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28 08:39卢志强葛新锋
西南金融 2018年2期
关键词:汇款跨境区块

卢志强 葛新锋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江苏南京 210004 中国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 江苏南通 226007)

引言

随着跨境贸易活动的发展,跨境支付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跨境支付市场(国际汇款)规模以每年约5%的速度持续增长,而中国有望超越巴西成为继美国和欧元区之后的第三大支付地区。Wind数据显示: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交易金额4808.98亿元,交易笔数8.67万笔;2016年交易金额增加至43600亿元,交易笔数增加至63.61万笔,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均呈倍数增长。但是,目前跨境支付的成本较高。麦肯锡在《2016全球支付》的报告中就曾指出:虽然跨境支付交易规模不到全球支付总量的20%,但是其交易费却占到了全球支付的40%,其中2015年跨境支付的收入规模就已达3000亿美元。

由于传统跨境支付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加之跨境贸易的飞速发展,对跨境支付传统业务模式变革的诉求日益增多。而与此同时,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引起了社会关注,尤其是其背后颠覆了传统技术手段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开放性等特点,适合运用于跨境支付领域,从而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和安全可靠度。近两年,国际相关机构已经针对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尝试,未来有可能重构跨境支付体系。因此,研究区块链对传统跨境支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现状

(一)区块链技术对跨境支付的影响研究

Friedrich Holotiuk等(2017)45人组成的专家小组探讨了区块链对支付领域的影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区块链技术通过为跨境交易提供稳固的架构和移除昂贵的中介成本,从而改善跨国货币的支付体系,并逐渐削弱或改变现有支付行业的商业模式。张苑(2016)指出区块链技术对我国支付系统的影响体现在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处理交易,具有分布式结构,可以在无需可信的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交易记录和交易结算,从而去除了对中央权威机构的依赖。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系统包括跨境支付具有去中介化的特征,从而改变了现有的集中清算模式。而工信部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分析了区块链的应用前景,指出支付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在跨境支付方面,它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对账成本和争议解决成本,从而有效提高跨境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同时,该报告认为在跨境支付中应用区块链技术还能促使金融机构发展以往因成本原因而被忽视的小额跨境支付业务,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

(二)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路径

巴洁如(2016)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潜在效应,并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在非银行系统间的账户转账、支付、汇款、外币线上跨境汇兑等第三方支付交易领域;中级阶段在互联网上建立标准化智能合约应用于金融资产方面;高级阶段才是可以运用于现实世界中的交易系统。姚翔、朱涛(2017)基于VISA和SWIFT区块链应用的探索,提出了区块链作用于跨境支付的路径。短期来看,区块链技术不会成为跨境支付的核心系统,但能够基于某些场景应用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中长期来看,也即未来3~5年内,区块链可能会改变传统跨境支付的底层架构,但是上层的应用形态可能不会有明显改变。目前,VISA 和SWIFT 等主流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区块技术构建联盟链的底层架构,并将现有支付流程移植到该联盟链上,对部分业务进行试点。王媛(2017)指出了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在自贸区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三阶段推进模式:首先在自贸区内试点银行内进行区块链支付实验;其次在不同银行的私有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分布式账簿;最后是在自贸区内制定统一的区块链分布式账簿,各支付系统可以使用统一的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并且最终在自贸区中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结算。

从现有研究来看,对于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介化”的特点,集中研究了区块链对支付领域的潜在影响及应用前景,从而提出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较为宏观的发展路径。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拟深入分析当前跨境支付存在的主要缺陷,以及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实践情况,对比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与传统跨境支付的优缺点,为区块链技术在我国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二、传统跨境支付模式及缺陷

(一)跨境支付的主要模式

跨境支付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其他方面发生的国际间债权债务,借助一定的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跨国和跨地区转移的行动。根据市场参与方的不同,我国跨境支付市场可以分为四种模式:银行电汇、专业汇款公司、国际信用卡公司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这四种跨境支付模式各具特色。

1.银行电汇。银行电汇是指汇出行应汇款人申请,以加押电报、电传或者SWIFT等电讯方式将汇付款委托书给目的地的分行或者代理行(汇入行),指示汇入行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一种汇款结算方式。我国境内银行跨境电汇业务普遍采用SWIFT形式。SWIFT是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目前全世界有超过4000家银行使用SWIFT系统进行国际结算,这些银行拥有唯一的SWIFT Code作为银行间电汇或汇款的银行代号。电汇一般2~3个工作日到账,除手续费外还收取电报费,一般用于大额汇票业务。

