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壮文化传承发展与中职教育特色新专业设置初探

2018-05-29 09:14梁海琳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梁海琳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黑衣壮族文化的特点及其传承发展的现状,探索黑衣壮文化传承发展与中职教育特色新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黑衣壮文化依托中职学校教育平台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职学校通过传承黑衣壮文化设立特色新专业办成特色学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衣壮文化;传承发展;中职特色专业设置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集中在广西那坡县的北部大石山区82个村的377个屯,现有9900余户,总人口51800多人,占当地壮族总数的33%。黑衣壮居住高度集中,一般同一个村(屯)全是黑衣壮族,少有其他壮族杂居。以农耕为生,黑衣壮族历代祖先通过长期社会变迁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

一、黑衣壮文化的特点

(一)黑衣壮文化的涵义

1.从广义而言,“文化”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 文学、艺术、教育、法律、科学等等。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二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

2.“民俗”是在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活动中产生的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由于民俗文化的集体性,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和沿续的主要因素。民俗文化增强了同民族全体成员的认同感,提高了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强化了民族团结奋进精神,塑造了各民族独特的品格,因而,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说的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通过“观风俗,知得失”,在此基础上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

3.黑衣壮文化属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涉及的内容很多,包含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节庆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是黑衣壮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黑衣壮文化特点

黑衣壮文化独具特色,异常丰厚,主要有建筑文化、银饰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姻文化、山歌文化、礼仪文化、岁时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等,下面就具有传承推广前景和市场开发价值的较为符合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设置原则的黑衣壮文化作简要介绍。

1.干栏建筑文化。黑衣壮历代祖先根据生活经验,为了防湿避瘴以及猛兽伤害,就地取材,以石柱、木条、稀泥和瓦为主要材料,建造了“禽畜在下层,人居住在中间,粮食在上层” 的干栏建筑形式。这种干栏建筑的特点是以木料搭建房屋骨架,多为三开间或五开间,立柱架梁,取茅草或瓦盖顶。有上、中、下三层,下层架空,可根据饲养的牲畜规模合理划分,也可以敞开混养,下层还安置大石磨、堆放农具等。中层和上层铺木板,四周用木条交错编扎,再用山草拌稀泥和牛屎涂抹为墙,也有用木板围墙的。人就居住在中层,入户大门也是在中层,从下层有个大木梯上到中层干栏式走廊才到大门。跨进大门便是堂屋,堂屋正中设神台,供奉列祖列宗,堂屋左右两侧分设卧室、客房和厨房。中层有个可移动的木梯,便于因为上层堆放的粮食杂物太多,随时移动木梯,上到上层的任意位置取物。中层前面设有阳台,可晒衣服、粮食,也是妇女纺线、织布、绣花和乘凉、男女青年对山歌的场所。上层储存粮食,可根据粮食的保存需要,可挂、可囤、可堆,也可均匀撒开。在高温、多雨潮湿的居住条件下,住干栏楼房采光通风好,干爽凉快。畜禽养于楼下,既可御毒蛇猛兽侵害,又可防盗。因为人们居住在楼层上,所以壮语称这样的建筑为“干栏”,意思是栈台上的房屋。黑衣壮的干栏建筑有着超前的现代空间利用意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反映了黑衣壮这特殊族群对生态环境、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美学观念乃至空间力学的独特见解。

2.服饰文化。黑衣壮服装是最具有特点和内涵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记,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风度。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里行走,古装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上一条红布或红绸,以示驱鬼赶邪,也兼有威武神勇的气概。妇女的服饰更具特点,无论是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围裙,头带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有余,裙底垂挂到小腿下部,具有一裙三用的特点:一是作为装饰用,将围裙戴上后,经过善折巧扮即将围裙一角往上打折成三角形系于裙頭(前身),使妇女更潇洒美丽;二是赶圩或走亲可将围裙底翻卷上来做成小包袱,用以包装衣物、针线和日用杂货等;三是在劳动的时候,可把围裙卷上来做成斗形的袋子,以便容纳在劳动中捡来的少量莱豆类和零星的杂粮。

