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8-05-29 10:23王霞
学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活动课中学教学内容

王霞

摘 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其是一种发自学生内心的、被成功“固化”的恒定学习推动力,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培养的重要性,笔者专门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实际再次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分别从中学地理课堂导入、活动与练习组织开展、教学语言运用、课后作业布置及兴趣的连续、关联等多个方面探索性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52

什么是兴趣,兴趣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对外主要表现为人积极、主动认知、探究某种事物,并在不断的认知、探究中获得某种“满足”而选择继续认知、探究“新事物”;兴趣表现在学生身上,即我们所说的好学精神。好学精神对学生学习、发展之重要性,可以说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而学生学习兴趣一旦“固化”,其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巨大推动力,而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恒定的、永久的推动力,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专门探讨了中学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问题,从课堂导入、活动与练习组织开展、教学语言运用、作业布置及兴趣的连续、关联等多个方面探索性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借助课堂导入激发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对于一堂课而言,课堂导入需要完成渗透教学主题、创设教学情境、酝酿学习情绪和激发学习兴趣等任务,是优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关键环节。中学地理教师有必要高度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把握与运用,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导语开头,用生动、形象化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内容相关情境、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在引发学生关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后,教师正式切入教学内容主题,深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學生看来教师不是在讲课,而是在为学生“答疑”。

二、借助趣味活动激发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活动课是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充分发挥“活动课”之优势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将“活动课”这一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是弃之不用。活动课对于中学地理教学之作用不仅在于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于其有助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这些动手操作活动、问题探究活动等,才是学生最喜欢、最愿意参与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主动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东西是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与有效途径。中学地理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能怕活动课“麻烦”而主动放弃这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三、增强练习之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最终目的都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这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一个“契机”。教师在开展中学地理教学时,有必要依据所教内容,科学设计练习形式,通过有效增强练习之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逐步激发中学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地形”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画“地图”练习,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主要地形,利用这种“地形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主要的山脉、河流、盆地、平原、高原、丘陵地形有所了解;这种“地形练习”不要求学生做到“完全准确”,重在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鼓励学生随着知识内容的学习自主对“地图”进行完善。

四、利用形象化“地理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传递知识、智慧的主要形式与途径。中学地理教师有必要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活泼性、艺术性特点,以此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学生共鸣,达到帮助学生加深知识记忆、理解,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目的。比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引用“古诗词”来教学,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百川东到海”,说明我国的地势走向是东高西低;“山上雪一丈,城中雪一尺。地上都消尽,却在松梢上”,说明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而“春风不度玉门关”,则说明了我国季风区之界线所在;教师还可利用一些“地理口诀”等来描述我国的地理特征、规律,达到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习兴趣目的。

五、提高课后作业之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作业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与关键环节,要求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层次、水平进行作业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即在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中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通过“分层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在个人学习能力基础上有所发展而又不失“自信”。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由于是处于一个相对自由、自主的氛围中,所以教师没有必要设计得太严谨,完全可以更自由、更趣味一点,只要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发展即可,而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借助于作业达到同一个标准,这也是为什么要应用“分层作业”形式的原因。比如,可以将课后作业设计成“探究题”“思考题”形式,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条件自主完成。

六、增强趣味的连续性、关联性,更好激发兴趣

中学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连贯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我们长期的坚持努力和各“趣味”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最终使学生形成“地理学习兴趣”。这里所说的趣味的连续性、关联性,是指我们在采取各项措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时,“各项措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在采取一项新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应该思索之前措施的有效性和作用基础,在之前措施有效性和基础之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助于我们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最后“成功”。

参考文献:

[1] 窦大成.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究[J].吉林教育,2017(39).

[2] 薛梅.浅析初中地理微课适应性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7(9).

猜你喜欢
活动课中学教学内容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