2.专业汇款公司。专业汇款公司通常与银行、邮局等机构有较深入的合作,借助这些机构分布广泛的网点设立代理点,以扩大业务覆盖面。目前,中国市场上主要有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速汇金(MoneyGram)、银星速汇(Sigue)和 BTS汇款公司等专业汇款公司。以西联汇款为例,其代理网点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实现全天候全球汇款支付。与银行电汇相比,专业汇款公司耗时较短,只需几分钟,手续费也相对低廉,一般在15~40美元之间。此外,操作上也相对简便,汇款人无需开户,只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和支付汇款费用,就可以获得汇款密码,收款人凭汇款密码和身份证明取款即可。

3.国际信用卡公司。通过国际信用卡公司发行的国际信用卡也可进行跨境支付。目前,常见的国际信用卡有:VISA、MASTER、JCB、AMERICAN EXPRESS等。国际信用卡在支付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单笔支付金额过高、同一IP短时间内重复在线支付多次、网络问题等原因导致支付失败,因此国际信用卡跨境支付的成功率不高。而在我国,由于信用卡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国际信用卡使用的便利性较低。此外,VISA、MASTER等国际信用卡组织为减少商户恶意欺诈和信用卡盗刷风险,为亚洲地区信用卡添加了3D密码验证服务,而该服务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支付的成功率。数据显示,国际信用卡非3D支付成功率约在70%~90%之间,而3D通道支付成功率可能只有30%,主要原因是3D密码服务需要商家和买家同时开通,如果只有一方开通,刷卡就无法通过。

4.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跨境外汇收支业务是指支付机构通过银行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跨境互联网支付所涉及的外汇资金集中收付及相关结售汇服务。根据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展电商跨境外汇支付业务首先需要有央行颁布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其次需要外汇管理局准许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业务试点的批文。201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向支付宝、财付通等1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放了首批跨境支付牌照,到2016年末,拥有跨境支付资格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数量达到27家。

(二)传统跨境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耗时较长。麦肯锡发布的《2016年全球支付报告》指出,全球92%的跨境支付是B2B支付,而B2B支付中有90%是通过银行进行的,由此可见银行是跨境支付的主要渠道。但由于银行渠道都要经过多个中间机构,包括开户行、央行、境外银行(代理行或本行境外分支机构),每一中间机构拥有独立的记账系统,当交易发生后,除了需要在本银行记录的同时还要与其他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和对账,导致耗时较长。

二是费用高昂。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报告《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未来》,汇款人的跨境支付费用一般是汇款金额的7.68%。麦肯锡报告称银行使用代理银行完成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25~35美元之间,是使用自动交换中心(Automatic Clearing House,ACH)完成一笔国内清结算支付成本的10倍以上。以电汇为例,中国银行一般按照汇款金额的1/1000收取手续费(最低人民币50元),另加150元人民币的电报费,若采用外钞汇款而非外汇汇款,银行还会收取外币现钞兑换成外币现汇的差价费。

三是资金占用较多。目前跨境支付清算都要通过银行,包括境内的开户行、境外代理行、各国央行等,而在此跨境支付过程中每一个机构需要拥有自己的账务系统,用于交易的记录、清算和对账。由于传统跨境支付周期较长,因此在途资金占用量极大。对于客户来说,要在不同的银行开展相关业务,就需要在这些银行开设相应的保证金账户,而每个保证金账户都会不同程度占用客户的资金,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对于银行来说,银行为了保持流动性,需要在银行账户中持有多个国家的货币,这种账户被称为“往来账户”。往来账户中留存资金越多,银行的对冲成本和机会成本也就越大。

四是安全性低。传统的跨境支付采用集中式支付,客户需要将自己的账户等信息提供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来完成汇款和提款。这种支付模式下,中介机构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极易成为黑客和不法分子窃取信息的目标。如利用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跨境支付,交易数据就会被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存取,这些交易数据包括个人信息、交易记录、认证信息等。由于第三方跨境支付服务是通过网络提供相关服务,涉及消费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境外商家、金融机构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

当前B2B跨境支付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三、区块链技术及其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分析

(一)区块链的概念内涵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记账技术,区块代表了交易活动,链则是记录交易活动的账本。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的介绍,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由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组成,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虚拟货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不同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区块链的数据并不是由特定的中心数据库形成的。传统的数据中心,如当前中央证券结算体系的数据库,是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收集整理后形成的,该数据由中央结算机构背书并发布,从而被所有交易参与人认可,进而成为交易基础。而区块链技术则有本质不同,在形成每一个区块数据的过程中,数据并不是由中心机构产生而是任一系统参与者(即所谓分布式)皆可产生;同时,并没有一个数据中心为生成的数据背书,而是经过协议的方式形成数据共信。因此,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共识数据库。

