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你治了吗

2018-05-29 10:10李海霞潘文彬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妮娜黑板同桌

李海霞 潘文彬

【教学过程】

平时看看课外书的,请举手。看课外书,我的感觉是两个字,谁来猜一猜我心中的两个字?(板书“寻找”)阅读是一种寻找,一本书中,不是所有的东西你都感兴趣,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打动你。你要找到那一页,那几行,它们像说到你的心底里去了,把它画出来。一本厚厚的书,最后要找到五句、十句,五页、十页。

我看大家的作文也在寻找,寻找到值得我画下来的句子,这些同学的作文,让我在阅读中兴奋、享受……

一、欣赏:我眼中的你

1.现代感

我的同桌吕静娴的性格,呃,两个字——爷们;三个字——纯爷们。

——高梓欣

“纯爷们”这个词语用得好。知道这个词语是怎么开始流行的吗?我告诉你,2009年央视春晚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播出之后,这个词语便在大江南北开始流行。像这样的网络流行语,你还知道哪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且行且珍惜,萌萌哒,我也是醉了,能靠长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用这些带有时代气息的词语来写作文,你的作文就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2.趣味感

一张瓜子脸上有这么美丽的五官,是不是让你“垂涎三尺”了?

——闵锦旺

吴妮娜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很乐观。即使才被老师骂过,没过多久就“雨过天晴”了。

——杨云天

请两位同学读这两个句子。你会在什么时候“垂涎三尺”?闵锦旺却是看到美人“垂涎三尺”。“雨过天晴”一般都是形容什么的?而杨云天却是用来形容吴妮娜的心情变化。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有趣味?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个有趣味的人,没趣味谁愿意陪你玩?

(齐读“垂涎三尺”“雨过天晴”)

同学们,写作文的幸福,不是写完后老师给一个好的分数,老师表扬你几句,而是,像杨云天和闵锦旺这样,一句话写完,自己都觉得很得意:呀,我也是太有才了,写出这么牛的句子!

3.真实感

我的同桌是个非常好玩的人,我们好多老师都会摸他的脸和手,连我也常常摸他。

——吴妮娜

我跟她同桌第一天,我们就画起了“三八线”,她不叫这根线为“三八线”,而叫“桌界”。

——陈乐涵

吴妮娜的同桌,请你站起来,我能摸一摸你吗?知道大家为什么喜欢摸你吗?吴妮娜写的是实话吗?陈乐涵的“三八线”,让我想到了我小的时候,难道现在的你们也弄“三八线”?原来70后和你们00后也有共同语言呀,真难得!瞧,真实的语言最能打动人。(齐读例句)

二、明白:因独特而美丽

1.“大眼”病

这次写我的同桌,很多同学都浓墨重彩写了同桌的外貌。

出示10句话,里面都有“炯炯有神”这个词语。请这几位大眼睛的同学站起来,我们来看看。都是美女帅哥那是一定的,但是都是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吗?其实未必。再好再美的词语,写的人多了,就没有意思了。你喜欢吃肯德基,天天让你吃,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估计吃不了几天,你也会一看就要吐的。所以,写人物外貌切忌千篇一律,要写出个性来。下面几个同学写得就很好,让我感觉很新鲜。

生气的时候眉毛像倒过来的“八”字,跟个金刚一样;高兴起来哈哈大笑,又变成了阳光男孩。

——陈钰琪

瞧!那儿走来了一位浓眉“小”眼、胖胖的男孩。想知道他是谁吗?嘿嘿,他就是我的好同桌——周籽雍。

——汤一宁

我的同桌叫闵锦旺,他是一个活泼的男孩,他的头像个鸡蛋,因为这样,大家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闵鸡蛋”。

——倪雅楠

2.“还有一次”病

写自己的同桌,肯定要写能表现同桌品质特点的事情。一般同学都会写两件事。写了一件,要写第二件了。你会怎么往下写?

A同学:

一次,下课时,同学们都像出笼的小鸟奔到了走廊和操场……

还有一次,她和我一同去公园玩……

B同学:

记得有一回,她跟我们说……

还有一次,她告诉我钢琴知识……

C同学:

还有一次,放学了,但我值日放学比较晚……

从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很有学问,要动脑筋。看别人的文章,要看他们是怎么过渡的。

这回,我可不像上回那么傻了,我已经吃到了失败的苦头了。

——章皓宸

她不仅语、数、外三门主课成绩优异,副课也是令我们羡慕不已的。

——吴浩哲

不过,我的同桌也有令我生气的时候。

——周祁彬

3.“自相矛盾”病

师:造我们的教学楼前,要做什么事?

