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心理感受及行为反应的质性研究

2018-05-29 01:12吴丽娟梁晓凤
军事护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艾滋遭遇艾滋病

吴丽娟,梁晓凤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A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6-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7]选取呼和浩特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传染科的9名艾滋病患者,研究样本量根据资料饱和原则而定。纳入标准:(1)曾遭受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的艾滋病患者;(2)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且语言表达清晰;(3)知情同意,且自愿主动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1)有听力障碍不能完成访谈者;(2)合并精神障碍无法完成访谈者。受访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伦理问题 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向患者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保密原则,并承诺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及病情进行保密,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方可开始研究。

1.2.2 资料收集 采用现象学研究及方法[8],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征得患者同意后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访谈内容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的次数、场所等情况;第二部分,预先制订半结构性访谈提纲作为访谈指引,访谈内容是有重点的开放式问题,主要围绕在艾滋病患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进行访谈:(1)请描述您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的真实心理感受。(2)您是如何应对来自医护人员的艾滋歧视的?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技巧对患者进行巧妙恰当的引导,鼓励其自然真实的表达个人想法,访谈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及行为,特殊者需及时记录。访谈时间尽量控制在20 min左右,访谈环境应安静、舒适。

1.2.3 资料分析 分析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9],最后提炼出主题。具体步骤包括:(1)仔细阅读所有资料;(2)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3)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5)详细、无遗漏地描述;(6)寻找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7)返回研究对象处求证。每次访谈结束后,由2名研究者在24 h内采用背靠背的形式,反复聆听录音,逐条转录成文本资料。当研究无新的主题产生,即资料达到饱和,停止纳入访谈对象。

2 结果

2.1 艾滋病患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的心理感受

2.1.1 自尊降低 所有的受访者遭受艾滋歧视后都会产生自尊低下的心理状态。A:“从医院拿到检验报告的那一刻,看着医生、护士的眼神,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D:“总是能想起医护人员知晓我病情时的淡漠和不屑,却记不起自己是怎么样从那逃开的,当时简直不晓得自己的脸该往哪搁。”I:“那天听着医生的训斥和询问,只觉得所有的自尊瞬间崩塌……”

2.1.2 自我指责 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部分受访者会出现自我指责的心理状态。B:“我知道,医生、护士说的对,都是我的错,我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然也不会酿成大错,都怪我,我不该这样,我错了。如今,还要连累父母和亲人一起受罪,都是我的错。”C:“一切都是我自找的,可是我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会这样,我恨我自己,真的,尤其是我无法面对任何人,都是我的错。”H:“为了工作,为了应酬,莫名其妙地,就这样了,也许是我错了,不该一时鬼迷心窍,我不能原谅我自己,上次那个医生说得对,我就是活该。”

2.1.3 恐惧、绝望及自杀念头 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多数受访者会出现恐惧、无助、绝望及自杀念头。B:“本来从网上查到这病无法治愈让我恐惧,而医生的冷漠和不屑让我更加绝望,我害怕遭到大家的孤立,尤其我的父母还不知道,真的都不想活了!”F:“上次去医院就医,查到我有艾滋病时,护士们唯恐我跟她们有半点关联,一个人住在单人间里,所有人都像防怪物一样防着我,那个时候,我好害怕,甚至有些绝望,我不知道自己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找工作碰壁回来,在一家小油漆厂工作的叶霭玲安慰我。她总是说,不要急,慢慢来。我苦笑笑,为了摆脱尴尬,我跟她讲了一个笑话。我说,我们学校搞了一座雕塑,一位少女左手抱着一本书,右手高高地托举起一只和平鸽。校领导向全校师生征集雕塑名,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结果你猜,大家评出的最佳雕塑名是什么?不知道吧?我告诉你,读书顶个鸟用!

2.1.4 愤怒、仇恨及报复心理 部分受访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也会出现愤怒、仇恨及报复心理。A:“莫名其妙得了这种病,我也不想,别人这样对我也就算了,但医生也这样。真的好恨,恨不得把病传染给他们,嘲笑我,我也要让他们痛苦!”F:“最绝望的时候,我恨不得杀了所有人,凭什么这样对我,让我这么痛苦,我恨他们,只想报复那些蔑视我的人。”

2.2 艾滋病患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的行为反应

2.2.1 隐瞒病情及拒绝就医 所有的受访者遭受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都会产生隐瞒病情及拒绝就医的行为。B:“自从上次去医院检查遭到医生、护士不屑后,我一直很难过,我更加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得了这种病,于是我不再去医院,不再接受治疗,我害怕大家对我各种白眼和嫌弃。”E:“我也不晓得自己怎么就摊上了这烂病,连医生、护士都是嫌弃,更难想象普通人的态度,我就想一个人呆着,不想去看病,不想告诉任何人我的事。”G:“其实我能理解大家对我的态度,我不想给任何人带来困扰,之前一直想着就让我自生自灭好了,反正这病也治不好了,还不如顺其自然,也便于更少人知道我得了艾滋病。”

2.2.2 产生自杀行为 部分受访者遭遇受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会产生自杀行为。B:“医生的冷漠和不屑让我绝望,我知道如果我父母知道这件事,一定不能原谅我,于是我曾选择自杀,无奈被朋友及时发现制止了,那时想死的心每天包围着我,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机会。”F:“经历了上次住院时护士们的冷眼和躲避,我不知道自己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我尝试着在医院自杀,却被保安拦了下来。”