(二)区块链的主要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与传统技术相比,区块链最大的创新是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信用创造方式,它依靠密码学和数学分布式算法,无需借助任何第三方中心的介入,交易双方就可以达成共识,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递。由于这种去中心化,所有交易完成的瞬间,交易双方的账本信息也会实现同步更新,也即实现了清算,因此在区块链网络中实际上不存在“清算”的概念。

二是信息透明化。区块链系统中的数据向系统所有用户开放,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具有查询功能的节点查询区块链中的数据,并可以依托区块链系统开发应用程序,整个系统的透明度高。考虑到数据保密需要,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会被加密,而系统本身也对登录用户范围设定了限制。根据授权开放的程度差异,区块链可以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其中,公有链对社会所有成员开放;私有链仅对单个集团用户等具有强烈排他性群体开放;联盟链则对加盟用户开放。

三是隐私性。由于系统中的节点和节点之间无需互相信任,因此节点和节点之间无需公开身份,在系统中的每个参与节点都可以是匿名的。在跨境支付中,这将会节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四是安全性。在典型的区块链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能够存储全网发生的历史交易记录的完整、一致账本,因此,对任何一个节点的账本数据的篡改、攻击都不会影响全网总账的安全性,除非同时控制超过51%的系统算力,否则对区块链数据的修改是无效的。同时,由于全网的节点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连接起来的,没有单一的中心化服务器,不存在单一的攻击入口,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都很高。

(三)区块链应用于跨境支付的优势

支付领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也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区块链最能够产生实际价值的应用领域之一。区块链技术中的去中心技术应用到跨境支付中,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跨境支付业务模式的性能瓶颈,比如安全性低、持续性弱、时效性差、费用高等问题。传统跨境支付中,交易双方由于没有信任机制,必须依靠中介机构来实现信任和价值的传递。而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通过区块链中的相关技术将计算机、数学、密码学结合起来,利用代码即规则这一核心思想解决不熟悉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问题,使得跨境交易双方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交互,而不涉及其他中介机构。区块链作为一个记账系统,不仅可以记录数字形式的货币,还可以记录能用数字定义的其他任何形式的资产,实现跨境支付所有权的传输,从而显著提高跨境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具体来讲,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主要具有如下优势:

一是提升效率。相对于传统跨境支付,区块链可以使交易双方直接进行端到端支付,不涉及中介机构,不仅免除了不同支付机构之间进行清算的时间成本,还能够大幅缩短交易周期。从到账时间来看,区块链基本上可以实现实时到账。如通过Ripple完成的由加拿大ATB 银行到德国Reisebank的全球第一笔区块链国际银行间汇款,耗时仅为20秒;Oklink则宣称,其跨境支付到账速度在5秒到10分钟之间。

二是降低成本。传统跨境支付成本主要花费在对中介机构的支出上,而区块链由于支付、清算过程中不需要中介机构的参与,因此可以大幅节约这一部分成本。同时,由于区块链全网记账、时间有序和不可篡改,所有的交易记录都可以追溯,使得区块链不需要额外的成本来建立信用体系,从而大幅降低传统跨境支付中的信用维护成本。根据麦肯锡测算,从全球范围看,区块链技术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可以使每笔交易成本从约26美元降低到15美元,降低的11美元成本约有75%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25%为合格、差错调查费用以及外汇汇兑成本。而Ripple称其能将支付处理成本降低81%、将财务运营成本降低23%、将对账成本降低60%。

三是加强流动性。一方面,传统跨境支付中,由于资金流转速度较慢,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而区块链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系统,交易的处理几乎能够实时完成,大幅降低了在途资金占用量,有助于提高资金流动性。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模式中,银行只需要使用某种被双方认可的数字货币,不需额外储备其他法币,从而减少了对其他货币的占用。

四是重构信用体系。区块链技术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一种新的征信数据统计途径。在征信领域,区块链的优势在于可依靠算法自动地忠实记录每一条交易信息和其他信用相关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上,所以区块链信用体系具备全流程跟踪的特点,且无法造假。海量的真实信息不仅有助于对个人信用作评估,甚至可以对个人信用发展过程和趋势作深度分析和预测,具备范围广、数据全、内容真、成本低、过程自动的特点,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五是拓展了支付边界。由于SWIFT在跨国支付清算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一些国家的跨境支付受到了这些机构标准的限制。而区块链支付系统具有天然的扩张优势,其低廉的基础设施成本、较少的人力资源成本,尤其是底层网络的兼容性,为其国际化拓展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跨境支付的现状

