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军磊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是唯一一个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传奇才女。清末至民国期间,她在江苏镇江、南京等地生活了近40年。她一生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她与徐志摩、林语堂等人交往甚多。1938年,她凭借在中国、以其所见写成的《大地》三部曲,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生前,她自己设计的墓碑上只有“赛珍珠”三个中文名字。
1892年6月26日,赛珍珠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西部。她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带到中国。从此,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融进了变革前夜的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规定传教士可“自由传教”。这些远涉重洋的传教士,也把妻子、子女等带到了中国。赛珍珠原名珀尔·布克,她父亲到中国后改中文名“赛兆祥”,父母也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赛珍珠”。
她随父母先后在江苏镇江、苏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赛珍珠在镇江生活长达17年之久,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她生前曾说:“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就像熟悉我脸上的皱纹一样。”
赛珍珠来到中国后,从小就接受私塾式的教育,跟着一位先生学习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说中国话,写汉字,和当地的孩子一块儿玩耍。童年时,奶妈给她讲各种民间传说故事,家里雇佣的中国厨师则给她讲讲“三国”“水浒”等名著里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口头文学滋养了赛珍珠的精神世界,对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段时间,恰逢中国的转型期。她在自传中写道:“没有哪个时代比我目睹的时代更为动荡不安,更具启蒙意义了。”
17岁时,赛珍珠回美国进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她遇到了学农的美国青年约翰·洛辛·布克,这个与胡适同班的美国人,见到“鹅蛋脸,身材苗条,眼睛漂亮,笑容可人的”赛珍珠,陷入爱河。
1917年,赛珍珠与布克结婚。婚后,她随丈夫迁居安徽宿州市,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日后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
1921年秋,赛珍珠的母亲去世后,全家迁至南京。赛珍珠受聘于美国教会所办的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并住进了校内一幢单门独院的小楼。布克是一位农学家,教授农業技术和农场管理的课程,创办了金大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国农家经济》等书而被视为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
赛珍珠则在金陵大学外语系任教,并先后在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教育学、英文等课。她既要备课、批改作业,又要参与社会工作,会见中外各界人士。在举行孙中山奉安大典期间,赛珍珠即在家中腾出地方,让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博士和为孙中山遗体作防腐处理的泰勒博士住了进来。
自1921年至1935年,她与布克长期居住在所执教的金陵大学分配给他们的这座小洋楼里。
赛珍珠一生创作了85部作品,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等文学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她在中国写成的。她的所有获奖作品也大都是她在金陵大学一边教书、一边写成的。
许多西方人都是从她的作品开始了解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对中国的了解便是从赛珍珠的《大地》一书开始的。南京大学赛珍珠纪念馆的展板上也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中国人民的朋友海伦·斯诺夫人就是读了《大地》后来到中国的。
1896年,赛珍珠的父亲在庐山牯岭购买的这幢石头别墅以及它所在的这座山,成为她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美好的地方之一。1922年,赛珍珠在庐山牯岭开始尝试写作,第二年写出了处女作《也在中国》,此后便屡屡有作品发表。