妇女头巾都是一块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围绕在头上圈,然后翻折摆布成火棱形的图样,罩在整个头上,再把头巾的两端分别垂挂到双肩上,看上去朴素美观。同时还可以当作帽子遮荫用。衣边、衣角、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以后镶捆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衬出红、黄、蓝色的线条来,清雅明亮,色彩协调。再加上头发插着龙头形的假簪,颈项上带有银链或项圈,手带银圈、玉镯,耳挂珍珠耳环等,使人一看,黑中闪艳。朴素之中亦有玲珑之美,表现了独特的审美观。

3.银饰文化。黑衣壮族银饰的种类主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戒指、银镯等。黑衣壮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至少有锻造、镂空、镶嵌、点珠、錾花、花丝等6种工艺技法,图案多选花、草、虫、鱼、鸟、兽等充满生命活力、形象可爱的造型。在银饰品装饰纹样的周边还常用大量的圆点以衬托立体形象,加强周边的厚度感,使银饰品的构图更为丰满。其中银项圈多用鱼状,两边都制成鱼开状,有如双鱼对吻,是因为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信仰。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的必备陪嫁品。

4.特色美食文化。黑衣壮远离繁华城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除能生产自给自足的原生态食品外,还积累了丰富的贮藏和加工食品工艺,形成独特的美食文化 ,有不少传统的特色食品。如肉制品有腊猪脚、腊肉、腊肠、腊猪肚、腊猪肝、酸肉、竹笋片夹猪肝、山姜香肠、猪血肠、牛干巴、马干巴、粉蒸肉(用猪肉、鸭肉或鹅肉搅抄熟的糯米粉蒸熟)、腊鸡、腊鸭、粽子叶烤鸡(用粽子叶包鸡肉用火炭烤熟的鸡肉)、灵芝炖土鸡、黄姜鸡等;素菜方面的腊菜、酸菜、酸黄瓜、酸豆角、腊豆角、春芽苗、苦藤苗、雷公根、黑豆腐、土黄豆、豌豆、猫豆、狗豆、竹豆、丝瓜苗、南瓜苗、豌豆苗等;米制品有五色糯米饭、粽子(按形状分有牛角粽、三角粽,按颜色分有白粽子 、黑粽子,按陷分有肉陷、豆陷、花生陷)、糍粑、无陷汤圆、阳芋粉、圆粉条、玉米饼、玉米粥、南瓜饭、南瓜粥、南瓜饼等;酒类有玉米酒、大米酒、糯米酒、红薯酒、木薯酒、洋芋酒、甜酒等,酒制品的野黄姜煮苞谷酒、玉米粥泡酒、鸡蛋煮酒、野草莓泡酒、柠檬泡酒、红桃K泡酒等也极具特色。总之,黑衣壮食材就地生产,原汁原味,加工方式多样, 是道地的原生态食品,其饮食文化,内容富厚,很有开发价值。

二、黑衣壮文化的传承发展的现状

(一) 黑衣壮文化传承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黑衣壮族的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黑衣壮一直未引起世人的注意。然而,自2001年9月在南宁举办的“神秘的那坡”民族风俗摄影展,其奇特的服饰,古朴的风情使“黑衣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界。同年11月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2002年2月11日的央视春晚上,由40多个黑衣壮姑娘组成的合唱队,清唱了一首《山歌年年唱春光》,神秘的黑色,原汁原味的歌声,让黑衣壮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随后,黑衣壮艺术代表团在北京、美国、越南等国的频频演出更是让黑衣壮享誉国内外。这股“黑旋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旅游、文化等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于是黑衣壮走进了学术研究的领域。

(二) 黑衣壮文化的民间传承

黑衣壮族群内部,在民俗习惯的绝对遵从、不断执行的作用下,绝大部分黑衣壮文化得以在内部自然传承。这种内部自然传承大多是一种师徒制的传授形式,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心领神会、口诀流传等方式进行代代相传。很多祖传的技艺都在家庭或行业内流传,一般都不外传,这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耳染目睹的综合教育的结果。是一种包含了与技艺相关的待人接物、信仰禁忌、情感伦理等全方位的学习。例如祖师崇拜、师徒情感、仪式禁忌、善待工具、行为规矩、为人处事、信仰传说等,都是技艺以外的综合传授。但与现代教育方式相比,传统的黑衣壮文化传承方式相对封闭落后,是一种简单的复制传承,缺少新意,没有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