从国外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情况来看,在跨境支付中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由监管部门推动的应用。目前各国监管部门对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态度还不统一,仅部分国家明确支持了该项目的应用。如:2017年7月,英国央行利用模拟的区块链技术,成功对央行间分布式账本项目进行了测试,测试显示不同国家央行间的跨境支付可以从2~4天缩减为几秒,并且减少了对第三方交易对手的依赖,降低了风险和成本;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也正在积极开展与印度的金融科技合作,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推动银行合作开发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新模式。

二是由传统跨境支付机构推动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传统中介机构的影响最直接,为保住市场,这些机构也加快了对区块链应用的探索,代表性机构有VISA和SWIFT。VISA进行了两项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目前仍处于试点期。其在2015年利用比特币区块链网络的支付,通过“中间代币”的形式完成了跨境汇款;并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Visa B2B Connect平台,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对企业的跨境交易提供服务。而SWIFT则探索部署开源HyperLedger技术,通过与自身系统的结合,采用私有链的方式开展跨境结算。

三是由虚拟货币平台推动的应用。这种由虚拟货币平台推动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联盟链,使用结算币/代币的方式来绕过复杂的跨境汇款流程,实现币种兑换和实时转账,典型的代表是Ripple(瑞波)提供的跨境支付服务。Ripple成立于2012年,截至2016年末,世界前50家银行中已有15家银行与Ripple合作,覆盖国家超过60个。Ripple跨境支付中,主要有两个核心机制:一个是基于Ripple协议的虚拟货币即瑞波币(XRP),可以在整个Ripple网络中自由流动;另一个是引入了网关系统,类似金融中介,客户可从通过网关将法定货币或者瑞波币存取和兑换。因此Ripple网络提供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结算/清算的基础设施,用户资金可以借助Ripple网络进行流通。

四是由金融机构推动的应用。在区块链跨境支付的应用中,金融机构是重要推动者,主要包括借助已有的区块链平台进行跨境支付试验和开发新的区块链跨境支付平台两类。如渣打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助Ripple网络,在数秒内完成了跨境银行之间的实时转账。在众多金融机构中,R3区块链联盟①截至2017年9月,R3区块链联盟吸引了巴克莱银行、西班牙对外银行、澳洲联邦银行、瑞士信贷银行、高盛、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道富银行、瑞银、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花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瑞典北欧斯安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以及多伦多道明银行,共计22家银行加入。是备受市场关注的一个机构。目前,R3区块链联盟已经宣布将基于Corda技术框架建立一个跨境支付平台,从而实现在不同机构之间进行货币交换和转移。

五是企业借助虚拟货币平台完成的跨境支付。如成立于2014年的Align Commerce公司,基于虚拟货币交易为中小企业提供跨境汇款。其思路是通过将汇款方的货币兑换成虚拟货币、再将虚拟货币兑换成接收方所需要的货币来完成汇款流程,并基于区块链的跟踪机制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汇款进程信息。如果整个汇款过程中不涉及货币兑换,该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涉及则用户需按1.9%的费率支付汇款手续费,平台会直接在兑换过程中予以扣除。与Align Commerce一样,Bitwage公司采用类似的方法实现跨国员工的工资支付,但该公司支持的操作更加灵活,跨国员工既可以接收当地法币也可以直接接收虚拟货币。

六是由其他企业推动的应用。随着数字货币网络的逐渐渗透,部分科技型企业开始参与到区块链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中来,典型的企业如IBM。2017年10月,IBM宣布推出跨境支付区块链网络,通过该网络为跨境支付提供实时清算和结算。目前,IBM跨境支付区块链网络已经在部分区域运行,为太平洋诸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的12个通道提供货币交易。

(五)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面临的约束条件

一是监管环境不一致制约区块链的全球化推广。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监管部门对其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对于区块链的监管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区块链是一个没有准入、完全开放的系统,其去中心化特性在政府或者监管层面很难被完全接受,因此各国对区块链的态度存在差异。尤其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数字货币”,虽然在跨境支付领域发挥了交易媒介的作用,但用这种“数字货币”作为清算标的,对各国的法定货币产生了一定冲击,这是很多国家无法接受的。

