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全面打好内蒙古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8-05-29 10:31包思勤
北方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包思勤

摘 要: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打好全区精准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健康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内蒙古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万减少到2017年底的37.5万,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3%以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冲刺总攻的决战阶段,需要攻克的是深度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仍很艰巨。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坚决打赢打好全区精准脱贫攻坚战。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文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脱贫致富是根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户发展能力,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培育发展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着力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实现稳定脱贫。全面改善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把那些“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村,有计划地整村或整合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并确保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建议开展“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贫困人口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贫困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孝亲敬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培养贫困户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贫困群众行为,坚决遏制农村牧区酗酒赌博、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现象,引导贫困户破陋习、讲文明、树新风。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现代农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区贫困旗县基本上都属于农畜产品主产区,贫困人口的生计主要依赖传统农牧业。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居于首要位置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也就是产业扶贫,主要集中在农牧业领域。因此,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何,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最终成效。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贫困地区靠传统农牧业脱贫致富基本无望,因为那些地区生产条件比较差,生产经营理念和方式十分落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仍是常态。扶贫开发搞了这么多年,在产业扶贫上投入最多,想的办法也最多,但时至今日“投入产出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产业扶贫的基本思路和做法,仍未摆脱传统农牧业的束缚。

发展现代农牧业,是内蒙古由农牧业大区转变为农牧业强区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出路。要切实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不断提高我区农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贫困地区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带动贫困人口提高发展能力。总结推广四子王旗“贷资入股”“政府+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溢价收购、利润返还、股份分红、工资收入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农牧民稳定脱贫致富。

推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扶贫摆脱单一模式的重大机遇,更是提高产业扶贫成效的根本途径。要鼓励贫困地区实施符合当地条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牧区产业融合项目,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以及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牧区服务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支持产业和转移就业脱贫。动员全社会力量和科技资源服务于脱贫攻坚,围绕农牧业科技创新链条,着力打造贫困地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加快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分析模拟、冷链物流等技术在农牧业生产、流通、销售中的应用,积极利用电商、物流等现代商业模式对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改造。重点发展“互联网+农牧业+深加工”“互联网+农牧场+配送”等模式,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特色农畜产品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

积极开发贫困地区农牧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贫困人口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大力发展贫困旗县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体验型新业态,实现农牧业从生產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农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牧人之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充分利用生态风光、农牧文化、美丽乡村等元素,推动种养业、加工业、餐饮业、创意农牧业等互相渗透、互相提升,促进休闲观光农牧业提质增效。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健康乡村建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要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的要求,扎实推进健康扶贫与健康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当前,我区37.5万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37.4%,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占34.7%,持证残疾人占8.1%,三者合计特定贫困群众27万人。这一特定贫困群体既是贫困人口的大头,也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必须采取超常规办法和过硬举措加以解决。要坚持分类指导,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做好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通过深化医改、创新机制,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健康保健、生活保障等问题。强化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牧区重大传染病防治。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贫困地区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嘎查卫生室改善条件。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深入开展乡村爱国卫生运动。为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人有一张健康卡。倡导优生优育,加快推进贫困旗县母婴设施建设。强化自治区互联网医疗项目建设和运营,实现远程医疗覆盖全部贫困旗县,全区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