(三) 政府对黑衣壮文化的保护性开发

由于民众价值观念、信仰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黑衣壮这个族群也像当年满族被汉化一样,不可避免地被其他壮族和汉族同化。为了守住传统黑衣壮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地政府也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了大量的抢救和保护性的开发工作。对黑衣壮文化艺术的记录、收集和抢救是一种被动的保护,是急迫、有效、势在必行的。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那坡县委县政府就开始着手对黑衣壮文化艺术的挖掘、记录、收集和抢救,经常邀请全国各地民俗摄影界、文化艺术的专家学者来到那坡县,深入黑衣壮聚居村屯开展黑衣壮民俗文化的考察研究,几乎每年都要举行黑衣壮民俗摄影采风活动和黑衣壮民俗文化艺术交流论坛,级别最高的一次是2009年11月21日举办的那坡县黑衣壮民俗文化艺术交流论坛,欧盟委员会欧洲文化戏剧项目专家贝尔特朗·德萨那带队的5名欧盟文化艺术官员,不远万里来到那坡县考察黑衣壮民俗文化并参加论坛。随后,有关黑衣壮文化研究的著作纷纷在国内外各类刊物发表,比较早的有1999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由右江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教授何毛堂和政史系教授李玉田等人著作的《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1月出版的廖明君著作的《大山里的黑衣壮》以及由百色市委宣传部部长周炳群主编的《中国黑衣壮》、《作家》2010年第16期刊出的《试论广西黑衣壮文化背景及其山歌的艺术特色》等。至此,黑衣壮文化的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和发展成为国内文化艺术界热烈讨论的课题,黑衣壮文化的开发保护、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国内文化艺术界关注的问题。自治区文博管理部门在充分的开发、抢救、收集、记录、整理的基础上,在那坡县建立了广西黑衣壮生态博物馆和广西边境民族博物馆。那坡县委县政府也采取措施:一是从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抽调人员组建编纂委员会,编写《那坡县民族文化丛书》,出版系列的黑衣壮民俗文化节书籍。二是组建“呢的呀”黑衣壯民族文化艺术团,让黑衣壮民族文化走上舞台,走上央视春晚,跨过国界,漂洋过海。使得黑衣壮文化名扬天下,家喻户晓。三是利用南车集团对口帮扶那坡县的项目,打造吞力黑衣壮民族风情园,举办黑衣壮民族风情旅游节等。

(四) 学校、人民团体、企业等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一是中职学校坚持开展渗透黑衣壮文化教育教学和黑衣壮特色专业设置工作。二是全县各中小学校有计划的开展黑衣壮山歌进校园活动,邀请黑衣壮山歌文化传承人授课。三是社区、村屯组织的各种团体活动,如“夕阳红”、“金秋”艺术团长期以自编的各种与黑衣壮相关的节目表演,各村屯节日、风流街等集会都举行与黑衣壮文化相关的活动。四是企业主动参与,目前那坡县黑衣壮旅游服务公司、驰程集团承办的黑衣壮民族风情园,都有计划地开展黑衣壮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五) 借助旅游业开发保护、传承和发展黑衣壮文化是另一重要途径

旅游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同时又具有突出的文化性。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使黑衣壮文化介入旅游产业既是对旅游业的丰富和开发,同时对黑衣壮文化的保护也具有极大的支持作用。因此,在旅游活动合理开发利用传统黑衣壮文化资源,使黑衣壮文化成为了该县旅游业的主打品牌,取得了黑衣壮文化开发保护利用和旅游业发展的“双赢”的效果。

三、中职教育中设置黑衣壮文化特色新专业初探

(一)特色新专业的认识

1.特色新专业是指职业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个性化发展目标,设置具有地方特色或者民族特色的新专业,培养特殊专长人才,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

2.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桂政发〔2014〕43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规定》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从职业教育学科的分类与发展现状出发,兼顾职业需求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黑衣壮文化特色新专业的设置遵循科学性、适度超前、效益最大化、开放性以及发展性原则。

