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艳萍
摘 要:在高校培养模式改革的潮流中,英语专业的学生越来越缺乏文学素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回归教育以人文素养培养为主的目的,值得所有人深思。教师要认识到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研究可行性策略予以实施。
关键词:文学素养;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5-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5.004
英语专业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学习为主的专业,需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的了解,促进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文学素养培养的作用
文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语言,深入对文化内涵的领悟,提高与其他文化或文明交往的可能性与流畅性,培养起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1],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了解
文学来源于生活,不同时期的文学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同时期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作品中所反映的风俗、语言特色、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印象。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丰富多彩,涵盖了俚语、地方语、官方语等多种表现形式,学生无需查阅大量的资料便可感受英语国家各种语言形式及风格。长期坚持阅读文学作品可有效扩充学生英语词汇量,巩固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的专业课程并不能完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异国文化的了解之上。传统的文化理论课程给学生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学生不愿通过死板的文化背景书籍来了解异国文化。相反,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味文化内涵,激发与作家的文化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探究,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激发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文学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要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并起到一定的教化和启示作用。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主义情怀。作品给学生带来的情感影响是教师通过课堂灌输所无法比拟的。好的作品会引起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更多的阅读欲望。
二、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现状
然而,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推进,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功利化。英语专业已经逐步与社会需求接轨,专业课程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从传统的语言知识系统化学习转向了语言基础知识加应用专业的学习趋势。文学文化类课程已逐步让位于专业方向课程,现存的课时已经无法保障学生对基本文学常识的了解,更不用说保障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了。英语专业的学生既不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学文化,也不了解西方的文学文化,又如何谈跨文化交际呢?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心放在了语言的学习之上,只会说和用,却毫无情感。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读过任何一部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如何敢称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教师的教学重心放在了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专业知识的强化上。授课的中心围绕着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开展,对人文知识的植入、情感教育的引导都非常少。教师也不注重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除了与授课内容和学术研究内容有关的书籍,其他书籍很少涉猎。由于自身文学素养不够,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无法实现。
此外,学校缺乏充满人文气息的大环境。无论是校园设施建设还是校园文化氛围都没有将文学素养考虑在内。校园建设的力度放在学生的实训基地上,校园活动的开展多以唱歌、跳舞、演讲为主,无法体现出学校的人文氛围,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里面成为一纸空谈。
三、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建议
英语专业目前的培养现状值得深思。無论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变,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缺失。在当前文学文化课程被边缘化的状态下,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呢?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创设人文氛围
环境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氛围。院系文化建设中可将文学素养规划在内,如建设文化走廊、建设文学作品展示窗、建设以文学文化为主基调的院系网站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浓烈的文学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文化活动
文学文化课程有限的课时限制了课堂教学,但无法限制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方式,第二课堂就是一种最有利的方式。可以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多开展一些诸如诗歌朗诵、戏剧表演、文学改编电影配音、作品续写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思维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最地道的语言,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还可强化语感。为了解决文学课程课时少、学生人文基础薄弱的问题,可以创新教学思维。首先,在低年级阶段的课程中植入人文知识。如在综合英语、阅读课程素材的选择中,教师可以选择文学类的文章来供学生阅读,以文学类文章为文本来传授语言知识,达到一举两得的功用;其次,阅读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拟定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课外阅读书目,并以平时成绩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监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学意识;再次,听力课程、口语课程的授课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选用文学素材的文章,如经典改变电影的台词听辨、诗歌朗诵等等。
(四)中西贯通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不能只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学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传承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提高自身民族文学文化修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习西方的文学文化,从而建立互通有无的跨文化交际基石,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有了自身民族的文学素养,在学习西方语言时才不会被动依附,方可发扬民族文化个性,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
参考文献:
[1] 吕洪灵.独白于交往,何去何从?──浅论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