2.2.3 产生报复行为 部分受访者遭遇受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会产生报复行为。A:“说来也是残忍,别人越是不屑,越是轻蔑,越是能激发我想要报复他们的心情,我承认辱骂他们不对,但是我真的很憋屈。”F:“最绝望的时候,我恨不得杀了所有人,我恨他们,只想报复那些蔑视我的人,他们越是躲避我,我越是要和他们接触,这种感觉让我能得到一丝安慰。”

3 讨论

3.1 艾滋病患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的心理感受及行为反应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心理感受主要表现为自尊降低,自我指责,恐惧、绝望及自杀念头,愤怒、仇恨及报复心理;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隐瞒病情及拒绝就医,产生自杀行为,产生报复行为等。可见,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可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及行为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进而进一步阻碍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屈文妍等[10]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对其病情的影响远远大于他们实际得到的治疗,且医护人员态度取向具有较大的社会舆论导向性。然而,文献[11-12]报道,艾滋病患者因为艾滋歧视,多出现隐瞒病情、拒绝就医等行为,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相一致。HIV/艾滋病患者因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其心理常承受巨大的压力,而行为反应作为心理活动的映射,非常不利于艾滋病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深刻意识到降低甚至消除艾滋歧视的重要性。

3.2 艾滋病患者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的干预对策 本研究访谈对象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其心理及行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伤害。为降低医护人员艾滋歧视,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分别从医护人员及国家社会两个层面提出干预对策。从医护人员层面看,提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培训、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可降低其艾滋歧视[13-14]。研究[15-18]表明,医护人员的艾滋歧视行为均来源于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且知识缺乏易导致其产生恐惧、不屑等不良的心理行为反应。医院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引导其正确看待艾滋病的治疗及护理,从而消除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从社会层面看,应在全社会宣传艾滋病相关传播防护知识,并使每个公民都能认识到正确看待艾滋病及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性,成立艾滋病救治学会、艾滋病患者家属俱乐部等,让患者有社会归属感,从而缓解甚至消除其负面情绪。同时,艾滋病救治学会也可指导患者规范治疗、定期随访,从而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艾滋病患者及家属,要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并鼓励其多参与社会活动,合理适时地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其不良的情绪反应、并消除其过激的行为反应。总之,无论是从医护人员层面或国家社会层面出发,均应加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帮助艾滋病患者建立和发展积极的艾滋歧视应对策略。

4 小结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艾滋病患者在遭遇医护人员艾滋歧视后的真实体验及行为反应。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加强防护知识的培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关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对艾滋病患者的艾滋歧视。

[1] Paxton S,Gonzales G,Uppakaew K,et al.AIDS-related discrimination in Asia[J].AIDS Care,2005,17(4):413-424.

[2] Parker R,Aggleton P.HIV and AIDS-related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mplications for action[J].Soc Sci Med,2003,57(1):13-24.

[3] Gardenier D,Andrews C M,Thomas D C,et al.Social support and adherence:Differences among clients in an AIDS day health care program[J].J Assoc Nurses AIDS Care,2010,21(1):75-85.

[4] BeedhamH,Wilson-Barnett J.HIV and AIDS care:Consumers’ views on needs and services[J].J Adv Nurs,1995,22(4):677-86.

[5] 绳宇,巩玉秀,么莉.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病人歧视现状调查及其对临床护理实践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29-32.

[6] 杨翌.艾滋病相关耻辱和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7] 陈向明.如何做质性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11.

[8] Britten N.Qualitative research:Qualitative interviews in medical research[J].BMJ,1995,311 (6999):251-253.

[9] Colaizzi P F.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 views i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48.

[10]屈文妍,陈红,辛衍涛,等.医护人员对HIV/AIDS患者的羞辱与歧视认知现状及干预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6):511-513.

[11]Stein J A,Li L.Measuring HIV-related stigma among Chinese service providers: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a multidimensional scale[J].AIDS Behav,2008,12(5):789-795.

[12]张开宁,姜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与消除偏见歧视指南[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8-39.

[13]Herek G M,Capitanio J P.Public reactions to AIDS in the United States:A second decade of stigma[J].Am J Public Health,1993,83(4):574-577.

[14]Genberg B L,Hlavka Z,Konda K A,et al.A comparison of HIV/AIDS-related stigma in four countries:Negative attitudes and perceived acts of discrimination towards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J].Soc Sci Med,2009,68(12):279-287.

[15]Brown L,Macintyre K,Trujillo L.Interventions to reduce HIV/AIDS stigma:What have we learned?[J].AIDS Educ Prev,2003,15(1):49-69.

[16]Ezedinachi E N,Ross M W,Meremiku M,et al.The impact of an intervention to change health workers’ HIV/AIDS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in Nigeria:A controlled trial[J].Public Health,2002,116(2):106-112.

[17]张洪.某医院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行为调查与干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18]Ippolito G,Puro V,Heptonstall J,et al.Occupation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in health care workers:Worldwide cases through september 1997[J].Clin Infect Dis,1999,28(2):365-383.

猜你喜欢
艾滋遭遇艾滋病
昆明地区艾滋初治病例感染、免疫及耐药情况调查
《 世界艾滋病日》
预防遭遇拐骗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迟到城”里的遭遇
怕什么落魄潦倒和“艾滋”,多亏了他那一再逃避和背叛的爱情
从消除麻疹到力控艾滋 自主创新打造健康广西——记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卓家同
遭遇野人
外出打工预防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