1927年春,北伐军攻克南京时,赛珍珠离开了南京。1928年夏,她回到南京寓所时,整座院落破败不堪。尽管如此,还有惊喜之事,她在偏僻之处找到了自己的木箱,里边放着她在母亲去世后为其写的手稿,这部手稿排成铅字时书名改成了《异邦客》。
赛珍珠的第一部小说,是发表于1930年的《东风·西风》,为她的初期写作奠定了基础。
赛珍珠曾给美国的朋友戴维·劳埃德寄去了一篇自己在某杂志上发表的小说《一位中国女子说》,同时还附上了未发表的续篇,她将两者合成一部长篇,定书名为《天国之风》。戴维·劳埃德接到《天国之风》书稿后,分别寄给了20多个出版社。纽约的庄台公司总裁看后,感觉不错,决定出版,并将书名改为《东风·西风》。
不久,赛珍珠的新作长篇小说《王龙》又从南京金陵大学寄到了纽约庄台公司。小说记述了一个贫困、有头脑的农民,通过奋斗和机遇,转变成一个富有的地主的过程。纽约庄台公司负责人同意出版,但建议改名《大地》。
1931年春,装帧精美的《大地》一经出版,一下子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最畅销的书。并且,很快就有了德文、法文、荷兰文、瑞典文、丹麦文、挪威文等译本。1937年,美国米高梅公司又将《大地》搬上了银幕,轰动欧美。
《大地》所描绘的中国农民勤劳、朴实,而且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这种奋斗精神感染了很多正处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美国人。
从1923年到1938年间,赛珍珠写的小说和传记都与中国有关,其中她1930年写成的《大地》、1932年写成的《儿子们》、1935年写成的《分家》三部曲,1935年以一卷本《大地上的房子》出版。该书唤起人们注意普遍的人类境况、自然的循环过程以及人类的兴衰。
1932年,赛珍珠凭借《大地》,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凭借《大地》三部曲以及《异邦客》和《东风·西风》,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对她的评语是:“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且在传记方面有杰出作品。”在颁奖典礼上,瑞典学院常务秘书佩尔·哈尔斯特龙说:赛珍珠有一次告诉人们,她是如何感到负有向西方阐述中国的特性和现状的使命的。她从事这项工作,根本不是作为一项文学专项研究,对她来说,这是自然而然的,“是人民始终给了我最大的愉快和兴趣。”她说:“当我生活在中国人民当中的时候,是中国人民给了我最大的愉快和兴趣。当人们问我他们是何种人的时候,我回答不出……我与他们如此接近,曾与他们如此亲密地一起生活过,无法给他们下定义。”
赛珍珠在致辞时说:“我的第二祖国是中国……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必将永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中國的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期间,赛珍珠与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等人私交不错。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来华访问。他先后访问了上海、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武汉等地,徐志摩是此次泰戈尔全程的翻译。在南京的一次欢迎泰戈尔的宴会上,赛珍珠结识了徐志摩。
赛珍珠在其作品《北京来鸿》里就有暗喻她与一位中国友人有“不寻常的关系”,但“此男是谁”?外界不得而知。而在赛珍珠一篇短篇小说中,小说中男主角最后死于空难的情形,与当年徐志摩乘飞机在济南失事的情形相吻合!
赛珍珠比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和林语堂的父亲同为传教士,不过,林语堂父亲是中国人。1933年的一天,赛珍珠在《中国评论周报》读林语堂写的评论后,对其才华十分欣赏。后来,二人相识并成为挚友。
在赛珍珠的鼓励下,林语堂用了10个月时间写成了《吾国与吾民》一书,1935年该书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轰动。
赛珍珠在序里写道:“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不过,后来二人因为《吾国与吾民》在美国的版权税,反目为仇。
1933年,赛珍珠把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译成英文《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
赛珍珠认为,《水浒传》的叙事风格对中国小说史具有深远的影响,她对这种文字风格也十分赞赏。她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起义人士不管属于哪一种人,也不论他们持有什么信仰,无一不喜欢《水浒传》,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南京出售的《水浒传》有不少版本,有的只有七十回,有的长达一百二十回。赛珍珠选择的是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她认为这个版本最好,因为较长的版本结尾大多是好汉们被朝廷招安,而七十回本则自始至终贯穿着与官府反抗到底的思想。
