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常青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贯穿的一个核心主题和重大思想,是要求内蒙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扬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着力建设新时代 “模范自治区”,并深刻回答了如何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目标方向和具体路径,为内蒙古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提供根本遵循。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新时代 模范自治区
进入新时代,内蒙古要继续呵护好建设好“模范自治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贯穿的一个核心主题和重大思想。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
建设新时代 “模范自治区”是总书记赋予内蒙古新时代发展的重大责任
習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重要讲话中,多次高度评价内蒙古70多年取得的发展成就。他指出:“内蒙古自治区70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实践,为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了成功范例,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并高度评价“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各族人民始终心向党、心向党中央,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这对内蒙古各族人民是极大的鼓舞。与此同时,总书记面向未来高瞻远瞩地对内蒙古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做好工作,让民族之花常开长盛、让北疆稳定常筑长固”;要求 “进入新时代,内蒙古要倍加珍惜荣誉,强化使命担当,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在这里,总书记继党中央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贺电之后,首次亲自肯定了“内蒙古赢得并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并对内蒙古明确提出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目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充分肯定和期望要求体现在对内蒙古的特殊重视和关怀上。在内蒙古代表团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情深意切地指出:“对内蒙古我一直牵挂于心,到中央工作后,已经三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和参加有关活动。”2009年8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内蒙古调研时深情地说:“我到中央工作后,一直期望早一点到内蒙古来看一看”,并为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导。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第一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就选择内蒙古。在2014年春节前夕深入内蒙古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行动纲领。2017年7月,他又到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参加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活动。在隆重纪念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总书记欣然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把建设亮丽内蒙古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总书记时时关心着内蒙古的发展,近年来针对内蒙古有关工作作出多次重要指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给予内蒙古科学有力的指导。日理万机的他还先后给考察过的边防某团一连全体官兵和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鼓励官兵, 鼓励乌兰牧骑队员。充分体现了对内蒙古各族人民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内蒙古,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大国领袖对内蒙古发展问题高瞻远瞩的考量。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讲话中领悟得更深切。总书记在解释他主动参加内蒙古十三届人大代表选举时说明:“我这样做的考虑,是要表达中央对欠发达地区发展、边疆地区重视,是要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这就告诉我们,总书记选择参加内蒙古人大代表考虑的不仅仅是内蒙古,而是推进欠发达民族地区发展以及内蒙古对全局的影响。对此,总书记强调:“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在这里,总书记从内蒙古在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示范作用和地处北疆的战略地位两个层面,深刻阐释了做好内蒙古各项工作的特殊重要作用性。内蒙古在未来发展中,能否继续建设好“模范自治区”,不仅要从内蒙古在国家所处的战略地位来认识,还要从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道路和模范自治区的示范效应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不仅要站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上来看待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重要性,还要站在当今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能否做好内蒙古各项工作必将对国家、乃至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视野来认识。
同时要明确,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目标要求与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总书记在反复强调要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基础上,对内蒙古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好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目标要求。这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更加亮丽”的内涵,不仅是内蒙古纵向层面自我发展的比较要求,而且是在民族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横向比较的先进性要求,是对新时代内蒙古要始终成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榜样的特殊要求。这个特殊要求,更为具体化,更具激励性。
建设新时代 “模范自治区”的实践纲领
围绕新时代内蒙古发展,针对内蒙古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总书记具体地提出了“三个扎实”的重点要求,即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这是新时代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点任务,也是为内蒙古又一次量身定制的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行动纲领。“三个扎实”,每一个方面都很重要,同时又是一个整体。其中,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建成现代化、建设强国强区的根本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标志性指标和头等任务;而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则是实现两大根本任务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三者协调同步推进,才能完成建设好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任务。
总书记提出的每一个“扎实”都是针对内蒙古实际的,如果从广义上看,“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具有一定的全国共性要求,那么“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则是具有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在这里,总书记又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指明具体方向、方法和路径。
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度。”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制度保障。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团结、处理好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大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过反复比较长期探索找到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既彻底消除了历史遗留的民族歧视的有形痕迹,又充分提供了实现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促进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既保障了各族人民的平等權利,又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实践证明,民族区域制度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解决民族问题最好的,也是迄今为止是世界多民族国家中解决民族问题最好的。当然,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它在实践上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完善过程,在理论上也需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因此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扎越牢”。这就为我们如何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明了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内蒙古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他要求内蒙古“要在新的起点上开拓创新,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精神家园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思想基地,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每个民族作为一种社会存在,都有文化纽带或精神纽带,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我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指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以“五个认同”为根本目标的被各民族所共识、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体系。因此,必须把它作为基础性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围绕如何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总书记首先强调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这是总书记2009年针对内蒙古实际提出的,并在以后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思想。2014年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中,对“守望相助”丰富内涵作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全新阐释。他指出:“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科学概括既是对内蒙古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赋予了内蒙古新时代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指明内蒙古如何“守望相助”的科学思路和具体路径;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也为内蒙古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又首次把“守望相助”提升到需要深入践行的理念的高度,这对我们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价值。
各民族的“守望相助”首先是以各民族对祖国的共同认同为基础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升华的客观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史上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团结统一的大一统价值观内化为各民族共同的心理认同,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中华民族意识中最高层次的国家认同,也是我国各族人民新时代携手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根本前提。
当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国度,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走的强国圆梦道路不同,这种国家认同也是有明显差异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在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选择。因此,在当代中国,要筑牢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共有精神家园,不仅需要对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需要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认同,还需要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而任何认同都是以一定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最基础、最具凝聚力的体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因此,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坚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载体和方式,搞好网上和网下结合,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 在这里,总书记第一次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增进“五个认同”、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紧密结合起来,并具体指明了如何适应时代要求、遵循科学教育规律、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路径,从而对我们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培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是总书记驾驭全局、指导推动工作的突出风格。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中,针对内蒙古进入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脉问诊、为内蒙古妥善处理好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发展问题开出了“良方”。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人民立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并重运用、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一同提高的指导方针,妥善地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牢记总书记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发扬蒙古马精神,把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让“模范自治区”至高荣誉在新时代释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