐活动则比较单调,业余生活贫乏单一,部分为室内活动,如在店里看电视、报纸,打牌、麻将,与邻里聊天,上网等.以自我娱乐为主,部分为室外活动,女性从业人员会偶尔外出逛街,农贸市场从业人员这一群体尚不具备明显的城市生活特征.城市里的娱乐活动很丰富多彩,但是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多被隔离于城市文化圈子之外,闲暇时间生活单调[10].

造成农贸市场从业人员闲暇时娱乐活动单一,与城市居民差距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这个职业的特征便是无固定工作时长,无特定假期,租用市场中的摊位或店铺按月结付,若休息几天不工作,便会浪费租金.而且,工作并无过多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工作时间越长,收益也会随之增加,他们便多会选择增加劳动时长,而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家人、辅导孩子学习等,因此,便无过多闲暇时间.② 只有基于一定程度的经济水平,人们才能考虑娱乐方面的消费,这是一种体现生活质量的行为[11].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能否进行与城市人同等水平的娱乐消费,他们每月经济收入除了用于日常的基本生活消费,多会寄到家里补贴家用,或储存到银行为子女上学、儿子结婚、买房等做准备,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为娱乐活动消费.③ 这个群体的生活习惯、消费水平等都与城市居民相差较大.样本以第一代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组成,受教育程度偏低,在从事此项职业之前多数是农业生产出身,耐受能力较强,因农业生产收入过低而选择进行改变,从农村来到城市后,对职业并无过高期望,对物质和精神方面也无过多追求,城市中娱乐消费的价格要远远高出基本生活消费的物价,并不符合他们长久以往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④ 群体的居住区位主要分布在各个工作的农贸市场里或附近,每日工作行程都是在市场内部完成.

2.2.2 人际交往 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在城市农贸市场这一环境中进行工作时,不可避免要与城市居民接触,进行必要的人际交往,这种社交网络也是其对城市生活工作适应能力的表现之一.通过SPSS 19.0,计算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社交网络与其城市适应性的皮尔森积差相关性系数为0.736,人际交往与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社交网络范围偏小,主要局限于市场内部,有很强的封闭性和沉积性,与城市居民除了买卖双方的必然接触以外,交集很少.在这样的特定工作环境中,他们之间仍然是以与亲戚、邻里和原村人交往为主的,正是基于这种交往习惯的无形隔阂,使他们感觉除了工作之外不知道怎么与城市居民进一步交往,无法构建人际关系网络.表明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人际交往网络和城市居民社会网络产生分割,他们之间形成的社交网络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封闭而狭小.因此,农贸市场从业人员能否适应城市生活的首要问题是他们能否融入城市居民的交际圈,在微观层面上他们能与城市居民更多互动才能进一步实现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真正融合,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社会身份的实质性转变也会依赖于现实中社会关系的转变.

2.2.3 研究对象的社会保障 农贸市场从业人员除却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并未享受到其他社会福利.但是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家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权利,包括工伤保险权、医疗保险权、失业保险权、养老保险权、生育保险权、社会救济权、社会福利权等”,说明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理应享有的基本社会保障在城市里无法得到完全实现.在生病需要就医时,52%的调查对象选择到药店买药,42.3%选择附近的私人诊所打针或吃药,剩下一小部分生重病才会选择到正规大医院就医.这表明,基本的医疗保障并不能完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看病问题,医疗保障这一项也影响着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性.

表2 解释总方差

在农贸市场政府管理方面,整体而言评价并不是很好.政府管理部门在卫生、安全、秩序方面做得不到位, 市场环境脏乱差, 缺乏基本的安全设施.相关部门对他们每月征收50元卫生税,80元检疫税,每天30元的摊位费及管理费.收费人定期到店铺摊位来征收,与各从业人员关系生疏冷淡,体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基本饮食业的关注度较低,管理服务不到位.

2.3 归属感层面分析

文中用SPSS 19.0软件对问卷中10项归属感相关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知归属感层面数据的KMO值为0.812,Sig值为0.000,这说明10项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允许继续展开因子分析.

1)将数据标准化处理,10项指标参数的标准化数据为xj(j=1,2,…,10).由表2看出选取主成分个数为2,选x1为第一主成分,x2为第二主成分,即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2个公因子,它们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062%,x1,x2包含了原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代替原来10个变量对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性进行衡量.