二是区块链技术不完善影响其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使用。一方面,与传统跨境支付相比,虽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的安全性有很大提高,但还是存在安全隐患。作为去中心化的运营系统,由于缺乏信用中介,一旦系统安全性出现问题,系统的信用价值立刻贬值为零。因此,安全性对区块链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由于区块链全网挖矿和分布式数据存储的特点,随着链上交易规模和频率的增加,区块链会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节点提出较高的存储空间要求,而以区块链所能承载的交易量和效率,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交易容量需求。

三是低成本背后存在高成本隐患。区块链技术决定了每次只有一个矿工能获得记账权,而其他矿工所做的工作都将无效。对应到跨境支付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交易环节,但是增加了交易节点。交易节点的增加带来了大量冗余,造成存储和计算资源的浪费。同时,区块链是通过广播消息进行全网同步的,消息的广播容易带来广播风暴,对底层网络的带宽资源造成大量消耗,可能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甚至瘫痪。

四、对我国跨境支付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启示

随着各国对区块链技术关注程度的提高,有关区块链技术的使用领域也日益广泛。在国内,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类主体尝试了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一是数字货币机构。我国Oklink平台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于2016年推出了构建于区块链技术之上的小额跨境支付网络。该网络以区块链信任机制为基石,以数字货币为传输介质,发行了一种与美元等值的数字货币Ok Dollar作为传输结算介质。用户汇款时,系统把Ok Dollar作为中介,先把汇款人的本币换成Ok Dollar,再在接收端把Ok Dollar换成当地货币给收款方。目前,Oklink网络已经覆盖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日韩、印度、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主要的客户是全球中小型金融参与者,包括银行、汇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每月交易额达到几百万美元。

二是金融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等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应用。其中,招商银行是国内首家实现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这三大场景的银行,其打造的系统拥有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等特点。

尽管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挑战和局限,但其积极意义和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值得我国进行相关的探索、试验。

(一)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虽然我国正在对融资代币和虚拟货币的交易进行清理整顿,但并不代表限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尤其是在许多国家和国际机构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上升到战略层面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加快推动步伐,支持鼓励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快区块链相关政策的制定,支持在跨境支付中尝试和发展区块链技术。虽然区块链将跨境支付打造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对行业的发展持完全放任的态度,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平衡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在鼓励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同时,也要加强区块链跨境支付应用中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以完善的法律法规环境来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进跨境支付技术进步

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给传统模式带来冲击,因此不管是政府部门、银行,还是第三方中介机构,都很重视区块链技术对跨境支付的影响。目前很多国家的清算机构、银行和第三方平台都在探索如何在跨境支付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国内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除了需加快研究创新外,还应积极融入国际环境,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减少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应用中的障碍。如支持国内金融机构加入R3区块链联盟,加强信息共享,协调开发统一的区块链支付技术,改善跨境交易过程,减少市场参与者的风险。

(三)关注区块链技术风险,进一步提高跨境支付的安全性

在互联网领域没有绝对的安全,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的技术风险亦是如此。目前国内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应用大多停留在验证试验阶段,随着时间推移,种种潜在风险与未知挑战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逐渐显现。因此未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平台在风险防控上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针对跨境支付应用中潜在的风险,要提前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在保证机构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产品风险可控的同时,要提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跨境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姚翔,朱涛.区块链打造跨境支付新生态[J].金融博览(财富),2017(4).

[2]巴洁如.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前景突破[R].腾讯研究院报告,2016.

[3]任哲,胡伟洁.区块链技术与支付体系变革[J].中国金融,2016(7).

[4]王媛.基于区块链的自贸区跨境支付研究[J].经济贸易,2017(6).

[5]张苑.区块链技术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2016(5).

[6]麦肯锡.区块链——银行业游戏规则的颠覆者[R].2016.

[7]刘瑜恒,周沙骑.证券区块链的应用探索、问题挑战与监管对策[J].金融监管研究,2017(4).

[8]李远,孙江涛.区块链与支付的关系、作用和前景浅谈[J].中国支付清算,2016(10).

[9]符健.从电汇到区块链,跨境支付模式一点通[R].国泰君安研究报告,2016.

[10]安永平.区块链:颠覆式创新,潜力无限[R].方正证券研究报告,2016.

[11]王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16(2).

[12]McKinsey.Global Payments 2016:Strong Fundamentals Despite Uncertain Times[R].2016.

[13]R.Jesse McWaters.The Future o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An Ambitious Look at How Blockchain Can Reshape Financial Services[R].World Economic Forum,2016.

[14]Friedrich Holotiuk.The Impac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on Business Models in the Payments Industry[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tschaftsinformatik,2017.

猜你喜欢
汇款跨境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开拓境外业务须重视境外汇款格式的规范性
跨境直投再“松绑”