生:要设计图纸。

师:对,没有图纸,工人造到哪里算哪里,你敢坐在这里上课吗?反正我不敢。没有设计的大楼,很可能是危楼。写作前,也要设计,没有设计的文,很可能是“危文”。写文章不构思不设计,你可能就是那个自相矛盾的楚国人。

(出示)

总起:吴妮娜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很乐观。

总结:这就是我那小气、迷人、任性的同桌——吴妮娜。

你看,这就是自相矛盾。我们是××小学的人,我们的作文出現了毛病,那我们不就成了“自相矛盾的××人”?

总结:这就是我的同桌,是个善良的人。

选了这几点来写:

①同学生病第一个帮忙。②同学嘲笑我,她鼓励我。③她有时丢三落四。④ 她有时看书低着头。

你们觉得这位同学选的这几件事中哪些是和善良不搭边的?为什么?

一个人,有很多特点,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勇敢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有整洁的一面,也有邋遢的一面。你不能指望一篇文章把人所有的特点都写进去。一篇文章,一两个特点就够了。

三、训练:因关注细节而灵动

字数是怎么来的?不是靠写大话空话来的,是靠写细节来的。就像你们家买了一栋房子,要装潢装潢,贴个地板,粉刷墙壁,买墙纸,还有买几幅画挂在墙上。我们都要做一个写作的“装潢”高手:

(出示学生原文)

她拿起黑板擦,使劲一擦,黑板就干干净净了。

(生当堂表演擦黑板)

(要求:一看,她在干什么;二想,她刚才用了几个动作;三说,说一说擦黑板;四写,写擦黑板)

(出示老师下水文)

她先擦黑板下边的字,黑板擦在她右手的带动下,快速地移动着,所到之处,粉笔字立即丢盔弃甲,化为粉末。白色的粉笔末 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她的手背上、头发上,落在她的衣服和鞋上。慢慢地,下面的字擦完了,她就伸直手臂继续擦上边的。后来,她踮着脚也够不到了,又蹦着擦了几下,可惜擦得不太干净。于是她搬来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擦……

总结: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记住了这几种病:“大眼”病、“还有一次”病、“自相矛盾”病,以后要尽量注意不要犯哦!下课。

【专家点评】

呵护天性,重在提升

潘文彬

听了李老师这节课,我有如下感受:

一、紧扣课程标准进行设计

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要求,“学习分享自己的习作”。课堂上,老师用赏识的眼光去欣赏,学生们习作中闪光的东西被挑了出来。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时代感的、鲜活的语言是好的。课前,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已经做了全面的了解,这样基于学情的教学,做到了心中有学生,整节课都是切合课标要求,发掘学生习作的源泉,让学生“易于作文,乐于表达”,从而降低了作文的难度。

二、提升儿童语言表达品质

读书要去寻找让人心动的语言,这样的阅读感受是丰富的。这个班孩子的语言非常鲜活,富有童真,有儿童的特点。我认为儿童的习作一定要有情感,没有情感的习作是不行的。而教者能关注孩子那些有味道、赋予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写出这样的语言,这是关注儿童语言的品质。关于“千篇一律”的问题,我要跟李老师商榷,对于小学生来说,“千篇一律”就是坏事吗?我认为不是,模仿也是学习表达的过程。老师所谓的“千篇一律”是看了所有孩子的习作后的“千篇一律”,而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他觉得这个词语好,他模仿写了,难道不可以吗?我以为也不是不可以的。

三、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要求,是判断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将目标贯彻于全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向就是教学目标。这是一堂习作讲评课,那么习作的要求就应该是讲评的目标,讲评的目标就是习作的目标。那么,这节课的目标应该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在生动具体的事件中展现人物的品质。作为教者,一节讲评课目标要清晰,训练点不要太多。老师今天表扬的是孩子准确,鲜活,有时代感的语言,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围绕语言这个目标来讲细讲深讲透呢?

