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华
命题写作系统中的儿童纯属受命而作,教师还要倚马可待的写作结果,并做出优劣评价。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仿佛汽车从零到急速,加速过程那样短暂,加速效果却力求完美,一般的汽车都受不了。除了少量马力充足、底子好的,其余有的抛锚,有的跑偏,有的干脆熄火……施与教学的写作系统中,儿童如预热后起步的车,一切没有那样突然,所以速度就逐步提升,跑得也趋于稳健,但容易排成受检阅的方阵,只能按照编队中既定方向行驶,少了自己的行走路线。
除少数学生能自觉写作外,这两个系统基本占据儿童写作的全领域,而教学结果不外乎三种“不教就不会写”“教了也写不好”“毕业后与写绝缘”。因此,一再有成名作家强调“写作,不是教出来的”时候,大众欢呼响应。
姑且不论“写作教学无用论”是否科学。不是教出来的,总该要有力量促进写作水平提升吧;否则,写作真成了神而明之的天赋,如何能纳入学科教学体系?我们发现,“写作意识”就是隐藏在写作背后的核心要素,是影响写作进步的有力推手。
“意识”的生理学定义指“人脑对表象的觉察”。佛教也提意识。佛经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称“六识”。意识是在眼、耳、鼻、舌、身这些物质感官之外的“第六感”,即“灵感”。生理学与佛学在“意识”上有明显的机缘巧合,它們共用“觉察”来描述意识结果。我们所说的“写作意识”就是和写作有关的意识。写作凭借眼、耳、鼻、舌、身获取素材后化为文字,所写的就是“所见”。意识卷入后,所写的就有可能突破眼界,进入纵横古今、穿越时空、思载千里的“天地无间任我行”的挥洒自如境界。可想而知,写作极其需要强而有力的意识支撑。有意识地写,如同给汽车添加特质高能燃料,让其动力十足,画出自己的独立轨迹。写作意识能为写作扩容,促进作者写出有别于他人的带有明显个性色彩的文章。
意识是“觉察”,觉察要凭借外物,要身体力行,要在实践体验后促发内心觉醒。这也就划定了写作意识的三类属性:主动性,面对万事万物积极主动介入,在实践中增强意识活性;敏感性,面对万事万物充满兴趣、欲望,具有并保持高度敏感,意识的灵敏度是可以调试的;偶然性,对万事万物的意识生发或变化,是偶然且随机的,没有规律可循,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又充满期待,这为意识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针对这三个属性,我们携手儿童踏上写作意识培养的三条路径。
一、写作意识的主动性培养:动静两相宜,主张“静观”与“介入”
静观是一种可贵的写作意识,特别在写作准备阶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识。儿童原本就喜欢看:看蚂蚁、看风物、看潮涨潮落、看风清月明,我们要鼓励其静静看:看个够、看个透。在看的时候不要三心二意,要静下心来,不急于应对,不贸然行动。让儿童真正“看见”而不仅仅是“看到”。“見”,上“目”下“人”,“看见”就是要将所看之物入目后入心,入心后入情,与自我的思绪相接,成为“我眼中之物”“我心中之物”。相对静态的“静观”,“介入”属动态范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动时就要大胆积极,要在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下习惯于开放各种感官主动体察。例如,可以摸一摸,游戏作文《盲人雕塑家》就是以“抚摸”方式介入;可以尝一尝,生活作文《舌尖上的滋味》,就是以“品尝”方式介入;可以踩一踩,体验作文《小脚丫亲大地》,就是以“触碰”的方式介入……动静两种方式观照下的两类意识培养,都集中指向“主动性”,意在让儿童真正在写作上当家做主。
二、写作意识的敏感性调校:思索齐步走,鼓励“探求”与“查证”
所谓“思索”,是“思考”与“索取”的组合。既要经历思考,还要勇于拿来,儿童写作意识要在不断探求与查证中强化。探索,真是让人享受的过程。写作意识要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清晰,每一次结果的发现都让探索者变得更加敏感,变得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可以借助三个语气词伴随探索过程:其一,“啊!”保有好奇,带着发现的惊喜,觉察平常中的不平常;其二,“咦?”顺藤摸瓜,追根溯源,针对发现提出疑问,让思考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其三,“哦!”怀揣好胜,在问题得到解决,思考有了结果,探索有了收获后,有释怀的愉悦。在“知道”时代获取结果的途径有很多,查证应然成为惯常的意识。让儿童在查证中学习,从不同渠道去获取,在“拿来”的累积中变得富足。相对隐逸的写作意识也会在物质不断丰富中逐渐显山露水。值得强调的是,国外儿童写作中,查证是重要的写作渠道,也是评价作品优劣的有力参照,而在国内儿童写作中,查证却被烙上“抄袭”的大印,醒目地粘贴在作文首页,唯一功效就是带给作者耻辱感。其实,查证是综合素养的体现,查证中遇到的各种信息要综合处理,各种资料也有所选择,各种结果要合理利用。越有查证意识,儿童越能在查证的过程中变得沉稳,越能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资源敏感。写作意识的指针,就在探求与查证中变得越来灵敏,最终达到一触即发。
三、写作意识的偶然性转变:说写常相伴,注重“表达”与“保存”
面对稍纵即逝、偶然萌发的写作意识,我们要让其转变得相对稳定可依,这是让写作永葆鲜活的恒久动力。日常应鼓励儿童多参与表达实践,能说就说,想写就写,说后再写,写完再说,说写不分家,合为“表达”。还可以融会贯通地将两种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看到就说,就写;实践时可说,实践后可写;探索的全过程可以结合说写,查证的结果也可以用说写分享、推广。表达就是生活,生活需要表达,表达在生活中变得如呼吸一样自然。切莫陷入“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到写前始突然”的尴尬境地。随机表达就是写作意识的日常维护,是润滑油,是助燃剂。意识转瞬即逝,保存让意识定格。从保存的行为建构开始,养成保存的习惯,逐渐让偶然固定为必然,进而在主动性的推动下成为应然,最终成为自然。精彩可以预约,偶然能够转变,写作意识可以在养护中增强,写作会在意识推动下成为条件反射。
写作,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历练;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独到;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偶遇;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顿悟。不管什么样形式的写作都仰仗意识。缺少写作意识,一切都成了灌输,都是附庸。即便技巧再多也仅流于表面,练习再频也是徒增负累,表达再美也属昙花一现。写作意识才是写作发展的高速路。“意”的上部分是“崇尚立己”,下部分是“潜伏之心”。立己则日日积累,让写作成为一种生命责任;潜伏则虚心涵泳,让写作成为内省的修为。“识”,是“口”是“眼”,是时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行动,是开放性的接纳。写作意识,就是写作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存,如同车子需要保养一样,写作意识值得每个写作者悉心培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