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

2018-05-29 10:32郭小会
学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接轨小学数学

郭小会

摘 要:新时期小学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在教师教学课程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于数学学科的认知。要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5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但从现实来看,很多教师还是重视知识掌握,而忽略能力的培养,这与当前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有距离的。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为欠缺,他们还习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其理解难度,还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最熟悉的就是生活中感受过的事物,因此有必要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活接轨,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找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数学学科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也是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数学学科的这一特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搭建学生学习的桥梁。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2页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数一数学校旁边有几棵树,教学楼前有几盆花,有几个同学在踢足球,有几个小女孩在跳绳,有几个同学在读书,等等。让学生感受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接着再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教室里有两个门,有三个窗户。”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又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在昨天进行的数学比赛中,一组5人总成绩是458分,二组7人总成绩是609分,三组6人,总成绩是537。我现在宣布:这次比赛二组同学获胜,随着二组同学的欢呼声,其他两个小组的学生纷纷抱怨:“老师,这样算成绩太不公平了,因为二组人数比我们多,当然总分就要比我们多了!”我适时引导:“那怎样算才算是公平了?”“应该把人数分得一样多”“应该把二组的同学分给一组一个”……就这样,在和学生的争论中,引出了平均数。通过类似的与生活相贴近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用处真大,实现了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二、学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中很多概念和运算法则都是枯燥的,抽象的,学生开始很难理解,这就需要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春天以后是夏天,夏天以后是秋天,秋天以后是冬天,冬天以后呢?”学生齐答:“春天!”“那春天以后呢?”“还是夏天”“是啊,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周而复始,这样的现象就是循环。”接着我又问:“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想出一些吗?”有的说“白天和黑夜,总在不停地循环交替。”还有的说“每个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日,星期一总是循环的,无穷无尽。”我适时引导:“数学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算一算(1)10÷3(2)20÷6(3)50÷9”在计算后,学生们看到了“循环”的这种现象,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意义。

又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里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我校有老师18人,小朋友12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20人以上每人 20 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設计方案:(1)全买团体票:(18+120)×20=2760 元(2)不买团体票:18×30+120×15=2415 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18+2)×20+(120-2)×15=2170 元。比较不同购票方案,同学们找出最省钱的购票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再如在学习“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告诉学生,多减的要加,多加的要减。学生们总是把加和减弄颠倒,于是,我给学生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天,李刚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妈妈带了320元,一套运动服的售价198元,妈妈应该怎样付款更便捷?妈妈买完衣服还剩多少钱?同学们马上回答出来“给售货员200元,售货员找给妈妈两元钱。”我又问:“售货员找回的两元钱,我们应该加还是应该减?”“加上,妈妈还剩122元钱!”这里教师给枯燥的数字赋予了生命,将枯燥的运算规则融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学生真正体会了运算规则,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

三、用数学,数学要回归于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例如,在学完“三角形的性质”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房梁要设计成三角形?自动伸缩门要设计成平行四边形?”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房梁设计成三角形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性,自动伸缩门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都是圆形的?能不能换成正方形的?”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我接着引导他们:“能不能联系一下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思考这个问题呢?”学生们恍然大悟,经过思考,学生们争相道出自己的见解:“因为圆形的每一条直径是相等的,井盖做成圆形的话,无论从哪个角度盖子都不会掉到井里去。”“正方形的井盖任何一个边都比放它的圆形的对角线短,当盖子立起来时,就极有可能从对角线的角度掉下去。”“同样的材料做出的井盖,圆形的面积最大。”经过这样的指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能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之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教学是一项艺术,对于数学学科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本着新课改下教学的要求,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把数学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和收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宋晓春.让生活走进数学将数学融入生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10).

[2] 沈国军.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4).

[3] 黄丽萍.追求生活化与数学化和谐统一的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0(5).

[4] 王娟萍.用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新西部,2010(10).

猜你喜欢
接轨小学数学
让初中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
对搞好MTI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