表3 因子对原始指标的载荷状况

2)继续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因子的成分矩阵及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12], 由表3可以看出,x1,x4,x6,x7,x8主要由第一主成分解释,x2,x3,x5,x9,x10主要由第二主成分解释.与第一主因子关系密切的变量主要是对城市居民的交往情况及身份的认同,可以命名为“对现状的满意度”;与第二主因子关系密切的变量主要是就业规划及对未来的打算,可以命名为“对未来的规划”.

3)计算因子的综合得分.假设Fj为各因子的综合得分,Yij为第i个主成分(i≤2)对第j个相关指标项(j≤10)的因子得分,Zi为第i个主成分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M为累计方差贡献率,m为主成分因子数,则有[12]169

其中,Z1=0.377 60,Z2=0.372 87,M=0.750 62(表2),m=2.得出各指标参数的综合得分,最后再按综合得分排序(表4).

表4 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

在以上分析中,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在“对现状的满意度”中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因职业的特殊性而必须与城市居民长期交往,他们在与其交往过程中也表示满意,愿意主动与城市居民结交,并对农贸市场工作环境及前景抱有期待,说明他们对目前在临汾市的工作及生活状态还是基本满意的,只是在自我认同方面失调,大部分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尚无法实现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自我认同转换.而在“对未来的规划”这一方面,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并不乐观,他们并不认为自己与临汾市有过多的联系,认为自己的经济能力只足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临汾市没有什么贡献,在这里买不起房,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计划到一定年龄便回乡养老.他们对临汾市的生活方式并不太能适应,生产生活方式由农业向非农业的转变尚需时日.

3 结论

通过对山西省临汾市398位农贸市场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如下结论:

1)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性受经济能力、社会交往及归属感的直接影响,其中经济能力是前提和基础,社会层面适应是关键所在,归属感是完全融入城市的标志[5].外来务工人员由熟悉的农村来到陌生的城市进入农贸市场工作,这是城市里最接近于农业生产的行业,这份工作带来的经济收入及社会地位能够形成一种与临汾市城市居民接近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其具备与城市居民发生社会交往并且参与城市社会生活的条件[13].

2)在经济层面上,农贸市场从业人员与从事其他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人员相比,收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随着他们每月收入增加,其城市适应性会表现得越强.在社会层面上,他们的人际交往网络和城市居民社会网络产生隔离,他们之间形成的社交网络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封闭而狭小,他们虽已进入城市物理空间,但本质依然是农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未完全实现.在归属感层面上,他们对城市及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偏低,始终将自我排除在城市人之外,在未来的规划中并未将自己当作临汾市的一员,对城市生活方式及与当地社会的接触,并不能使他们形成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价值观[14],因此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

农贸市场从业人员能否尽快融入城市并非完全是个体行为,政府也应发挥作用.①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帮扶力度.②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赋予农贸市场从业人员完善的社会保障待遇.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成本支付,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市民化过程中政府不能缺位,城市居民的社会认同感需要加强,政府应制定有效的制度和保障体系,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化问题妥善解决,使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锦.西方学者关于移民城市适应性研究的理论综述[J].理论界,2010(3):205.

[2] 章元,高汉.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户籍与地域歧视——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5):67.

[3] 高翔,程慧波,鱼腾飞.兰州市流动穆斯林城市适应性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1):101.

[4] 赵凯.“村改居”后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 杜泽兵,钟业喜,舒长莉,等.南昌市城中村居民城市适应性的定量评价[J].江西科学,2016(2):200.

[6] 郑梓桢,刘凤至,马凯.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城市适应性:个人因素与制度因素的比较[J].人口研究,2011,35(3):76.

[7] 王丽丽,佟星格.农民工及其家属城市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行政与法,2015(4):51.

[8] 冀县卿,钱忠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基于江苏省469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J].江海学刊,2011(6):88.

[9] 王宁.昆明市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城市适应性状况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08,30(3):68.

[10] 马纯红.社会病视角下的青年农民工闲暇生活问题话倾向解读——基于社会失范理论的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2):9.

[11] 窦开龙.西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都市困境适应的人类学分析——来自甘肃的实证调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7(4):41.

[12] 王鹏,况福民,邓育武,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经济地理,2015,35(1):168.

[13] 刘生,李翠霞.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体性构建[J].特区经济,2012(4):299.

[14] 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2006,30(3):87.

猜你喜欢
临汾市农贸市场城市居民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一日游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06-01 06:12:18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8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北京城市居民的娱乐生活(1949—1966)
关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