她历时五年,终于将《水浒传》翻译成了一千多页的英文。最初她尝试使用《侠盗》《义侠》等小说名字。出版前,她突来灵感,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于是在纽约庄台公司1933年出版这本上、下两卷的译著时,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为名。出版后,在美国风靡一时,一下子跃上了美国权威的“每月书俱乐部”排行榜前几名。
赛珍珠的《大地》被译成中文不久的1933年,鲁迅对其作品有所认可的前提下,表示了某种程度的不满,批评《大地》是“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第二年,鲁迅又对赛珍珠翻译《水浒》改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事,提出异议,他认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
在鲁迅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对赛珍珠的看法有所转变。鲁迅在1936年9月15日致日本友人增田涉信中,已考虑到对赛珍珠的评价中可能存在的不妥。只是由于鲁迅健康日下,已无时日和精力再顾及这一问题。
1931年夏天,赛珍珠80岁的父亲赛兆祥突然得了痢疾,几天后他在居住的庐山别墅里去世,就埋葬在庐山。
那时,长江洪水泛滥,船只停航,赛珍珠无法前往庐山奔丧。赛珍珠将父亲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奋斗的天使》。她又将她十几年前写下的关于母亲的回忆录找了出来,这两本书都在1936年出版。
父母双双逝世后,赛珍珠姐妹将庐山别墅卖掉。1934年,赛珍珠与布克离婚,她告别了中国,回到美国。但她仍笔耕不辍,并积极参与美国人权和女权活动。
1935年,她与约翰·戴公司总经理——《亚细亚》杂志主编理查·沃尔什结婚后,进入约翰·戴公司任编辑,以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农庄里从事写作。1942年,夫妇创办“东西方联合会”,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
1949年,赛珍珠出于对当时收养政策歧视亚裔和混血裔儿童的义愤,还创立了国际化的收养机构“Welcome House”。在后来的50年,这个机构帮助了超过5000名儿童。1964年为了帮助不合收养条件的儿童,她还成立了“赛珍珠基金会”。
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赛珍珠主动支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专题“重新看中国”节目,并积极申请访华,想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走走看看。但由于当时的政治氛围,她的申请遭到了拒绝。这成了她一生中的最大的遗憾。
1973年3月6日,赛珍珠抑郁中去世于佛蒙特州。她的墓地极为简单素朴,一条几乎与地面齐平的铁索串联起四根低矮粗糙的石柱,以及与石柱高低相当的一块石碑,围起一个小小的墓地。
1986年,赛兆祥的孙子戴维应聘到上海外语学院任教。这年11月,他到庐山牯岭来寻找他祖父和自己住过的老别墅。他在4岁时,站在这幢别墅的台阶上照过一张相,8岁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来过。他突然看到一栋别墅东坡处有一条石缝。他一下子就认出了这就是自己当年住过的别墅。原来,8岁那年,他和姐姐在这里玩耍,发现了石缝里有一个马蜂窝。他用棍子捅蜂窝时,被马蜂蜇得半面脸都肿了。遗憾的是,戴维这次没有找到祖父的墓碑。
1991年4月6日,有人在距昔日赛兆祥别墅约100米处发现了赛兆祥墓碑。这块墓碑被嵌在了243和241号别墅西侧的石板道上。上面写着:永在爱的怀念中,阿布索伦·赛登斯特里克,1852年8月13日生于美国弗吉里亚州的荣克沃特,1931年8月31日逝世于中国江西的庐山牯岭。如今,中国留有不少与赛珍珠有关的遗迹。在庐山牯岭的林赛公园里矗立着一座赛珍珠铜像,这是2010年美国友人赠送给庐山的礼物。距离这座铜像不远处有一处小巧而精致的老别墅,那是赛珍珠一家在庐山生活过的老房子。
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根下,有一座掩映在树林之中的黄色西洋楼,小洋楼坐西朝东,共有两层,坡屋顶上留有老虎窗,大门入口处有门廊,有四根西方古典风格的圆柱支撑。在这所房子里,赛珍珠写出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地》等众多作品。那年,美国总统老布什来华访问,点名来南京大学赛珍珠故居参观,可见她在美国的巨大影响力。
为迎接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暨纪念赛珍珠诞辰120周年,2012年5月19日,修复后的赛珍珠纪念馆对外开放。赛珍珠用过的书桌上,放着老式英文打字机,旁边还有一架老式风扇。创作《大地》时,赛珍珠与布克的感情已经疏远,她除了抚养两个女儿,唯一的乐趣就是孤独的写作,用打字机讲故事已成为她的一种解脱方式。
赛珍珠纪念馆的展板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赛珍珠1973年3月6日去世,骨灰安葬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郊区的青山农场。她自己设计的墓碑上没有一个英文字,只留下了她的中文名字‘赛珍珠三个篆字。”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