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杰
【摘 要】物理,作为高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由于其重难点较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多误区。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物理学习的一些误区,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在探索学习、发现误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我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挖掘分析问题的潜力,这是当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一轮课改的目标所在。本文以笔者学习心得体会,阐述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些误区及相应对策,以期为高中物理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角度;学习误区;对策
很多同学进人高中后,往往感觉物理这门课程很难,相比初中物理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变得更加系统化,学习内容较多,且较抽象难理解,理论知识与初中物理相比更是更进一步,对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实验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同学一时间没有适应,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物理成绩较初中一落千丈。关于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大多数人都达成了一定共识,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情感态度不端正、物理意识不强、学习能力薄弱等系列内部因素,还有社会、学校、家庭等系列外界因素的结合。本文以笔者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举例子,阐述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及相应对策。
误区之一:惯性与速度正相关,速度大则惯性大,速度小则惯性小。
我们很多同学往往会认为,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他们通过一些生活现象,比如汽车刹车时,速度越大,滑行距离越远,汽车越难停下来,于是得出结论:物体速度大则惯性大,速度小则惯性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有些同学对惯性概念的错误认识,对惯性概念不能正确理解,只注意到了物体的外在表现,以外在表象出发,探索物体的内在属性,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外在表象内的本质,没有认识到惯性是物体的内在属性这一特质,其只决定于物体本身属性,把“动量”当成了惯性。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惯性的概念,任何概念,不要自以为是,做到科学对待每个问题,科学建构概念,而不是似是而非,深刻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从中文意思出发,“惯”,谓之习以为常,积久成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惰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是否受力无关。为了深刻探究惯性的决定因素,我们可以引入一个重要思想——“控制变量”思想,两个质量大小不同的具有相同初速度的物体,在保证外部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物体,看谁先停下来,先停下来的物体,容易改变运动状态,说明惯性小,后停下的物体,较难改变运动状态,说明惯性大。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可以用“质量”来量度,与“速度”无关,进而明白惯性的概念和性质。更重要的,我们可以掌握“控制变量”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掌握,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带来很多的益处,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误区之二:发射速度等于运行速度,运行速度就是宇宙速度。
我们很多同学,在学习人造地球卫星这一内容时,总是把发射速度、运行速度、宇宙速度混为一谈。这主要是因为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就正好等于地表卫星的运行速度,又恰好等于第一宇宙速度,使得我们有些同学对发射速度、运行速度以及宇宙速度产生了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对于刚接触天体运动的我们来说,缺乏感性认知与想象的素材,而且由于很多老师,在课上可能强调了最小发射速度或第一宇宙速度的求法,一般就是运用地表卫星的运行速度的算法计算,这就又加强了我们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得我们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其内涵,造成似懂非懂的现象,往往考试很难得分。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探究”的方法来一步一步揭示其内涵,掌握其精髓。为了适应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探究性学习模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探究性学习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各国普遍采取的,十分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其实效已经实践证明十分显著,所以被人们誉为教育学界,新世纪以来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教学改革。一般说来,探究性学习,就是指我们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内,选取某个小问题作为整个问题的突破口,通过质疑等方式发现问题,进而调查研究,分析研讨,最后解决问题,是一种通过表达与交流等形式为表象的探究学习活动,是我们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基本思维方法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循序渐进,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何可以让老师手中小小的“粉笔头”变成一颗卫星?那当然肯定是要抛粉笔头。接着问题来了,要怎么抛呢?竖直向上抛?还是水平 抛出?还是其他方式?然后深入问题,为什么平时我们的粉笔头抛得不远?答案肯定是水平抛出的初速度太小了。那我们能否让粉笔头不掉下来而成为“卫星”呢?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想到,可能需要抛出的水平速度达到足够大的值。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足够大的速度值就是发射速度,现实生活中,一般由火箭推动卫星获得,发射速度的概念就会深入人心,理解就会到位,不会出现问题。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探究,卫星与火箭分离后,会如何运动呢?这就是惯性的问题,其涉及到运行速度的问题。那么如何使卫星成为更高轨道上的卫星呢?随着问题越来越深入,我们可以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对相关概念做到全面掌握,对相关知识点了然于胸,而不是一知半解。
我们很多同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认识误区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合力与分力是同时存在于物体上的力;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与电荷量成反比;振动加强点位移始终最大;质量亏损转变成了能量等等。限于篇幅,不作一一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包容“认识误区”的产生或存在,“认识误区”不可避免,但又不能听之任之,在误区中越陷越深。正確的做法是,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准确分析出形成认识误区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避免或减少认识误区的再现。
参考文献:
[1]王钦煊.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7.
[2]青春.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