3.相对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具有环境优势、主体优势和专业优势,有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场所和约束力,有专业的教师队伍。集体的传承平台也利于青年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民族意识以便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意识、专门化、系统化的学校教育成为传承黑衣壮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撰写好黑衣壮文化教材也是至关重要,有理想的黑衣壮文化教材,才能让黑衣壮文化进入课堂。教学方式除了相关知识的传授,可以采用考察、调研、记录、整理、挖掘等多种方式。

(二)黑衣壮文化特色新专业初探

根据教育部《201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黑衣壮文化传承实际,目前,结合黑衣壮文化传承,那坡县中等职业学校经多年的研究和筹备,可设置以下几个特色新专业:

1.黑衣壮特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是根据企事业单位培养以旅游、饭店、会展、休闲等具备导游和具中级服务员劳动职业资格,为当地经济服务,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教学课程改革中,把黑衣壮文化传承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首先,在职业道德、礼貌礼仪、法律法规等思想政治课程中,将黑衣壮孝文化、婚丧文化、黑衣壮礼貌礼节、当地法规有机溶合。其次,在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口才等文化基础课中增加黑衣壮民间写作、民间故事、黑衣壮历史等。在音乐、体育、形体等体艺课程中加强黑衣壮山歌、民间体育竞技、黑衣壮服饰装束表演等课程的开发,把现代课程与民间课程结合,把本民族文化溶入多民族文化。再次,在专业课之中,无论是导游知识、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厅服务、烹饪技术等课程,均注重现代专业知识与黑衣壮特色知识的差异,结合实际开展教学。另外,开设一些黑衣壮民间技艺选修课程。毕业生可报导游、展览讲解员等职业资格证工种考试,可报读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導游、旅行社经营管理等专业的高职院校和旅游管理专业等本科院校继续深造。那坡县中等职业学校,经多年实践,此专业无论是教材编写、师资配备和实训实施的配套均能满足教需要。

2.黑衣壮特色中餐烹饪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黑衣壮特色美食的烹饪技能,并能将黑衣壮特色美食的烹饪技能与现代烹饪技艺相结合的具有特色专长的新型人才。就业方向为特色美食烹饪师和餐饮业自主创业者和餐饮服务服务工作等。开设课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课程分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三部分,文化课主要有语文、数学、职业道德、体育、法律常识、劳动保护、黑衣壮文化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各学科均渗透黑衣壮相关文化教育。专业基础课有烹饪概论、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基本工训练、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冷菜、冷拼与食品等。选修饮食健康与卫生、厨房管理知识、饮食心理、食品成本核算、雕刻技艺等,专业技能课主要有刀工技术、黑衣壮特色美食原料加工技术、黑衣壮特色美食烹饪技术、黑衣壮酸腊肉腌制、黑衣壮黑粽子糍粑等特色美食制作、黑衣壮系列农家酒酿制、黑衣壮筵席综合训练等。几年来,那坡县中等职业学校与相关单位开办了多期与此专业有关的培训班,邀请百色厨师协会、百色财校的专业课教师、本地黑衣壮烹饪技师执教、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都很好,目前那坡县中等职业学校计划与百色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办学开设这个专业。此专业是在黑衣壮文化背景下设置的特色新专业,很有发展前景的,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6 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全国餐厅总数已经超过600万家,其中中餐占到75%,餐饮行业从业人数2108万人;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报中式烹调师(中级)、中式面点师(中级)、营养配餐员(中级)等职业资格证工种考试,可报读烹饪技艺与营养专业的高职院校和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等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3.黑衣壮特色民族服装与服饰专业