四、找出病因还得要“治”

课前,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找出了孩子的问题;课堂上,老师把一个一个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带着孩子慢慢去发现,去总结。可是,光找出来问题还不够,还得“治”。不治不行呀,我们老师不仅要确诊“病因”,还得想尽办法治病,如果医生只是找出病因而不去治疗,那么,还要医生何用?当然,治病还得讲究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病人都会找名医治病,因为他们治病的方法有效,他们对于同样的病治愈率高出一般人。因而,我们老师也要做那个名医,把孩子习作的问题治好,而不是告诉生了什么病,然后就拂袖而去。怎么治?那一定是离不开实际操作,当堂训练的。只有学生们实际操练了,他们才知道自己的问题,才会知道该如何写。

学生习作要有真情,作文讲评也要有真情。巴金曾说,他写作不是他有才华,而是他有感情。我们要守护儿童的天性,孩子的东西一定是不完美的,我们要允许问题的存在,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讓孩子的劳动得到他人的认可。

【课后反思】

听了潘特的点评,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时常对孩子过于苛刻,不够宽容,总认为在自己的引导下,个个都应该是写作高手,如果不是,那就是你没有努力。

一、先有模仿,才能个性

一个班有10个人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老师就说这是一种病,“大眼”病。这样的观点确实有点儿牵强。我上的这节习作课就是模仿管建刚老师的课例来上的,那是不是我也有“病”呢?潘特说,所有的初学者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儿童的作文都是从千篇一律走向一篇一律的。他说,他每个星期都会让每个孩子写两篇作文,其中必须有一篇是模仿的,不仅要交自己写的,还要把模仿的原作交上来。是呀,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模仿。作为教师,一定要充满耐心,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只有虚心学习,努力模仿并用心领悟,才能实现从模仿到个性的蜕变。

二、既要确诊,更要治疗

这节课中,我列举了学生的四种“病”:“大眼”病、“还有一次”病、“自相矛盾”病、“细节空洞”病,也细细分析了这些“病”因,并且把孩子们有个性的语言、精彩的过渡与孩子们分享,貌似已经告诉孩子什么是值得学习的语言了。但,这不是治疗,这就像医生告诉病人,健康的标准一样,那么,如何让病消除变得健康呢,这必须有治疗的方案。课堂上,老师列出了病因,也呈现的“健康”的标准,那么,究竟该如何治呢?还缺少具体明确的方案。

1.自我修改。课堂上,我先出示10句大眼病的句子后,引导孩子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再请这10个同学站起来,让大家观察这些孩子是否都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孩子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最后,再出示写得比较精彩的描写让孩子对比,让他们明白要写出人物的独特之处。本来自以为很完善,经过潘特的点评后,我觉得,如果这里再加一个环节会更好:请这10个同学当堂修改自己的文字,然后再一起交流。我相信,这10个孩子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语言,而且从此以后,他们在写作时候,一定会牢牢记住要写出个性,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这样的当堂修改,既给了孩子自我医治的机会,也检验了孩子的所学,不是一举两得吗?

2.同学互改。在“还有一次”病的环节里,老师先出示问题,然后告诉孩子由一件事到另一件事,要有过渡,而且过渡要自然。为了更好的说明,老师还出示了写得好的过渡句让学生学习。听完潘特的点评,我认为可以加入这样的环节:四人小组互相阅读习作,然后添加过渡句,写完后,大家再次互相读一读。最后老师请小组代表发言。这样全班再次交流评析。在反复的练习与指导中,孩子的习作水平能不提高吗?同样在“自相矛盾”病中,教者也应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同学互改,让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学会取舍,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坚决删除。

3.借助演示。出示孩子写得不好的擦黑板的片段,引导学生共同修改。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写好细节,老师请同学当堂擦黑板,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都有哪些动作,再让孩子说,孩子们越说越好,最后老师出示自己的下水文,让孩子明白写好细节,不仅习作字数多了,而且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切口要小,开掘要深

这篇习作,孩子们的问题还有很多,我只是选择了其中几个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已经够多了。这样就会让课堂有点儿散,处处着眼,亮点很多,也就是没有亮点。处处都是蜻蜓点水,每一个点都没有走向深入。这跟写论文的道理是一样的,切入点要小,研究要深。

猜你喜欢
妮娜黑板同桌
黑板和粉笔
当考拉离开桉叶
换同桌
黑板
同桌有病
羡慕我同桌
淘气鬼妮娜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
毛绒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