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绍
【摘要】本文论述当前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提出教师在教学时应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在学生展示环节或学生出现疑惑的时候抓住机会强调重难点,准确定位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所依”,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存在问题 改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A-0052-0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课堂取得了可喜的变化: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发言变得大胆积极了,课堂气氛“活”起来了,教学效果提升了……然而,深入到各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合格课评估验收时,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产生了不少困惑,甚至走进了课改的误区,如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灵活选择学习方式?是否每节课或学习每个新内容都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中座位如何安排?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到底要展示什么、如何展示?……如何走出新课程目标教学改革的误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什么呢?
一、灵活选用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有独学、对学、群学。独学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的自主学习,对学是指同桌之间或邻近的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群学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若干名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的探究学习。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一定要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然就不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因此,一些教师在课堂中会安排好几个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大胆交流、热烈讨论,整个课堂显得气氛很“活跃”,讨论效果似乎很好。而事实上,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交流讨论任务,只有少数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研讨,其他学生则是聚在一起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名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客”。这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改革。
学习方式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不能公式化。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通常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有未能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向邻近的同学寻求帮助,这是最直接、最方便的对学。对学是我们提倡的合作学习中最基本且运用频率最高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既灵活又方便,易于组织。其次是学习小组当中的合作学习,当学生经过自主学习、邻近同学间的互助学习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则可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即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因此,学生是否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得看学生学习的真正需要,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把知识学懂的时候,教师就不应再让学生对学,学生通过同桌间的互助学习就能学会知识,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一堂课往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灵活选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知识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来灵活组织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较容易把握的知识,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稍难掌握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较难把握的重难点知识,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发挥组员的团结协作精神
小组学习是新课标理念下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方式,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知识时遇到的困难的关键。我们在深入课堂一线调研时发现,一些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进行小组合作必须把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面对面就坐,而且座位侧向讲台;但也有部分教师让学生采用传统坐法,有需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再让同学习小组的学生集中到小组长那里进行合作学习。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座位的安排没有统一的规定,可由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决定,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坐法都是可以的。如果有条件让同一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围桌而坐当然是好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小组成员在需要共同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时及时进行合作学习,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灵活方便。但很多学校存在大班额或超大班额的情况,分学习小组摆桌围坐是有困难的,这种情况可采用传统座位安排法,由前后桌的学生组成4—6人小组。
此外,分组时组数不宜过多、每组人数不宜过多。各小组可以通过命组名、定口号、设计组徽、制定组规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小组文化,提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学习竞争力。
三、抓好学生展示与质疑环节,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之间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过程,这个环节进行得好,能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感觉该过程难以把控——学生展示些什么?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时候展示最合适?
展示是高效课堂中最精彩、最灵动的环节,展示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依据本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而定,不同的学生展示的内容不同。由于展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一般来说展示的内容应该是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学生普遍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所有学生都会或大部分学生都懂的知识就没必要进行展示了。所以教师找准“展示点”,展示才有必要、有意义,才能突显课堂的精彩。
质疑与补充是小组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对展示过程中有不明白或不同意见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不同意见,寻求正确的答案或解决过程。它是展示结果的一种完善与提升,是课堂教学精彩与灵动的部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很多学生质疑的问题未必集中、有针对性,或许会出现与本课不相关的一些问题,甚至是一些古怪刁钻的问题。这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调控与引导,机智地把一些与课堂无关或在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引到课外或者委婉避开,保证质疑问题的针对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
四、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发挥导学案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很多教师把它们混淆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指向的角色定位是不同的,表述的用词也是不同的。準确制定学习目标是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准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标。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要求,明确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表述简洁、可以操作、能够检测。一般来说,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及较强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学习;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不多,理解能力不强,学生不一定能看明白教师展示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不展示学习目标。不管学习目标展示与否,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做到“依标导学”。
导学案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目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与传统的教案不同,教案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而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的方案,主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而导学案在环节的设计、语言的表述、目标的定位上与教案有不同。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如今,电子白板、投影仪等逐步进入课堂,为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些教师觉得脱离了现代电子产品就没有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味道,有些教师一味追求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把一些好的传统教学手段丢掉,如小黑板、卡片等。事实上,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它的优点,如语文的生字小卡片,它灵活方便、有随机性,教师既可以按顺序让学生认字,又可以随机抽取其中的卡片让学生认字,提高学生的认字效果;在一些条件较简陋的教学点,合理运用小黑板辅助教学也是可以的。笔者发现有一个教学点的教师会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块小黑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把展示的要点简洁地写在小黑板上,学生在展示的环节拿着小黑板到讲台展示,也可以在座位上撑起小黑板展示,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学习、质疑补充。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比展示仪只能逐一展示的效果要好,特别适合不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教学点采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改革不一定非得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它改的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我们提倡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但一些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可以科学地沿用。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