主要是提高黑衣壮服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使黑衣壮的纺织、印染、制衣、刺绣、银饰加工等传统的技艺的传承后继有人。传承开发黑衣壮服饰新的产品,提高服饰产品的附加值,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全面了解黑衣壮服装银饰设计、手工艺制作流程,掌握黑衣壮服装银饰传统工艺,能够独立制作或设计黑衣壮服饰作品,有一定的现代设计理念,能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黑衣壮服装银饰传统工艺相结合进行服装银饰设计和加工的技艺型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民族服饰、民族旅游产品的设计、制作和销售、民族服饰的企业生产管理、导游等工作。在课程设置上除文化课渗透黑衣壮文化内容外,笫一年的专业课程强调夯实专业基础课,设黑衣族服饰文化、服饰设计基础、服饰材料工艺学、服饰图案、黑衣壮文化创意与设计等;笫二年专业课程突出就业运用发展,设黑衣壮服饰图案花丝工艺、黑衣壮服装银饰制作、礼服立体裁剪、市场营销学等。第三年以传统技艺融入现代技术,设计算机设计绘图、壮锦织造工艺、黑衣壮纺织、黑土布印染工艺、毕业实训等。几年来,那坡县中等职业学校利用“雨露计划”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爱德基金培训,多次到广西生态黑衣壮博物馆的村落、黑衣壮景区村屯等开展了黑衣壮服装设计、刺绣等工种培训,除邀请当地能工巧匠、靖西市绣球制作工匠外,还邀请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授课,教学效果佳。另外,从全国来说,产银量和银饰销售额均排世界前列,服饰消费市场依然潜力巨大,特别是大量的二三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服装千姿百态、黑衣壮民族服装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发展更为广阔。因此,在开发黑衣壮服装、银饰的就业前景也是异常广阔,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设置黑衣壮特色民族服装与服饰专业是符合需要的。目前,这一专业拟与广西纺织工业学校联合办学。毕业生可报服装制作工、制鞋工、推销员等职业资格证工种考试,可报服装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和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等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4.黑衣壮特色民族民居装饰专业(建筑装饰施工方向)

近几年,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下大力气打造原生态、民族风情、农家乐、旅游品牌。各地的古城、农家乐、民族风情游游客络择不绝,由此引发了古城、农家乐、民族风情园的建设热潮。在古城、农家乐、民族风情园的建筑物中不乏有干栏建筑的影子,如湖南张家界的凤凰古城、云南省各地的古城都是与黑衣壮干栏建筑很相似的干栏建筑,周边的田州古城、靖西绣球城都有干栏建筑元素。由于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很相似,在南部地区的农村现代住房中也普遍存在黑衣壮干栏建筑的元素,现代农村民居虽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南部许多现代民居的一、二层,仍然采用黑衣壮干栏建筑的空间布局,许多家庭一层养牲畜,二楼住人,一楼架设梯子到二楼走道,二楼走道还是干栏式,二楼的布局跟黑衣壮干栏建筑一样有中堂、神台、左右两侧客房。正在兴起的干栏式古城、农家乐、民族风情园建设与维护,仍然保留的干栏式建筑风格,为黑衣壮特色民族民居装饰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黑衣壮干栏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现代建筑设计知识,并能将黑衣壮干栏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让黑衣壮干栏建筑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得于传承发展。就业方向是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施工管理、装饰工程造价和装饰工程监理等岗位工种,特别是古城修复设计与施工、农家乐以及民族风情园建筑设计与施工、南部地区民居装饰设计与施工等岗位;学制三年,第三年为学生的实习期;课程除文化课、思想政治课滲透黑衣壮文化以外,专业课程主要有建筑力学结构与结构基础、房屋卫生设备、装饰施工组织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装饰工程监理、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概论、装饰构造、装饰设计基础、装饰施工技术、装饰材料、综合实习等。那坡县中等职业学校在原来曾经开设的建筑专业基础建设新的特色专业。毕业生可报室内装饰设计员(三级)、装饰装修长、手工本工、安全员、造价员、质检员、监理员等职业资格证工种考试,可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和建筑学工程、艺术设计专业等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四、结束语

通过理解黑衣壮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科学的传承,促其发展,使其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黑衣壮文化传承发展与特色新专业设置对实现黑衣壮这一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和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当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因办学方向、教学目标、教育对象等的不同,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又有区别,因而,将黑衣壮文化教育纳入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范畴,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对黑衣壮文化深入挖掘、教材的编写、教师队伍的培养和配备等等,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我们期盼黑衣壮文化能早日步入中职讲坛,让黑衣壮文化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课题项目: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 《职业院校传承发展区域民族文化研究》,编号:GXZJ20162D14。

参考文献:

[1]《原始文化研究》,朱狄著.

[2]《文化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司马云杰著.

[3]《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200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何毛堂等著.

[4]《关注旅游文化》(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潘鲁生著.

[5]《法国和日本民俗资源开发利用的启示》、《山东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张从军著.

[6]《浅析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贺利祥著.

[7]《创建专业特色品牌 树立职教良好形象》,孙远辉著.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